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忠于本心,“画说”与大海的不解之缘

        作者:邱清崇2025-07-09 09:06:02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鳌江渔村写生

          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福建地处中国的东南,靠山面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作为海洋大省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具有地缘优势,增强海洋文化意识,促进海洋非遗保护,有助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福建拥有独具特色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联合国级海洋非遗项目,即妈祖习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和送王船;国家级、省级海洋非遗项目如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蟳埔女习俗、东山歌册等,都与海洋非遗密切相关。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变化。海上作业方式升级,如木壳帆船被铁皮轮船所替代,手工捕捞被机械捕捞所替代......海洋传统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作为一名画家,为更好地推进海洋非遗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升社会各界认知,引起公众的关注与思考,尽自己的一份爱心与责任。自2017年开始,我开启了长达八年的海洋采风写生创作之旅,旨在通过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对海的热爱和情感,展示海洋的美丽与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与海洋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也许,是对海的一种眷恋,或者说是一种缘分、一种情结。可以说,我的一生中从都未离开过海与船。

          从孩提懂事起,就常回老家看海、坐船;后来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校区在鼓浪屿,每当到市区和外出写生都必须从鼓浪屿乘轮渡客运船来回;再后来,分配到福州某县沿海乡镇,下村征粮、扶贫帮困都还是坐船看海......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心里特期待着休渔期的到来。因为那时,我还要跑东山岛、黄歧岛,台山岛、象山港,沙埕港、三沙港去采风写生。

          记得2018年的夏天,我去东山岛参加与厦工艺美校同学一起举办的“同窗三人行国画联展”,正巧遇上休渔期,大大小小的捕鱼船舶都停靠在港湾,我即兴拿起本子和相机一路上又是速写又是拍照,留下了一张张宝贵的创作素材。接着,又听当地渔民给我讲了许多跑船赶海的故事,船运途中的趣闻趣事,让我充满了对“航行”的向往......

          于是,我与海、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出系列“船”与“海”的主题作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