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焦兴涛:看见雕塑的民族化探索

        作者:焦兴涛2024-07-13 09:15:33 来源:美术报

          焦兴涛(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

          焦兴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从本次展览中感受到几大特点:

          第一,主题的丰富性。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对中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聚焦重大主题以及社会变革的题材,显得特别突出,比如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第二,民族化的探索。这一届雕塑作品中,对雕塑的民族化的探索呈现出比较丰富的面向。其一是它的写意化或者文人化的方式,在一些对传统古典人物的表现塑造上,借用了传统书画的一些艺术观念和手法。其二,是对生活化、民俗化、日常化的呈现,作品中对日常生活的表现、对场景的表现、对色彩的融入,都在今天呈现出比较完整丰富的面貌。其三,对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一直是全国美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随着时代变化经历了很多变迁,比如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数民族更多和边疆的概念相联系;改革开放之后民族题材又成了当时寻找艺术精神的一个载体,比如说山河乡土等题材;再后来,民族题材的作品又开始为雕塑家寻求形式语言的创造提供了载体;在今天,民族题材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样式,当然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一个共同的宏大叙事,来串联日常生活的场景。

          第三,材料的运用。木材和色彩的运用,在今年呈现出显著的状态;而石材的作品变得比较少。这既和场景化的表现有关,也可能是传统雕塑纪念碑性的一种发展。此外,也有尺度和重量的限制、色彩的运用,以及雕塑观念的变化等原因。

          总体来讲,我觉得今年的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在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我们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回应重大事件和重大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9(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