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艺术研究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作者:冯宪光)
一、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和意义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中,研究者始终关注着跨学科的整合。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为明显,20世纪出现了美学与心理学嫁接的审美心理学、美学与社会学整合的美学社会学、美学与语言学结合的形式主义美学。随着这些跨学科的美学形态的模式化,人们开始探寻美学的新的存在形态,这催生了生态美学、新闻美学、医学美学的产生。“审美人类学”(aesthetic anthropology)[1]在20世纪后期这些新型跨学科的美学形态的语境下形成,在后现代的文化相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思潮的推动下显得更为瞩目。虽然有学者认为博厄斯(Boas)1927年出版的《原始艺术》(Primitive Art)“开创了‘审美人类学’的领域”,[2...
[详细+]
2009/09/15 14:42: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文艺美学是一门“间性”学科(作者:冯宪光)
中国的“文学美学”是20世纪中国学者具有世界学术意义的创新之一。认识文艺美学的中国原创性,要从关于这门学科的学科定位入手。不理解文艺美学为何物,当然就不会认识文艺美学的中国原创意义。的确,关于“文艺美学”是否成立,作为一门美学学科是否合法存在的问题,从这一门学科刚刚形成开始,就有不少争论。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文艺美学是一门“假学科”。2000年,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而在这个研究基地需要挂上由教育部颁发的机构铭牌时,却发生了一个问题。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国的一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应当面向世界,其机构的铭牌上理所应当印制这个机构的中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的写法,显然应当使用国际流...
[详细+]
2009/09/15 14:41: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沃尔佩的语义学美学(作者:冯宪光)
十多年前,在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就推出了沃尔佩的《趣味批判》,但是这一本重要的美学论著,在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我还没有看到一篇研究性的论文。这本美学论著的重要性在于,作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著名理论家,它的这一著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一种代表之作,从中可以窥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认识和作为。 20世纪西方美学文论发生语言学转向的时候,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在整体上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适应这种变化,在坚持对艺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时,也产生关注对艺术文本的读解和接受的美学。在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美学兴起以后,这些美学潮流所提出的艺术形式和结构的自足...
[详细+]
2009/09/15 14:41:1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作者:陈炎)
内容提要:辩证发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进化的起点恰恰是自然进化的终点。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晶。人类的原始快感大致分为“食”与“性”两个方面,前者有着保护个体生存的功能,后者有着维系群体繁衍的意义。然而,尽管中国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最初都是从“食”、“性”之类的审美快感中升华出来的,但是由于“宗法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不同性质,致使二者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不同的依附对象。 关键词:快感;美感;史前;艺术 一、从动物的快感到人...
[详细+]
2009/09/15 14:40: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分野(作者:陈炎)
摘要:我国文艺学领域的学术发展,有赖于自觉的学科意识和内部的合理分工。这其间,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三大学科不仅在内容上要实现互补,而且在方法上要实现分工。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学科分野,才可能打破长期以来名异而实同、混沌而未分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 关键词: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 文学艺术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其性质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也便决定了研究视角的多种可能。例如,我们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以形成文艺伦理学;我们可以从科学教育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以形成文艺教育学;我们可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艺术,以形成文艺传播学……等等。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有多少种不同的角度、有...
[详细+]
2009/09/15 14:39:5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作者:陈炎)
提 要:儒家所掌管和操纵的礼乐文化,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有着将野蛮之人提升为文明之人的历史意义。这套符号不仅确立和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且丰富和传达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并最终以诗、乐、舞的形式为中国的古典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受到“伦理符号”的先天制约,因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僵化或异化。在这种情况下,道家以消除文饰、践踏法则、超越符号为内容的全方位的“解构”活动便具有了重要的社会意义。然而正象儒家的极端性发展会导致“异化”一样,道家无节制的“解构”则有着“虚无化”的危险,因而在适当的时候又需要儒家的重新“建构”。实时上,正是这二者之间的不断...
[详细+]
2009/09/15 14:39:1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在黑格尔哲学中。美的概念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宇宙生活是绝对观念体现的过程。只有在其整个空间和其存在的全部时间内的宇宙才是绝对观念的完全体现;而在为空间时间所限制的某一事物中绝对观念是绝不能完全体现出来的。绝对观念体现后就分解为各个特定观念的链条;而每一个特定的观念也同样只有在它所包罗的无限众多的事物或实体中才能完全体现,但绝不能在某一个别实体中完全体现出来。 但是,一切精神活动领域都…… 一切精神活动领域都受从直接上升到间接这条规律的支配。由于这条规律,那只有经过思维(间接形式下的认识)才能完全理解的[绝对]观念,起初是以直接的形式或一种印象的形式出现于心中,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为空间时间所限制的个别事物完全吻合于它...
[详细+]
2009/09/15 14:37: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作者:朱寿桐)
每个革命样板戏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是规模巨大的系统建设工程,投诸其中的人力物力包括像汪曾祺、阿甲等人在内的艺术创作力以及直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力量都堪称空前绝后。尽管人们即使在当时也能看出它们的教育功能和政治色彩如何地突出,但哪怕是今天的读者和观众都愿意承认并接受这样的印象:样板戏在艺术上可谓千锤百炼,尤其与现在动辄粗制滥造仓促推出的艺术作品相比,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精品。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或许会从思想倾向上反思样板戏的左的政治导向,却很少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揭示样板戏的严重缺失。随着当代媒体煞有介事的炒作与渲染,随着年轻人对传统京剧拿腔拿调作风的厌腻情绪的增长,以现代京剧形式为主体的样板戏其艺术上的经典意义一直得到了夸张的展示乃至圆满性的强化。如果我们不从样板戏的文本实际出发对它们的艺术质素加以认真的分析和...
[详细+]
2009/09/15 14:36: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对现状的思考和艺术家的责任(作者:邱黯雄)
一,现状在迅速变化的当代社会背景下,艺术也在不断变换自己的角度和角色,从表面现象看来,它所涉及的范围已渗透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种“百花齐放”的表象是否真的意味着文化的繁荣和精神的富有?还是另有值得探究和质疑的表象掩盖下的真实情况。 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以及媒体的迅速更新,给人造成了某种误解,即: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更新,使艺术家不需再花很多功夫去培养技艺以及在精神上的修养,而是只需要能想出来一个新的点子,用新的媒介或新观念的形式把它做出来,再进行一番包装和操作,就庶几乎矣 .这样,“人人都是艺术家”理想就能得以实现了!有这种观点人标榜最新的媒介和观念,以及对表面视觉效果的精致和刺激的追求,如广告的制作流程,时尚的花样翻新 .捷足先登者已尝到甜头,...
[详细+]
2009/09/15 14:36: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妙悟的美学历程(作者:曹章庆)
“妙悟”,又叫禅悟。它本是中国禅宗的一个重要范畴之一。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人们的参禅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坛经》)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 “妙悟”一词最初见于东汉曾肇的《长阿含经序》:“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妙悟此语一出,在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中被普遍使用。(注:参见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以禅喻诗”一节。) 由于禅宗和老庄思想对中国士大夫的巨大影响与渗透,因此,作为禅宗的“妙悟”说也同其它“自然”、“境界”等范畴一样逐步被中国的美学理论所吸纳、融化...
[详细+]
2009/09/15 14:35: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刘秋琼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4406.ST.NETOS.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