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新闻
>
版画
国难情境下家国意象的视觉形塑
蔡若虹《全民抗战的巨浪》 载《救亡漫画》1937年第1期 国难情境下家国意象的视觉形塑——抗战时期美术的国家叙事与民族形式的延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首这场民族劫难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追寻自由和平的重要时代篇章,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塑造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整体方位与文化形态。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
[详细+]
2025/09/18 08:56:21
来源:
美术杂志社
编辑:
静愚
胡硕堂|评论:源头活水与诗魂重铸 论《唐古拉山与沱沱河》的当代诗学价值
在这个被技术理性与物质浪潮裹挟的时代,诗歌仿佛成为一座漂浮于喧嚣之上的孤岛,在形式主义的自我狂欢与精神高度的悄然塌陷之间摇摆不定。当同质化的表达湮没个性,当“小我”的浅吟遮蔽时代涛声,诗歌何为?诗魂何依?吴耿渔先生的诗集《唐古拉山与沱沱河》,恰似一脉源自青藏高原的澄澈活水,以其质朴而深沉的流淌,为可能陷入迷途的当代诗坛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回应。 唐古拉山 这部诗集首先以其创作主体的独特性构成一种诗学突围。作者兼具企业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打破了书斋写作与自身经验的界限,将大地行走的实践性体察转化为诗性观照。这种“在场者”的视角,使吴耿渔先生的创作摆脱了职业诗人常困扰的技术迷思与话...
[详细+]
2025/09/16 12:29:43
来源:
网络
编辑:
静愚
救亡图存中的版画记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四川美术馆以“永不忘却的纪念”为题,遴选出抗战主题组画10套,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这些诞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版画力作,是民族苦难与顽强抗争的见证,它们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镌刻于民族记忆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璀璨的艺术结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危亡关头,一群具有进步思想和革命理想的美术家们积极投身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战时美术——左翼木
[详细+]
2025/09/15 08:18:4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丹青鉴证:1931—1945美术中的抗战历史》出版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和展示优秀抗战美术作品,唤醒当代青年对民族苦难与抗争的记忆,表达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河南美术出版社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共同策划出版了《丹青鉴证:1931—1945美术中的抗战历史》一书。 在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广大美术工作者作为中华民族深重灾难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以手中的刀笔为武器,用震撼人心的战地速写、版画、漫画、宣传画、油画、雕塑等美术形式,始终和历史同步,充分发挥了“笔杆子赶得上枪杆子”的宣传作用,构成了抗战
[详细+]
2025/09/10 09:08:51
来源:
大河美术报
编辑:
静愚
版画上的战斗号角——评《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张汉静教授主编的《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2024年)。这套丛书分为《晋冀鲁豫根据地卷》(6册)、《晋绥根据地卷》(5册)和《晋察冀根据地卷》(3册),系统采集了《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抗战日报》等华北根据地重要报纸所载木刻作品,以及各根据地的宣传画、年画、连环画等,共计2000余幅,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山西抗日根据地版画的创作成果、艺术成就、文化影响与革命贡献。 艺术夸张是版画创作的常用手法,能够通过放大形象、形成视觉焦点,突出主题,从而实现独特的宣传效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全民族抗战”的号召。《晋...
[详细+]
2025/09/10 08:18:04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抗战文艺典藏中的精神之光
抗战(木版画) 9.9×13.4厘米 1937年 力群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冼星海在《鲁艺与中国新兴音乐——为鲁艺一周年纪念而写》中这样表述:“延安是中国青年的古城”,“延安也是建立中国新文艺的古城”——这是许多青年人自己说出来的话。延安之所以为延安,并不是偶然,它的确有历史和时代的背景。 我时常在思考,当时的延安,之所以成为“延安”,是因为它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吸引着全世界进步青年的注意,更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正如冼星海所言,延安孕育的,不仅是青年一代,更是青年一代的信仰与信念。 在
[详细+]
2025/09/08 08:22:5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刀刻痕迹里的家国情怀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 —1945)”:刀刻痕迹里的家国情怀 画面中,一个被绳子捆在木桩上的中国人,双眼被蒙、单膝跪地,竭尽全力扭曲身体,想要挣脱束缚,并仰天长啸发出怒吼——于8月29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幕的“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中,版画家李桦1935年创作的版画《怒吼吧,中国》作为展厅的第一件展品,拉开了本次版画展的叙事展线。 20世纪30年代,为培养要求进步的艺术青年以版画艺术传递抗战思想,鲁迅在上海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当时,国画、油画等艺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获取和运输的阻碍,版画是较为方便传播和印制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大量艺术家纷...
[详细+]
2025/09/03 07:41:47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代大权 | 溯源版画
金色的赛马场(版画) 31×54.8厘米 1981年 徐匡 中国美术馆藏 有版才成画,这是版画最简单的定义。版画借助物理与化学的作用形成表现特征,构成艺术语言。目前从材质属性或物理空间上,版画分为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从印制方式上分为凸版、凹版、平版、漏版与综合版。 版画通过艺术体现人性与物性的关系,达到相依互动、相辅相成的结果。版画的理念是通过痕迹、符号和节律的逻辑关联,达到艺术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创作诉求。版画家通过“版”这面物质之镜,反观和审视自我与他者,是以个性化的语言探索人性存在的艺
[详细+]
2025/09/01 09:05:0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方寸天地铭刻抗战烽火——评刘岘木口木刻《巩固团结 抗战到底》
巩固团结 抗战到底(版画) 9×11厘米 刘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国现代木刻创作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现代木刻因其制作简便、便于印制传播,同时表现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画面强烈有力,成为抗战美术中的主力军,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作品,刘岘的《巩固团结 抗战到底》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只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亡的时刻,“巩固
[详细+]
2025/09/01 08:41:1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开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策划的“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近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引玉展厅开幕。展览展出馆藏132幅抗战时期木刻作品、13种版画图书刊物及3封画家信札。据介绍,该展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陈列展览”主题推介名单。 本次展览以“举国之殇”“抗争怒潮”“万众一心”“重整河山”四个主题篇章,系统呈现“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这一朴素艺术形式所迸发的强大生命力,充分展示了抗战中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与抗争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作品出自江丰、李桦、陈...
[详细+]
2025/09/01 08:24:09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导航
全部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资讯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会活动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