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对博物馆接纳社会讲解并规范入馆与观展的建议

        作者:陈磊2023-07-26 07:39:17 来源:美术报

            面对外来讲解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台这样的规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社会讲解一禁了之,则是略显简单粗率的做法。其实,当下博物馆内观众的观展体验与入馆人数、观展秩序直接相关;博物馆应该允许并鼓励社会讲解,但必须对入馆方式、观展秩序及与之相关的讲解服务等系列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规范。

            一、关于适当限制团体入馆的建议

            随着旅游热的升级,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博物馆成为重要的选择之地。尤其是节假日,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各地博物馆尤其是省一级的博物馆人满为患。针对这种情况,建议:

            第一,禁止社会团体将免费的博物馆当作赚钱的场地。

            一些旅游公司及研学机构收着高昂的费用,将博物馆视作近乎零成本的必选场地;帮助预约门票、提供讲解服务的集体参观方式,大量挤占掉了普通民众的观展空间。针对团体观展,博物馆应该做出筛选;对教师带队的学生团体,可持学校介绍信快速入馆;博物馆作为文博机构与教育场所,理应在馆校合作上提供方便。而面对盈利为目的的旅游团、研学团,博物馆可以收取一定的、不低于周边旅游景区门票的费用,并限制一次性入馆的人数,用提高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方式劝退那些并无真正需求的社会团体。

            第二,优化预约参观的方式,让更多的民众能够进入博物馆。

            近日不少朋友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票难求颇感无奈;尤其是外地游客,通过托关系、买特展票、找黄牛等方式,也进不了博物馆。普通民众在预约门票的速度上与专业团队相比不占优势,大量门票被旅游团和研学团抢走。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理应面向尽可能多的人群。建议博物馆出台更为周密的规定,除了以“爽约黑名单”来限制黄牛之外,也要想办法限制团体预约抢票的行为。如网络平台只提前一天开放一半的门票预约;另外留出一半数量的门票,分时间段通过多台换票机器当日发放,尽可能满足当日可以通过身份证现场换票入场的需求;不要让高效的服务预约平台成为便利社会团体的通道与限制普通民众的障碍。

            二、关于强化参观秩序

            与讲解服务的建议

            博物馆内的观展体验,除了受到入馆人数的影响外,还与观展秩序直接相关。在这一点上,博物馆与学校有颇多相似之处。针对当下博物馆观展秩序的乱象,建议:

            第一,博物馆内严格要求安静,加大引导与规范力度。

            保持安静是公共场所尤其是室内空间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展陈大量的、有着悠久历史文物的博物馆内,观展人数众多,更有必要保持安静。当下博物馆内的混乱,主要是儿童的奔跑打闹、观众的喧哗嬉笑、讲解服务中的外放三类。儿童奔跑打闹不仅容易受伤而且容易损坏文物,博物馆应该对陪同家长做出不断地提醒,并派专人约束儿童。对观众的秩序问题,除了引导外,更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如制止喧哗、嬉笑甚至驱逐出展厅等。另外,一律禁止讲解服务中的外放和直播,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呼喊。

            第二,讲解服务中限制听讲团队人数,避免人多势壮的优越感。

            讲解服务,必须要有明确的听讲团队的人数限制,每个听讲团队的人数最好不要超过8位。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有限,超过8人的听讲、观展团队,不仅效果无法保证,而且易引起混乱。在团队的讲解服务中,听讲者往往借着人多势众,带着裹挟而来的、优先参观的优越感,直接影响到了其他普通观众的观展体验。在讲解服务中,博物馆应该要求讲解者约束听讲的团队成员,并有序排列,加快参观速度。

            第三,提倡观众选择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同时鼓励并规范社会讲解。

            博物馆内部,一般有专业讲解及志愿者讲解,这些讲解大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知识的准确性上、讲解深度上都是可以保障的;但却往往因趣味性不足,而达不到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应该适当降低专业讲解的费用,并大量配备无线设备的讲解服务,提供通俗易懂的、更具吸引力的讲解。手机扫码的免费讲解服务,会因为手机声音外放而影响馆内秩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外放声音的音量,确保手机在外放声音最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其他观众。节假日及旅游旺季,馆内的讲解服务往往供不应求,社会讲解则是重要的补充。至于社会讲解的水平如何,高低优劣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说,博物馆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物美价廉的、充足的、有吸引力的讲解服务,并引导观众选择博物馆的专业讲解。

            第四,对讲解服务作出明确的规定,避免不合规范的讲解行为。

            博物馆内虽然不排除多样化的讲解,但不应出现过于戏剧化的、喧嚣嬉闹、大笑招摇这一类的讲解形式与讲解效果。对历史文物的讲解,确实应该避免“戏说”,尤其是团队讲解中,“戏说”历史文物带来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对团队听众的误导显然不符合国家的文化方针与对公众文化教育的要求。而且,这样的讲解方式,还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观众的观展体验,造成馆内秩序的混乱。博物馆应该要求讲解者登记,并对那些不合规范的讲解者进行劝导,乃至列入讲解的黑名单中。

            社会发展迅速,博物馆面对公众的参观需求在不同时段也是不同的。博物馆应该针对相关问题,组织专家研讨,出台有效政策,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如博物馆应该允许三五人以下小团队的观展、讲解与适当范围的讨论。三五朋友一起相约参展,若其中一人对文物有研究,承担简单的讲解任务是必然的。如果是专业的研究者,甚至还会有所讨论。在不影响其他观众观展的情况下,也无需刻意禁止。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讲师)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