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书法变法也被誉为书法艺术中的里程碑。“超越古人”这一说法在书法界一直存在争议。从人类学视角看,书法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其发展始终交织着传统与创新的张力。我们通过考察王羲之变法的历史语境、文化内涵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而对“超越古人”说进行反思。
从人类学“文化嵌套”视角看,王羲之的书法革新绝非孤立的艺术突破,而是魏晋社会结构与思想变迁的文化实践产物。这一时期政权更迭带来的社会动荡,催生了玄学对儒家正统在某种程度上的解构,文人阶层通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价值重构将个性解放诉求进一步注入书法艺术实践。
在书法史上,魏晋前篆隶的庄重古朴对应着汉代经学主导的秩序化审美,而王羲之对字体结构的解构与笔法抒情化的改造,在本质上体现了其对魏晋时期特定时代精神的艺术化回应。《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一行书”地位,不仅源于其笔法精妙,更在于其行气贯通、妍媚恣意的韵律之美,这正是胸有成竹在笔墨中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展现出社会思潮通过个体实践对艺术传统的重塑。
王羲之的书法变法是传统艺术基因在个体实践中创造性转化的一个重要典范。书法的兴盛离不开书法史、批评与理论的共生,历代书家通过对传统的扬弃推动艺术演进。王羲之对钟繇楷书的规整、张芝草书的纵逸并非简单继承,而是完成了文化再诠释的过程。他将钟繇的古质笔法内化为结构法度,把张芝的“一笔书”韵律升华为行气贯通的节奏,在传统技法中注入了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
正如汉代赵壹《非草书》对草书的批评、唐太宗《王羲之传论》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书法传统始终在批评与实践的互动中完成演进与更新。王羲之将前代技法转化为妍美流畅的行书范式,他的实践表明:传统并不是静态的标本,而是通过每代人的理解与重构,在连续中实现演变发展,最终完成艺术基因的时代性表达。
王羲之书法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中华文化中庸之道在书法中的一种具象化表现。他的书法在笔法上既继承篆隶的筋骨,又创造出行书之流美,在“法”与“意”的平衡中实现艺术突破。这种守正创新的实践,暗合“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比如线条的刚柔相济对应自然阴阳,章法的虚实相生隐喻宇宙秩序,使书法进一步发展成为承载中华文化基因的一个象征体系。这让他的书法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持续维系着后世对中华书法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认同。
“超越古人”这一说法在书法界长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就是不断超越前人的过程。另一些人则认为,书法艺术应该恪守传统,不应妄言“超越古人”。从人类学视角来看,这种争议反映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先生曾提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每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家,不能简单地以古人的标准来衡量今人的成就。这一观点体现了其对文化发展阶段性的深刻认识。王羲之的变法并非超越了前人,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艺术道路,创造了属于他那个时代的艺术高峰。同样,后世书法家也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超越古人。
书法艺术的传承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一代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添砖加瓦。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离不开前代书法家的积累,而颜真卿、苏轼等后世书法家又在王羲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这种累积的传承机制使得书法艺术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体系。
“超越古人”说容易导致人们对传统的忽视和否定,这样便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一些书法家为了追求所谓的“超越”,刻意标新立异,脱离传统根基,导致作品失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走上了歧途。王羲之的变法则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在当代书法实践中,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从王羲之变法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为当代书法发展提供借鉴。
当代书法家应该像王羲之一样,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书法艺术。这包括学习经典作品的笔法、结构、气韵等,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精神。书法家只有在扎实的传统功底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同时,书法家要避免对传统的机械模仿,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将传统精髓融入自己的创作。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语境和审美需求。当代书法家应该立足时代,关注社会现实,将时代精神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当代书法家也应该在作品中体现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书法作品。
书法批评在书法艺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书法批评体系,引导书法家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批评家应该以历史的、艺术的、审美的相关标准来评价作品,既要重视传统功底,又要鼓励创新探索,避免片面强调所谓“超越古人”的创新或者完全拘泥于古人的传统。
从王羲之变法看“超越古人”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书法艺术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超越古人,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王羲之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超越了前人,而在于他在深刻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风格,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新时代的书法实践中,我们应该摒弃超越古人的浮躁心态,树立正确的传承与创新观念。深入学习传统,立足时代创新,建立科学的批评体系,这些都是推动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让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经典。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科研项目“社会学视角下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研究——以王羲之书法为例”(项目编号:25MDY01),西藏民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浸润+参与+评估+激励’教学理念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5796)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