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画是“写意”不是“随意”

        作者:李大山2024-01-25 08:05:23 来源:美术报

          李大山 寂夜 50×50cm 纸本水墨

            作者简介:

            李大山,原名李运来,1973年生于重庆。自幼酷爱绘画,16岁开始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先后毕业于四川省重庆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北京画院。现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沙坪坝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民盟画院副秘书长,重庆沙坪书画研究院院长,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视觉艺术部主任,沙坪坝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前些年艺术市场火热,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忙着走市场“赶场”。

            各种笔会活动、甚至开业庆典也纷纷邀请书画家们出场。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会场就被艺术家们琳琅满目的“大作”铺满了。于是锣鼓喧天、老百姓蜂拥而至,商家快乐,因为赚足了人气,书画家们也是赚的荷包满满、皆大欢喜。

            说实话,我也不能免俗,随着朋友们参加过多次这样的表演。

            一来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二来还有润笔费可拿。但是慢慢的问题出来了,几年之后无意中发现,自己当年当众即兴“挥毫泼墨”的作品,如今却变得那么的刺眼和丑陋不堪。这还不算,有的画家一个上午就能随手画出七八幅“作品”,如今看来只像是垃圾一堆,却依然堂堂皇皇装裱妥当的挂在墙上,而他自己却洋洋得意、浑然不觉……

            二十多年前,我也曾经在一个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画廊里现场国画表演。

            我发现每当我现场绘画的时候,作品无人问津。而我现场不画了,只是把作品摆放在展台上,反倒还有游客购买。后来询问导游们才知道:老外看到中国画这么快就画好,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的心里,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一幅油画要画上好几年,才算是好作品。

            即便是现在,偶尔依然会有朋友向我求画:你画一幅国画那么快,东西出在你手上,送我一幅又怎样?

            看到和听到这些,我也只觉得汗颜!

            如果说老外对于中国画的理解是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不能理解中国写意画短短几十分钟里,包含了画家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法修炼和笔墨打磨,那还情有可原;但是同样的中国人,却对于国画有着那么深的误解,无形之中我觉得自己也应该负有一些责任。

            就像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中国画就只挑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成名之作,其实我觉得是极端错误的。吴昌硕四十多岁以后才开始涉猎国画,但是在那之前,他已经是名噪一时的金石、书法大家。齐白石早年是一个职业画家,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客户订制什么画他就必须画什么画,没得挑,不然就没有饭吃。大师们往往都是经历了千山万水、千锤百炼才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寥寥数笔、凝练的是他们数十年不断打磨的艺术精华。

            所以现在每每有初学者问我:学习中国画该怎么入门?

            我都会说:从工笔画或者小写意入门,千万别想着“一超直入如来境”,才开始就学什么大写意。那只是糊弄自己、忽悠别人。因为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用笔、用墨、用色和造型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艺术风格、格调和个性面貌的问题,而这也是研习中国画当中最漫长、最核心的问题。

            艺术之路没有捷径!

            重庆当代也有一个书画大家苏葆祯教授,人称“苏葡萄”。所画的国画小写意葡萄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冷暖关系,又充分发挥了中国写意画点写概括、生动的笔法,晶莹剔透、非常灵动,自成一格。学画他葡萄的人也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超越过他。因为大多数人学画他的葡萄,往往都是直接“仿造”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比较成熟的面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这几十年来围绕葡萄这个题材所做的所有努力和尝试。其实很简单,只要翻看他不同时期出版的画册即可明了。但可惜的是往往大多数人都是急功近利的,只想着“摘”果子换钱,却不会去思考果树是怎么培植出来的。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我发现自己画画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有时候盯着墙上的宣纸思考半天也动不了笔,有时候连续几天也画不出来满意的一张。画出来的作品我也往往先摆放在一边,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拿出来挑选。挑到最后往往厚厚的一摞只剩下几张保留下来,其他的统统毁掉,不让它再轻易的流入市场。

            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就坚决不要勉强!

            不断地重复着自己,没有敢于探索和创新的尝试,也不是我想要的。

            李可染先生说过“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一个艺术家就是要勇于不断打破自己的笔墨程式、探索新的审美语言和形式,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中国画是写意不是随意。

            每一幅好作品的出现,必然是画家对于自己不断挑战和努力探索、不断尝试的结果;同时也是画家对于自身修养、审美能力、技能技法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每一个画中国画的艺术家,都应该传承艺无止境、精益求精的传统文化精神,

            都应该具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300(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