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希腊“遇见”齐白石

        作者:王亚楠2019-11-19 05:20:4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寒夜客来茶当酒 齐白石

            “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如是说。的确,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不同地域的人类文明在这一时期先后迸发出对于“终极关怀的觉醒” 。人类开始思考世界的本源,存在的意义,甚至拷问思维的本身。此时的希腊,荷马、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贤哲如云、思辨立言;而此时的中国,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百家争鸣、寰宇纵横。就在此后的不久时间,东西方之间敞开了一条路,经贸与文化不断交融,那就是“丝绸之路” ,不同文明间的声音在这里唱响。

            同为文明古国的希腊与中国,代表了西方与东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与审美体系。希腊人崇尚真理、科学,所以其雕塑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人体肌肉的起伏变化。中国人崇尚真意、神思,所以其笔墨流畅婉转,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生命的真实。如果从此种角度来思考齐白石作品来到希腊这件事情,会带来哪些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又会摩擦出怎样新的火花。11月12日至2020年1月12日,由北京画院、希腊B&M Theocharakis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中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的“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览在希腊雅典B&M Theocharakis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举办。展览从哲学角度出发,通过“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际”三个板块,借白石之作,与希腊观众讨论中国人的形神观、意境观与宇宙观;展览还特别呈现1910年齐白石“五出五归”之后将游历得来之山水画稿重新绘制,汇编成的《借山图卷》 22幅。

            齐白石作画,妙就在“似与不似之间” 。“似”为造型之真,以写生兼笔法娴熟可得;“不似”为生命之真,以胸怀万象取其神髓方显;“之间”则蕴含了景与境、写实与写意、生活与诗歌、观物与内省等诸多因素,任画家自由穿梭。

            中国有句古语,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展览中, 《清平福来》描绘了一位手持青色瓷瓶的老者,一只蝙蝠从远处飞来。“清平”乃为安宁闲逸,以“青瓶”指代,蝙蝠则喻指“福来” 。这种幽默而意味深长的漫画形式,是齐白石特有的人物画创作风格。

            “寒夜客来茶当酒”本是宋代诗人杜耒《寒夜》中的诗句,齐白石以诗入画,画了一盏古式粗陶制的油灯,油灯上火焰在风中摇曳,以此突出寒夜的环境。油灯旁是一把文人喝茶常用的紫砂壶,以及茶杯两只。为营造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画家在画中绘一折枝梅花,画面之外仿佛能闻到梅花的幽香淡淡袭来。虽然画面未见人物,但几件简单的静物,已经传达出寒夜将至,梅花幽香,以茶代酒,对饮而欢的意境。体会“物我之际”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人的哲学观,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他们看待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齐白石极富绚烂的天真逸趣及其通达的关怀情感,使他的艺术充盈着对家乡泥土的爱,对祖国山河的爱,对万物生灵的爱。一山、一景、一花、一虫,在他的笔端汇聚成歌,吟唱出中国艺术的寄情之味。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87(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