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鹰社革命活动旧址 受访者供图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近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截至目前,作为革命文物大省的湖南在此次普查过程中新发现与反映党史相关的文物592处。
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要求,湖南各级文物部门在此次普查中,对反映党史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党史紧密关联的近现代重要史迹给予了高度关注。郴州市开展特色文化遗产专项调查,深耕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湘南起义策源地、红军长征途经地等红色脉络,专项调查革命旧址、红色标语、抗战遗址等。常德市澧县对散落在全县各乡镇的革命旧址、烈士故居、战斗遗址、纪念设施等进行了系统、详尽的核查与登记,新发现数处重要的红军活动遗址和地下党联络点,丰富了澧县红色文化资源库。
通过积极调查、系统梳理、详尽登记,一大批与党史相关的文物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
去年7月,郴州市嘉禾县文物普查队负责人曾晓泉和2名普查队员迎着骄阳来到广发镇楚江村进行文物普查,听闻村中有一栋老厅屋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过的地方。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普查队一行来到这座“四户厅屋”、砖木结构的古朴清代建筑。“在这里,我们听红鹰社成员的后代讲述了嘉禾解放前夕,红鹰社在党的领导下抗‘三征’、‘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故事。”曾晓泉说。
随后,普查队员查阅了《星溪楚江族谱》《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嘉禾历史第一卷(1923-1924)》等相关资料,确认该房屋是楚江村民李纯德于1910年建造。1948年,李纯德之子李莎青从广东中山大学毕业,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成立红鹰社,该社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地下组织。1949年初,红鹰社组织的活动中心转移至楚江村,这间房屋就成了红鹰社成员集会、议事的活动场所。
据李莎青之子李宇同介绍,红鹰社以楚江为中心,团结和发动贫苦农民和知识青年参加革命活动,加入进步组织,担负起团结广大人民开展武装斗争、重建嘉禾地下党组织、建立统一战线的重任,从而加速推进了嘉禾的解放。而这座房屋正是嘉禾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
曾晓泉介绍,嘉禾县文物保护中心已将这座载入红色嘉禾史册的房屋作为“四普”新发现,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通过对红鹰社革命历史与活动轨迹的深入挖掘,最终由嘉禾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共同研究,将其命名为“红鹰社革命活动旧址”。
“旧址发现时,因年久失修出现了瓦漏、椽腐、墙歪等情况,为了保护好这处新发现的红色文物点,去年嘉禾县委、县政府投入60万元对红鹰社革命活动旧址进行了修缮。”曾晓泉说,“目前修缮工作已完成,旧址内还布置了简单的复原陈列,已成为嘉禾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不少观众前来参观、学习。”
永州市蓝山县是一片红色热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蓝山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和红色文物。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蓝山县把革命文物特别是红军长征文物作为普查重点。
据蓝山县文物普查队田野调查负责人黄健辉介绍,通过查阅原始史料和相关书籍,并实地深入调查采访,普查队新发现1934年8月至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蓝山时的史迹30余处,分布在全县十余个乡镇,包括周恩来、刘伯承长征住宿旧址以及雷家岭军委纵队指挥部旧址、茶盘坳红三十四师最后战斗遗址、红九军团军司令部旧址、大汉口红军烈士墓等。湖南省文物局将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命名为“中央红军长征成建制过蓝山旧址群”。
结合新发现的“中央红军长征成建制过蓝山旧址群”和相关佐证资料,湖南省有关党史专家确认,红六军团西征于1934年8月底经过蓝山;同年11月中下旬,中央红军长征时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和第一、三、五、八、九军团成建制全部经过蓝山,周恩来率红三团抢占蓝山县城,在界头村颁布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个具体的民族政策文件,朱德和彭德怀组织指挥洪观圩战斗;同年12月22日,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三十四师湘江之战后回师湘南,在茶盘坳打出最后一战;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1935年3月至5月在蓝山活动期间,在南部瑶区建立了中央红军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成立的第一个苏维埃基层政权——永和乡苏维埃政府。
“中央红军长征成建制过蓝山旧址群”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毛泽东、邓小平、胡耀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和贡献,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四老”、红军妇女队、中央教导师、苏维埃国家银行等特殊群体和机关在长征中的历史和作用,以及毛泽东在长征初期进军方向的多次建议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