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画中有福——古代吉祥图案中的文化密码

        作者:赵运涛2024-12-31 08:40: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4)明 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2/4)清 陈舒《新年大吉图》

            (3/4)明 陆治《竹报平安图》

            (4/4)清 汪承霈《百福繁生图》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新的一年开启之际,人们总是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寓意的图案往往成为这种祝福的载体。《逸周书·武顺》云:“礼义顺祥曰吉。”《说文解字》载:“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图式,背后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共同话语意识,承载着人们公认的象征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祥文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商场或者企业的院落里,有一个养着金鱼的水池。这种以金鱼池为装饰的设计,实际也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文化的一种体现。金鱼有着“金玉满堂”的寓意,而“金玉满堂”,一是用来形容财富很多,另外也可形容才学丰富。

          探究吉祥图式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记载:“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将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以此控制他们。可见,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畏惧,是为了避免灾害。《山海经》中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妖怪,其作用大概也与“铸鼎象物”一样。有学者认为,《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为人们避开危害或通过祭祀妖怪而获得他们的帮助提供了“说明书”。因此,《山海经》也可以看作吉祥图式的源头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山海经》,体现了先秦时期吉祥文化从图到文的一个演进过程。《山海经》最初应该是图片形式。朱熹在《记山海经》中就推测《山海经》是以图为据的记录:“(《山海经》)记诸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云‘东首’皆为一定而不易之形。疑本依图而为之,非实纪载此处有此物也。”胡应麟也持相同的看法,认为《山海经》可能是先有图像、后有文字,“经载叔均方耕,欢兜方捕鱼,长臂人两手各操一鱼,竖亥右手把算,羿执弓矢,凿齿执盾,此类皆与纪事之词大异……意古先有斯图,撰者因而纪之,故其文意应尔”。根据学者考证,我们可知,《山海经》大概源于古代的图像记录,战国时才被转录成文字。

          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体现了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特征。人们根据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比如龙、凤、麒麟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的兴盛,相关神仙、神兽以及神话传说也成为吉祥图案的素材。唐代流行贴门神,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宋元时期,吉祥图案多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到了明清,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高潮,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追崇,还生成了诸多脱离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很大一类是借助比拟、借喻、双关、象征、谐音等方式,表达婚姻幸福、多子多福、科举高中、富贵长寿等吉祥寓意,也就是所谓的“画中有话”。比如“喜得连科”的图像是一只喜鹊落于莲蓬上啄其果实,旁边有芦草衬托。明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科”指连连考中,是对读书人的美好祝愿。“马上封侯”的图像是一只猴子骑于马上,我国古代还常用猴子、蜜蜂、印章构成“封侯挂印”等吉祥图案。“年年大吉”一般是鲶鱼和橘子组成的吉祥图案,橘子作为“吉”的符号象征物,还可以与栗子组成“大吉大利”的吉祥图案,与柿子组成“事事大吉”的吉祥图案,与百合根或者柏树、柿子组成“百事大吉”的吉祥图案等。“室上大吉”图案则是一只雄鸡站在一块石头上,因为“石”与“室”谐音,“鸡”与“吉”谐音,寓意合府安康、大吉大利。此外,红枣有“早日红火”的寓意,绒花谐音“荣华”,红桃谐音“宏图”,“柚子”谐音“佑子”,帽盔的“盔”谐音夺魁的“魁”,等等。

          这种吉祥文化元素也体现在古代画家的画作中。比如明代陆治的《竹报平安图》,画的是花竹石下,几只鹌鹑正在觅食。鹌鹑代表“安全”,位于花竹下,表达“竹报平安”的寓意。明宪宗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中,钟馗眼睛望着蝙蝠,寓意“福到眼前”;钟馗手中拿着如意,跟随的小鬼手中捧着柿子和柏枝,这叫“百世如意”。又如清代陈舒所绘《新年大吉图》,画着辛夷花、鲶鱼、公鸡、柳条等。其中,“辛”谐音“新”,“鲶”谐音“年”,柳条造型类似“大”字,“鸡”谐音“吉”,组合在一起就是“新年大吉”。

          清代汪承霈的《百福繁生图》,画有流云红蝙蝠纹花瓶,“瓶”谐音“平”,象征平安、和谐、美好的生活;红蝙蝠谐音“洪福”,寓意洪福齐天;花瓶中插有饱满的稻穗,象征丰收和富足,“穗”谐音“岁”,与花瓶组合,寓意“岁岁平安”;花瓶中还插着青翠的柏枝,象征坚韧、长寿和永恒。花瓶后侧放置一杆幡旗,象征吉祥和庇护,与红蝙蝠组合,寓意“洪福齐(旗)天”。青铜斗左侧有一个笙,象征升职与升平,与水盂上的莲纹组合,寓意“连升”;与瓶子和竹筒组合,寓意“一同升平”。笙的左侧放置着扁壶,谐音“遍福”。柏、蝙蝠、幡旗、笙又共同组成“百福繁生”,表达对平安、繁荣与幸福的美好祝愿。 (图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99(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