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新闻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中流砥柱”全国美术作品展开幕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日前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分为“民族脊梁”“众志成城”“得道多助”“维护和平”四大板块,汇聚了全国300余位艺术家倾注心血的作品,其中不乏李苦禅、吴作人、王式廓、张松鹤、力群、罗工柳、彦涵、李斛、戴泽、肖峰、靳尚谊、沈尧伊等名家之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以近400件艺术精品的磅礴交响,将十四载血火抗争的壮阔史诗熔铸为震撼人心的美术作品。 漫步展厅,既有以大尺幅全景描绘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如孙立新的油画《百团大战》、卢志强的油画《岱崮阻击战》、赵奇的中国画《平型关大捷》等;又有凭借细腻刻画彰显抗日将士精神风貌的作品,如杨飞云...
[详细+]
2025/08/28 08:51:21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在柏林举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26日在德国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展览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全景式回顾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展出的图片既呈现了中国军民浴血御敌的坚毅身影,还包括国际友人为中国抗战伸出援手的温暖场景。多国驻德外交使节、德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出席。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凡华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人民抗战最艰难的时刻,许多国际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包括不少富有正义感的德国朋友。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时任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的约翰·拉贝与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冒着巨大风险共同设立“南京安全区”,庇护超过25万中国平民。拉贝在华期间记录的日记成为控诉日军暴行最重要、最详尽的...
[详细+]
2025/08/28 08:50:43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崇州竹编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崇州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与独特的手工技艺。面对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的现实困境,本文聚焦崇州竹编在传承与文创转型过程中的路径探索,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梳理该技艺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构建“技艺融合——功能重构——品牌建构”三维活化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数字媒介传播、多元场景整合与文化体验设计为核心的传播策略,并就当代非遗文创品牌发展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崇州竹编的现代转型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艺术;文创产品;文化活化;品牌构建
[详细+]
2025/08/28 08:46:19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以唐代敦煌藻井纹样为研究对象,梳理其风格嬗变与文化内涵,剖析藻井纹样的艺术特性,探讨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具体转化路径,并通过品牌视觉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与包装设计等具体案例,分析敦煌藻井纹样作为传统图像资源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创新策略,以期为未来敦煌艺术元素的现代转化和文创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敦煌藻井纹样;文创设计;创新应用;唐代艺术;文化传承 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传统文化的IP化逐渐成为文创设计的路径之一。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代表,其视觉符号的现代转化不仅丰富了当代设计语言,也成为激活公众文化记忆的有效载体。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体系蕴含着中西文明交融的历史印记。唐代藻井纹样是敦煌艺术的...
[详细+]
2025/08/28 08:43:59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金缮:残缺之美的涅槃与重生
【摘要】金缮是一种融合了修复、审美与文化的综合艺术形式。让古老的工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迸发新的生命力,对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历史溯源、工艺流程、艺术美学、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探讨金缮工艺的前世今生,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审视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发展关系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金缮;传统工艺;文化传承 金缮工艺的历史溯源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使用天然漆的历史源远流长。浙江余姚井头山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两件漆木器是中国乃至世界较早诞生的漆器,距今约8200年,见证了古人对漆的初步认识与运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漆艺不断丰富,衍生出多种工艺技法。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作为我国现存唯一古代漆工专著,详细记载了诸...
[详细+]
2025/08/28 08:43:00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湘美版中小学美术教材改革的文化因素探究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强调“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湘美版中小学美术教材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将文化因素作为核心,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系统性整合,构建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的教材体系。本文基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重视角,探索湘美版中小学美术教材改革的文化因素。 文化基因解析 湘美版美术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知识体系的结构化设计实现文化基因的系统性传递。在小学阶段,教材以民间工艺为切入点,将剪纸、年画、刺绣等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转化为适合儿童探索的实践活动,通过解析传统年画中的吉祥纹样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体系。初中阶段的教材主要针对艺术史脉络的...
[详细+]
2025/08/28 08:41:55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胡硕堂|国学清思:绿玉斗灵魂独白 《红楼梦》茶亊书写的审美密码
在《红楼梦》浩瀚的情感星图中,宝黛钗的三角恋情始终占据着读者视野的中央,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然而在太虚幻境的边缘,妙玉那盏递给宝玉的绿玉斗茶杯,却像一颗被忽略的流星,划过大观园的夜空,留下一道转瞬即逝却令人心悸的光芒。这场栊翠庵的茶事,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精妙的情感暗写——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眼泪与诗稿,只有一只带着体温的茶杯,静静诉说着槛外人难以言表的心事。 一、器物诗学:绿玉斗里的情感“暗语” 妙玉为钗黛奉上的是
[详细+]
2025/08/27 09:53:09
来源:
网络
编辑:
静愚
从吴彬《方壶图》探寻明代奇观山水
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馆联合主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于2025年4月1日至6月29日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林泉”是中国古人寄情于自然山水,超脱尘世的心灵空间,“乐”于“林泉”表达了人们对栖居园林生活的美好向往。中国古典园林大多与山水结合。湖石庭院,别有洞天,虽居城市而咫尺林泉。山水可“宅心养心修心”,立一块湖石假山,仿佛见九天云烟;置一方楼台亭榭,便能引明月清风。在此次展览中,有一幅巨嶂山水卷轴,在展厅倾泻而下,颇为壮观,引起众多观者驻足观看。这幅作品就是明代画家吴彬所绘的《方壶图》。此幅作品为纸本设色,纵320厘米,横101厘米
[详细+]
2025/08/27 09:06:13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由王羲之变法看“超越古人”说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书法变法也被誉为书法艺术中的里程碑。“超越古人”这一说法在书法界一直存在争议。从人类学视角看,书法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其发展始终交织着传统与创新的张力。我们通过考察王羲之变法的历史语境、文化内涵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而对“超越古人”说进行反思。 从人类学“文化嵌套”视角看,王羲之的书法革新绝非孤立的艺术突破,而是魏晋社会结构与思想变迁的文化实践产物。这一时期政权更迭带来的社会动荡,催生了玄学对儒家正统在某种程度上的解构,文人阶层通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价值重构将个性解放诉求进一步注入书法艺术实践。 在书法史上,魏晋前篆隶的庄重古朴对应着汉代经学主导的秩序...
[详细+]
2025/08/27 09:03:23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从呐喊到生产 回望抗战木刻艺术的人民性构建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美术史中,木刻版画以其强烈的社会介入性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宣传动员的核心文艺媒介之一。从在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中诞生的“一八艺社”,到延安根据地崛起的鲁艺木刻,它们均以“艺术为人民”为底色展开抗日战争宣传,前者以呐喊姿态揭露城市无产阶级的苦难,后者以生产动员重构人民共同体。从呐喊到生产的转型,不仅折射出抗日战争时期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更揭示了人民性内涵的演变历程。 峥嵘岁月: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萌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
[详细+]
2025/08/27 09:02:03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上一页
1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导航
全部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资讯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会活动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