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新闻
>
文物
“玉得永生——盱眙汉代葬玉文化特展”开展
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玉得永生——盱眙汉代葬玉文化特展”于7月2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当我踏入博物馆展厅的那一刻,仿佛被拉回到了汉代。一件件精美的汉代葬玉依次陈列,散发着穿越千年的神秘气息。”天津师范大学的程心怡说。 灯光聚焦处,一群身着统一研学营服的中学生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定展柜内的金缕玉衣。来自南京的王凯同学兴奋地向同伴比划着说:“你看这玉片打磨得多精细,汉代工匠的智慧和对不朽的执着,就在眼前。” “太震撼了!”来自上海的研学导师张老师带着团队
[详细+]
2025/07/04 09:03:3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静愚
在舟山博物馆“乘风破浪”
学生参加“千年船说”船文化研学课程 受访者供图 在浙江舟山博物馆的民俗展厅里,一群小学生屏息凝视着渔船模型,手中的平板电脑闪烁着任务提示:“寻找三艘船的秘密!”另一层的历史展厅中,“小商人”为是否在港口购买货物激烈争论,骰子在巨幅海上丝路地图上滚动……这是“千年船说”船文化研学课程的生动场景。 近日,由舟山博物馆、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第一小学联合打造的“千年传说”系列研学课程已完成两期实践,30多名小学生化身“文化探险家”,在游戏化学习中
[详细+]
2025/07/04 08:39:1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美籍华人鲁照宁——20多年捐赠近3000件(套)抗战文物史料
美籍华人鲁照宁(左)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美籍华人鲁照宁将其搜集的89件(套)反映日军在南京等地暴行的抗战文物史料,无偿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他20余年捐赠生涯中的又一次捐赠。从2004年起,鲁照宁已向全国各地抗战纪念馆捐赠近3000件(套)史料。 “把日军暴行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详细+]
2025/07/04 08:34:56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静愚
让更多文物史料“走向”公众
1985年建馆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十分重视文物史料征集工作,迄今已征集10.6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222件(套)。这些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文物史料,共同构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加害方、受害方和第三方的完整证据链,是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历史见证。 对热心人士捐赠的文物与史料,纪念馆一般会如何处理?据纪念馆相关人员介绍,纪念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保管。目前纪念馆的库房面积共3096平方米,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藏品的质地属性,将不同的藏品分类分区放置,并配备针对性保护装具。此外,库房和展柜采取必要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文物藏品因湿度、光照等环境变化造成的损害,确保藏品安全。 ...
[详细+]
2025/07/04 08:33:4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静愚
“采药昆仑”石刻的考古学和文本研究
青海海西州野牛沟岩画中的马车图像。汤惠生摄/光明图片 【学术争鸣】 青海黄河源发现的石刻,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36个字的完整叙事告诉了我们一件任何史料都不曾记载过的历史事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文字及其含义的辨认与解释,对采药的用语与性质,昆仑的地理位置,秦代疆域、职官、交通、年代以及题铭的真假等问题的种种思考和争论。争论的焦点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遗址本体的真假问题,另一个是文本
[详细+]
2025/07/04 08:31:47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墨西哥与中国 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今年5月,“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在河南博物院拉开帷幕。6月,为庆祝中墨建交53周年的书画交流展在北京举行。7月,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原作中国首展“伟大的隐藏者”将登陆深圳。 在这场跨越太平洋的艺术对话中,中国与墨西哥作为人类古文明的代表,其艺术之间的共鸣可谓源远流长。 考古的吉光片羽让人们浮想联翩,似乎中墨两个古老文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交流。且不论这是假说还是巧合,两种文明的精神图谱确实存在着微妙的共鸣,无论是玉石、白银,还是图腾、壁画,无不映照着
[详细+]
2025/07/03 07:54:19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国博开幕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7月2日,“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把科学探索和艺术诠释融为一体,由科学家与艺术家联合,通过古代文物、现代动态雕塑、3D影像、交互装置、沉浸式体验、概念设计等多元作品形态,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从宇宙中采集的抽象数据,构建一次“科学+艺术+历史”的跨界对话。图为观众参观陨石风暴。
[详细+]
2025/07/03 07:51:10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静愚
“丝路华章”讲述青花瓷故事
观众在参观“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瑰宝展” 郑州市文物局供图 从巩义窑的炉火纯青,到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从扬州唐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到“黑石号”沉船的惊世再现,唐青花将东方美学的精髓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近日,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瑰宝展”,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一睹唐代青花瓷的独特风采。展览由郑州市文物局主办,是国内首次唐代青花瓷专题展,汇聚了来自国内13家博物馆及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百余件唐代青花瓷及相关珍贵文物。 展览分为
[详细+]
2025/07/02 09:01:5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来博物馆过暑假
观众在哈尔滨市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墙前了解文物 哈尔滨市博物馆供图 6月30日,一群参加完高考的毕业生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博物馆,在数字化展示墙前,通过手势放大、缩小、旋转藏品3D模型等体验,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内涵。哈尔滨市博物馆馆长张建鑫介绍,随着暑假的到来,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批学生参观,针对学生群体的需求特点,博物馆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系列活动。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内容,哈尔滨市博物馆在策展方面下足了功夫。该馆一方面引进“虎瑩:新时代新命运”“建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等国内外优质展览,一方面深入挖掘
[详细+]
2025/07/02 08:59:32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秦“田翳采药昆仑”石刻的释文问题
【学术争鸣】 秦“田翳采药昆仑”石刻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西北岸,最早发现于2020年7月5日,首次见载于侯光良《昆仑上下——青海的史前文化》一书,然并未进行正确的释文和深入的考证。202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仝涛先生《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一文,正式向大众公布了“采药昆仑”石刻。该石刻的发现,“解决了国人千古争讼的关于‘昆仑’‘河源’的精确地望问题,记录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的缺失。”印证了任乃宏先生《定位
[详细+]
2025/07/02 08:28:41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导航
全部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资讯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会活动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