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生长的教育—儿童美育的实践图景

        作者:李亦奕2023-10-22 07:53: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请儿童来设计”展厅中展示的《源未来》城市装置作品


          如何让儿童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和乡村建设,打造具备中国特色和国际化水准的儿童文化内容样本?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即与中国儿童中心共同发起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打造儿童设计思维培养和设计美育的文化品牌活动,搭建国际儿童创新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儿童设计创新活动,并启动成立了儿童美育研究院。


          打造特色儿童美育样本

          据了解,作为国内首个以儿童作为主体和服务对象,以“设计”作为教育引导方式的大型品牌活动,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以儿童为使者、以儿童项目为载体,整合了国内儿童教育、美育、设计、游乐等多方位国家级机构和平台共同组建,同米兰儿童设计周、赫尔辛基儿童设计周联动,通过主题展览、创新实践体验展、专业论坛、创新实践活动和儿童设计之旅等主体活动,推动儿童设计思维培养、设计美育的发展,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建设规划。

          而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国际设计周三方联合启动成立的儿童美育研究院,则是对中国儿童美育进行体系化梳理。成立后,儿童美育研究院将为全国儿童美育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与时俱进地更新儿童美育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和完善儿童美育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进行国内外儿童美育的调研和课题研究,建设新时代的儿童美育课程体系与标准,推动设计融入全国儿童美育的研究与实践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坦言,之所以要专门成立儿童美育研究院,是因为美育不只是为了涵养人心、锻造品格,更重要的是,对今日的中国而言,它是培养从0到1的创造力,激发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他指出:“涂涂画画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第一步,也是认识自我的第一步。我们联合发起的‘人之初计划’的本意,不在于我们教会儿童什么,而在于我们从孩子们身上能够学到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以平等心看待儿童的创作,以同理心感悟孩子们的世界。”


          触摸儿童心性的探访之旅

          主题展览“童思筑梦——儿童设计美育新时代”暨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创新体验展,正是秉承这样的初衷,强调“为儿童而设计”和“请儿童来设计”并重的理念,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强调让儿童去体验、去接触、去创造。展览联合策展人李晟曌表示,主题展览汇聚国内各大院校、机构对于儿童设计思维培养以及设计美育教育研究、探索案例,最大程度展现如何让设计思维成为儿童创造力的引擎,在触摸儿童心性的探访之旅中发现意义与问题、建立意识与目标,回归教育之始、人之初始。

          在“为儿童而设计”板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美育实验室,以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内在驱动力为出发点,深入探究“美育能为学生带来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美育”等深层问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以包豪斯理念,探索现代设计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新力。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基于设计思维,鼓励儿童作为小设计师在跨学科和多样化的情境中探索学习、启发创作和想象。A4美术馆打破美术馆边界,呈现以儿童参与、赋能与共创为使命的儿童创造与社会美育项目。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中国“数制”工坊则从AI设计思维出发,探索智慧之美、设计之美。大南坡儿童美育计划深入乡村和课堂,认为“乡村的重生不仅是设施的更新,更是人的更新、生活的更新、教育的更新”。


          “请儿童来设计”的巧思与深意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场儿童作为绝对主角的展览,不仅有围绕儿童美育的讨论展开的“为儿童而设计”板块,还有直接由儿童主导,以装置艺术作为表达载体,展示儿童关于“场域+媒介+情感”的综合艺术创作的“请儿童来设计”儿童装置艺术展区。

          为什么这个从儿童中来的展览板块要选取装置艺术作为媒介?事实上,装置艺术是具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雕塑、绘画、录音、音乐、建筑、电影、录像等形式融于立体空间。这既符合儿童对多样丰富性探索的期待,又与儿童有张力的表达天性不谋而合。同时装置艺术自身具备“身临其境”的观感,在创作过程中同时赋予创作者“个体”与“团队”的双重身份,让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既有审视自我的部分,又有团体协作的部分,既是作品的创作者,也是观摩者。这种奇妙的视角切换,同样也给儿童无拘无束的“童心”有无限发挥的空间。

          比如,作品《Who Am I》由300多位4至16岁孩子共创而成,通过4个小主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勇敢地做自己!”的构思,以多元化的作品形式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我”。《此山青绿》系列亲子互动装置是孩子们在美丽的杭州龙坞茶山里创作出来的,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的鉴赏。装置作品的创作以“国画鉴赏”“家庭美育”“回归自然”为主线,探索了《千里江山图》别样的打开方式,尤其鼓励孩子们在国画经典里探寻艺术的创意。《源未来》城市装置作品从“你想象中的未来城市是什么样子”出发,汇聚了来自江西173名乡村孩子的设计创作,他们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规划自己期待的未来城市,会飞翔的汽车、走路的房子、自动改变颜色的家具、植物得以快速成长的阳光房、吸收脏水垃圾的处理机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充满了孩子们未来畅想的童趣童真,观者也可以切换儿童视角看待未来城市建设,同时也在孩子的创意中得到灵感启发。

          留住孩子的童心,就是留住未来的创造力。本次展览活动不仅鼓励青少年儿童以诗意的视野窥探世界,而且更新家长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新时代美育观念。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说:“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美育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外为儿童的美育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多元的形式。在学校美育大踏步前进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推动家庭和校外机构美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学校社会融合的美育教育体系,让儿童在现实生活当中激发创造的动机,将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培养关心社会的积极价值观。这也正是发起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活动的初衷与意义所在。”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8(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