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传统美学+当代风采 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

        作者:刘源隆2023-12-24 08:54: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电影《长安三万里》动画的艺术风格

            (2/2)舞剧《咏春》舞台及舞美设计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重要价值。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讨论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虽然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理论研究者不断探索尝试向海外传播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构建中国美学交流话语体系,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在“走出去”的方式、载体等方面也需要文艺工作者认真研究思考。


          根植传统美学,立足当代生活

          “在以往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我们已经形成了某种思维的惯性,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国际文化交流场合,代表传统文化的似乎只有舞龙舞狮、太极表演、京剧脸谱等。”曾长期在拉美等地工作、考察,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着切身体会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宾表示:“似乎这些固定符码已成为了展示中华文化的规定动作,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样貌如何?似乎较少有人关注。”

          在杨宾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应该是其涵养的现代文化“走出去”,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当代生活方式的“走出去”,是富有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审美“走出去”。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目前已在多个海外市场上映。杨宾在与自己的国际学生交流中,得知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十分喜爱,中国的神话故事以当今最先进的电影特效技术呈现在大荧幕上,令他们感到新奇和过瘾。杨宾说:“尤其是影片中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服装,以及通过风筝制作、木雕、刺绣等非遗技艺打造的道具、布景,都令这些留学生印象深刻。”

          今年9月,由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的舞剧《咏春》出海到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场,也同样赢得如潮好评。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认为,《咏春》的成功正在于其着眼于传承创新与现代艺术表达,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的结合,使其能在同宗同源、民俗相近的海外华人群体中引发共鸣。

          在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一级舞美设计师秦念锋看来,该剧善于利用大逆光以及强穿透力的光强调冲击力,以冷暖色调灯光营造氛围感,极富个性化,传递出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美。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明确其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不应刻意隐藏和掩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作用。

          不久前,芒果TV上线开播的《声生不息·家年华》就以音乐作为切口,自信地将民族乐器、戏曲等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经典、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赓续发展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展现。此外,该节目舞台采用65根水晶灯柱为主体视觉形象,呈现出气势磅礴的舞台灯光,展现出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之感。杨宾表示:“一直以来,芒果TV的音乐综艺在海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声生不息·家年华》可以让海外观众完完整整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缔造的音乐传奇,其舞台美术设计也极具传统内涵和当代巧思,这样的节目‘走出去’对于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意义巨大。”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传播效能

          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然不能忽视新技术的应用。当前,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新思路,也将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拓展新空间、形成新业态、实现新提升。

          今年9月,北京画院先后赴德国、拉脱维亚、瑞典举办“不喜平庸——齐白石的艺术世界”“花好月圆——齐白石艺术中秋主题特展”等展览、讲座以及公教活动。通过展览欣赏、诗笺创作、书法体验等活动,向欧洲观众推广齐白石艺术精品。

          近年来,北京画院立足于丰富的藏品资源,积极探索数字科技与展览的融合,着力打造齐白石的文化IP。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虽然这些国外展览项目没有使用齐白石的原作真迹,但通过当代新型的数字化展陈技术,让欧洲观众了解到中国书画的诗意与维度,所以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数字技术提升带来的新媒体发展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表达。博主李子柒的视频曾在海外风靡一时,其视频内容至今仍是海外群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生活的热门窗口。

          在杨宾看来,李子柒等深耕传统文化领域的短视频博主们,用符合新媒体语言的朴实表达,展示着中国乡村的劳作、美食及生活之美,通过对一个个中国乡村场景的提炼,以中华美学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目光。“新媒体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单枪匹马的‘李子柒’,更需要一个又一个深耕细分领域的‘李子柒们’,需要在新媒体传播中形成具有当代特点的视觉呈现,需要让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品牌和标识形成有体系的文化矩阵。”

          同时,杨宾也指出,对于优秀文化时代表达的抓取,关乎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高质量表达。因此,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新媒体时代,更要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加强对中华文化代表性符码和叙事的甄选和提炼。比如某些趣味低俗的“吃播”和“尬舞”尽管短时间看来似乎博取了海外受众的眼球,但其中文化内涵与视觉美感的匮乏将干扰和拉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随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极具时代特色的呈现方式也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

          今年9月,“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在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览利用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了散落在多个国家的天龙山造像,全面展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让世界更多观众了解到中国古代石窟造像之美;来源于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数字人“天妤”自去年4月在TikTok、Youtube等多个海外平台上线后,在全网获得了500余万粉丝关注,视频播放量超3亿次,“天妤仿妆”更是引起了海外美妆博主的竞相模仿。


          探寻共同价值,文化润物无声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基因。”资深文化外交专家、中国驻保加利亚使馆前文化参赞尹亚利坦言,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全人类价值观的内容,激发全人类的情感共鸣,用世界共通的语言、方式、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本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落实全球文明倡议。

          今年9月,东京富士美术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朝日新闻社共同推出“世界遗产大丝绸之路展”,展览汇集了青铜器、陶瓷、壁画、绘画、染织品等237件(组)文物精品,3个月的时间吸引了近百万人次的访问量。日本黄山美术社社长陈建中表示:“我们每次在日本举办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展览都会得到日本观众的认可。他们从传统文化当中看到了两国早期的互学互鉴,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日本和中国自古就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据东京富士美术馆馆长五木田聪介绍,20世纪80年代,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节目,激发了日本人对丝绸之路的亲近感。以此为契机,一些非历史文博专业人士也开始对丝绸之路产生兴趣。

          作为文明古国,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且要讲述人类文明共生的故事,为世界提供公共精神产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就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凝聚了全人类情感价值的优秀作品。电影中,对美好友谊和乐观豁达人生态度的展现,对自我实现不断追求的价值肯定,以及其侧面反映出的社会焦虑、怀才不遇的社会情感都是全人类共通的,恰恰是这些东西引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情感共鸣。而古诗词、唐代服饰、建筑,以及极具诗歌意象的视觉呈现更是悄无声息地让全世界的观众产生了文化理解与认同。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勇刚表示,中国文艺作品海外传播不能生硬地表现中华文化,而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去思考当下世界性的挑战和问题,去观照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对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任兼执行主任林一持相同观点。“艺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承载和塑造人类的生命情感、自我意识和价值主张;艺术,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世界和平之光。在跨文化交流中,艺术触摸心灵,表达情感,温暖情谊,缔结理解,连通人心,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林一表示,应通过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对话与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和谐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20(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