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略论书法教育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形塑

        作者:郑子皎2023-08-25 08:56:5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审美观的塑造,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能够帮助大学生达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目的,使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结晶,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法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书法是东方艺术的精髓,成就了独特的东方美,拥有重要的美育价值。书法教育在增强大学生审美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理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庸之美

            书法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庸之美的理解和感悟。书法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对笔法和结字的练习,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庸之美,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审美观的塑造。这种中国文化中独特的中庸之美,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宽容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未来在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时,更能够把握分寸、张弛有度。

            书法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儒家思想的浸润。儒家思想推崇中庸精神,即不激不厉、温厚敦和、博大包容的精神,折射到书法中便形成书法特有的中庸之美,主要体现在笔法与结字两个方面:

            在笔法方面,笔法作为书法的基础,讲究书写者用笔时的逆与顺、藏与露、曲与直、方与圆等的矛盾统一,不着意于全部藏锋,亦不全部用笔外拓,不一定完全的平平正正,也不一定完全的求险求怪,而是险中求稳。大书法家孙过庭认为,书法的笔法应当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一旦笔法过于激烈,失去协调,也就失去了书法特有的中庸之美;而如果笔法过于内敛,导致书法完全背离书者本意,也是不可取的,正所谓“极者,中之至也”。

            在结字方面,讲究逆与顺、斜与正、肥与瘦的矛盾统一。如草书结体劈山超海,飞沙走石,但又笔笔收敛,呈现融和之气,所以草书传达出的气度是狂放而非杂乱。若一个字字形偏小,其笔画要伸长有力;若字形略大,笔画就要收敛紧密,避免因字形造成的视觉差异,保持中庸之境。书法教育可以将这种中庸之美,融入书法的练习中,呈现给学生一个特别的审美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塑造健康良好的审美观。中庸之美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人格的塑造上,在任何时候能把握好“度”,未来的人生路就会更加平坦。

            ◆和谐之美

            书法教育能够让大学生体验到和谐之美,这有助于转变大学生“非黑即白”的固有思维,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让大学生有更加完整的人格,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此外,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谐都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所在,大学生学会欣赏、融汇和谐之美,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越来越多,这不仅需要外部调解,更需内部的自我调节。书法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欣赏和感悟和谐之美,减少冲突,塑造平和之心态、高尚之格局、练达之处世、沉着之心绪,建立健康人格。书法讲究和谐之美,主要体现在字体形态美与情感的辩证统一两个方面:

            一是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往往穿插照应、互让互补。例如“木”字独立时相对方正,但在作为其他字的一部分时,组成部位往往发生轻微变形,与其他笔画相照应,以保证书法作品的和谐统一。二是情感的辩证统一。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既要求书法具有骨感、力道和气势,力求阳刚之美;又要求书法作品情感内敛柔和,使阴柔和阳刚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在书法中达到辩证统一。书法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体验细腻情感,培养大学生平和的气韵、畅闲的心境,形成独特的东方审美。书法教育既是对大学生的一种审美教育,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传承。

            在书法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书法外形中体会书法所传达的精神内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长时间的练习和临摹中,使大学生学会用心发现美、创造美和传播美。

            ◆淡泊之美

            书法教育可以从书法本身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无利害性思想,让大学生体验到淡泊之美,更容易进入和悦超逸的审美状态或境界,这有助于大学生摆脱现代的浮躁风气,实现对世俗功利的审美超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完成对人格的升华。大学生学会体验淡泊之美,就更容易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

            “欲书先散怀抱”,这是古代书法大家蔡邕对书法所坚持的审美态度之一,要求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都要超脱利害观念,即在下笔之前,书者要保持一种“虚待”的状态,不为外物所动,不因金钱、名誉、利益、身处环境而改变自己写作的心态。在写作过程中,书者要始终保持淡泊的状态,只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传达出满腔悲愤之情,却没有自怨自艾之意。古代书法名家,“处深山、居野壑”,仍能创造出传世佳品,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保持淡泊的审美境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外界纷华。书法教育应该引导高校学生实现对世俗功利的审美超越,让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体验并深入了解淡泊之美,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坚守自我。

            在复杂纷扰的当代世界中,书法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书法教育引导学生感受领悟中庸美、和谐美、淡泊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让大学生获得欲求与伦理的统一、理智与感情的统一、外界环境与内心世界的统一,从而进一步感悟生命和艺术的同构价值,感受到万象之美。书法教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塑造审美,还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认同。近些年来,高校书法教育蓬勃兴起,大量学校相继设立书法相关课程,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系韩国世翰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3(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