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作者:admin2019-08-14 00:40:2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8月12日, “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开幕式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与展览推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作为申报主体,于2017年度立项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项目内容包括古代壁画遗存与相关地域考察、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和巡回展览。2018年3月以来,展览先后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天津滨海美术馆、济南美术馆、九江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此次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是该项目的收官之站,展出了主创团队创作的古代壁画模写作品,以及当下和古典相结合的当代艺术创作。

          中国古代壁画是世界上遗存数量最大、类型样态最多、保护难度最高,价值非凡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珍贵的古代壁画尚未得到科学有效地保护。多年来,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受到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普遍关注,其焦点便是“现状保存”这一科学理念如何应用于中国古代壁画的保存修复事业。

          “现状模写”是实践“现状保存”的重要载体,它是一个跨越科学与艺术的学术研究与新理念下的古代壁画艺术传模复制体系,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壁画在保护、观赏和现状的传世——这一长期困扰壁画保护工作者的难题。古代壁画由于生成环境所限,任何科技手段与保护措施都不可能阻止其日复一日的老化,“现状模写”作为再现和记录壁画现状的重要手段,担负起抢救这一历史遗存的重任。项目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胡伟解释道。

          本项目以“现状保存”为宗旨,以“现状模写”为手段,在模写过程中,对壁画历时变异效果的呈现,既采用科技手段分析材料,又以此为基础,在手工模写中呈现古代壁画的高超技艺、独特美感和精微审美特征。

          把“现状模写”及其传播交流推广纳入现状保存的研究范畴,是一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它突破了忽略艺术研究的纯科技保护,也超越了传统直觉感性的临摹复制,因此对于建立古代壁画的再现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组成人员包括艺术家、古代壁画研究者、修复工程专家、策展人、美术馆管理者等多领域的专家,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予项目坚固的学术支撑,从而保证了本项目的成功实施。

          2018年3月至10月,项目主创团队40余人先后对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中国古代壁画遗存与相关地域进行了深入考察,对莫高窟壁画与克孜尔壁画的生存环境、洞窟构造以及壁画支持体、基础层、颜料层、腐化层与浮尘层开展了由里及表、由表及里的分别研究和综合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采样比对,完成了对壁画现状的客观表述。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展览中,除了壁画的“现状模写”作品,还展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作品。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学术角度,反映了主创团队成员的考察心得。

          “以胡伟为代表的项目专家团队,转战全国行程数十万里,圆满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内容,取得了丰富的艺术成果,为中国古代壁画的宣传保护研究和教学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边伟说道。

          “这是一个纯粹的研究性学术项目,它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扎扎实实再研究的学风,这对整个美术界的学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说道。

          此次展览,主创团队来自于全国各地50余位艺术家,创作了120多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创作团队代表,在青年艺术家方志勇看来,“整体展览呈现的面貌非常丰富多样,表现了艺术家们对于当下和古典结合的创作思考模式。希望整个展览能为大家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视觉盛宴。”

          壁画的现状保存,离不开对壁画所在地区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研究,壁画生存所依赖的气候、土壤结构等因素,不仅是壁画老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现状保存和“现状模写”的重要考察内容,有些研究性作品看上去与壁画没有直接关联,但正是这些作品,能够为现状保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为“现状模写”方法的技术拓展带来可能。

          展览自8月7日起将持续至8月14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1(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