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人队伍的基础架构到三百余名会员的人才矩阵,不断壮大的汕尾市美术家队伍正在用手中画笔绘就新时代汕尾美术宏图。近年来,汕尾市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汕尾美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推动汕尾美术事业发展、促进艺术交流创新为己任,不断开拓,砥砺前行。几年来,汕尾美协在创作展览、队伍建设、交流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贡献了重要的美术力量。
创作展览结硕果,彰显时代地域风采
汕尾美协立足本地“红色沃土”,鼓励会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汕尾特色的优秀作品。协会紧扣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汕尾红色文化根基,策划举办了“革命老区·红色印记”汕尾市美术作品展(2019年)、“红色故土·靓丽明珠”汕尾市美术作品赴穗调展(2020年)等系列主题展览,并协助制作10集电视片《画说海陆丰红色故事》,通过广播电视渠道以美术形式讲述红色历史。
墙内开花墙外香,汕尾美协积极推动汕尾美术“走出去”,使创作实力在高端平台持续提升:2023年广东画院“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展中,汕尾市张胜长《汕尾渔港》、庄粒《春风又绿》、陈丹仪《春游》、陈汉逊《红海湾观音阁》、邹莹《织红十月》、黄洪亮《家乡晨曦》、蔡威俊《渔舟唱晚》等7幅作品与全省名家同台;2024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中,汕尾也有7幅作品最终入选;同年11月,广东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全国名家共绘‘绿美广东’主题美术作品展中,汕尾市画家张胜长、陈丹仪、庄树忠、陈汉逊、郑惠静、马长诚合作的《南海物丰》入选参展,生动呈现新时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效,吸引更多人关注汕尾、认识汕尾。
尤为突出的是,马长诚国画《白云过山峰
明珠焕新彩》、吕小绒版画《戏里戏外》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庄粒、林淑如、卓狄枫等十余名骨干会员作品数十次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全国水彩·粉画展”等权威展览,形成实力强劲的“汕尾方阵”。
人才队伍强根基,激发艺术创作活力
汕尾美协会员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7年的100余人发展至350人。高层次人才队伍显著壮大,中国美协会员从1人增至5人,广东省美协会员从29人增至92人。城区、海丰、陆丰等地美协协同发展,形成全域联动网络。
在提升会员专业水准方面,协会构建了 “三维赋能体系”:
学术维度多次邀请广州美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文西、广东画院专职画家陈映欣等老师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让基层画家近距离汲取专业院校艺术养分。
实践维度定期举办活动并前往雁荡山、武夷山、太行山、天台山、齐云山和九华山等地采风写生。在组织会员往外游学的同时,汕尾美协也引导会员们多关注汕尾渔港、家乡风土人情和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资源的挖掘,用艺术语言讲好汕尾故事。今年5月,协会50余名会员深入陆河红锥林生态公园,以“生态写生
+ 地域文化”的模式激活创作灵感。
交流维度则通过 “请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既邀请许钦松(曾任中国副美协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艺术名家到汕尾举办讲座,又组织会员赴广州等地观摩全国性展览,是广东省省五年一届的综合性美术大展。展览期间汕尾美协组织海丰、陆丰、陆河及城区等县(市、区)近80人于2024年5月26日前往广州观摩、学习,为会员开拓艺术视野提供了重要契机。
交流服务拓视野,艺术馨香润城乡
汕尾美协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并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显著提升了影响力与美誉度。协会一方面积极参与大湾区艺术对话,推动南北文化交流,推介本土文化资源与美术品牌建设思路;另一方面,着力推动艺术服务基层,包括在学校设立“美育教育基地”,以及在特殊教育领域开展系列公益志愿服务项目,传递人文关怀。
汕尾美协积极拓展对外交流。2023年6月,汕尾美协主席张胜长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状况(美术)调研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动员会上向全省及港澳同行介绍了汕尾的美术创作、美术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美术传播与宣传等情况,并结合汕尾市文化资源,就如何打造自己特色的美术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了发言。同年11月,陕西国画院院长张华、党总支书记胡冰一行来到汕尾开展采风写生活动,协会精心规划活动线路,推介海陆丰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南北艺术对话,扩大艺术影响力。
同时,汕尾美协推动艺术深入基层服务社会。2024年3月在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美育教育基地”,把艺术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践行立德树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环节,为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月联合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凤凰花开,爱满特校”专项志愿服务项目--国画兴趣班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传递了人文关怀,显著提升了汕尾美协的社会美誉度。
回首过去,汕尾美协在创作展览、队伍建设、交流服务等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展望未来,全体会员将继续努力,为汕尾美术事业繁荣发展贡献艺术力量,用丹青妙笔描绘山海之城的新时代画卷。
撰文:黄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