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新时代艺术博物馆与公共美育发展研究

        作者:傅婉露2024-07-26 08:50:01 来源:大河美术报

            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博物馆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此后逐渐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德国柏林画廊,其起源于中世纪霍亨索伦家族的文化积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成了一座世界级的艺术宝库。公共美育,作为一种融合美学、教育学与文化研究的多学科领域,简单来说,包括“审美”和“教育”两个方面,“美”即审美,为理论;“育”即教育,为实践。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为艺术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艺术博物馆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接触艺术、感受美育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探讨了艺术博物馆与公共美育的相互关系,解析了艺术博物馆在公共美育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以及公共美育对艺术博物馆的反作用。

            艺术博物馆的景观与资源共享性

            艺术博物馆打造了能够接纳多元文化、多样审美、多层面人群的空间,多以个性化、创意性的建筑外观,展现开放性与包容性、生态与环保、层次性与流动性、艺术性与创新性以及公共参与性。北京的红砖美术馆,通体建筑为红砖结构,半封闭园林式设计让公众既能深处自然空气与绿色自然中,也能在艺术空间中获得美的体验。在珍藏和保护艺术品的同时,艺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重要载体之一,对藏品进行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也是传承的重要步骤。拥有研究中心的荷兰国立博物馆,其对藏品的研究都收录在年刊里,且可供公众购买,更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Cuypers library)。艺术博物馆将其独特的景观和传统博物馆的研究属性相结合,极大丰富了共享资源。

            公众与艺术博物馆的美学语境共创

            “因为艺术作品不是孤立地被感知,而是观众整个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艺术博物馆的室内布局、户外场景、展陈策划、灯光设计等共同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美育情景,使艺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物理边界,公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了沉浸式的探索者与创造者。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以其先锋、现代艺术展览而著名,展览设计引入艺术装置、互动专区、投影空间等多形式布展设计,如常设七巧板投影互动区,公众在七巧板拼搭体验中,也成了艺术空间创造的一分子,其投影也实时映射在空间中。

            艺术博物馆扩展公共美育边界

            艺术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与精心策划的展览为公众提供了接触各种艺术形式的机会。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导览等活动,艺术博物馆将专业知识与大众需求相结合,引导公众深入艺术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创作能力。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举办了针对少儿的藏宝图收集印章活动,每个印章的展厅里都有适合孩子们观看的故事,通过引发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将美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凸显个性化与互动性。随着“互联网+”的探索发展,公共美育有了更多的形式。凡·高博物馆在其YouTube官方平台中公开了简短的4D游览视频,观众可以尽情体验无人的凡・高博物馆。

            结语

            艺术博物馆以其空间的社会性、藏品的艺术性,在公共美育的推广与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兼具开放性与包容性的艺术博物馆为公共美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美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另一方面,公共美育的不断深入与普及,又反作用于艺术博物馆,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艺术博物馆与公共美育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今后的发展中,艺术博物馆要继续承担起公共美育的社会责任,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美育体验,共同推动艺术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