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倪春林的“生宣重彩”工笔人物画

        作者:牛克诚2025-04-10 09:19:58 来源:新华文化

          画家倪春林一般都将自己画作的媒质标明为“生宣重彩”。而从中国重彩画发展史来看,这个“生宣重彩”却并不仅仅是绘画媒质。因为,在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生宣”这一纸质与“重彩”这一颜料(以及技法)是从未一同登场过的。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媒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深层观念上的一种构造性整合,新的画体也便可以在这种整合中酝酿、生成。因此,倪春林将重彩画在生宣上,实际上是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探索着古典重彩画当代转型的可能与途径。因而,他的生宣重彩画因缺少前人样本的参照而具有技巧难度,也因“生宣”与“重彩”的历史渊源而具有观念深度。

          倪春林将生宣与重彩相结合,也是在尝试开拓生宣绘画的一种新的行进方向。他的艺术实践实际上是回答了以厚重感、塑造感及覆盖性为特征的传统重彩材料,该如何进入到绵薄的纸质的创作系统之中这样的一个问题。他自幼学习传统水墨、工笔和书法,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油画以及大学时学习工笔画的经历,使倪春林能够敏锐地发现这两种材质的嫁接可能,同时也能够为这一可能的实现而随心所欲地调动起绘画的素养储备。他的工笔画作品,因此实现了以生宣和重彩为中心的多重视觉效果的交相辉映:水墨般的轻盈莹润与油画般的厚重质感,没骨的疏略洒脱与勾染的坚实停匀,水色的洇渗、流动与石色的深邃、沉稳,毛笔遣行的特殊韵味与矿物颜料的天然美感……多重的视觉效果又都可以找到它们各自与生宣或重彩的技法关联,在这种关联中,可以看到倪春林对于传统工笔画语言创新的独特意匠。

          倪春林的生宣重彩不只是技法上的互融、兼用,更打破了“工笔”与“写意”之间的观念壁垒,他将写意意识注入于工笔重彩之中,使其在意写的参与下而实现一种内在品质的升华,从而变为一种活脱的、舒展的、性情的工笔重彩。

          他以一种“完美主义”的追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绘画元素,精制一席丰富的视觉之宴。这种繁缛的样式,可以外推到我们周身所处的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或者说,倪春林的绘画样式与他所要营造的空间感受之间,达到了以“繁”为基调的统一。

          文/牛克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51(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