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历经70多年的历史演进与变革,到如今已经有了不同于过去的巨大变化,其在美术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可是,美誉度却有所下降。面对一眼可见的种种问题,人们议论纷纷,却无计可施,只能在以不变应万变的观察中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而人们热情期待的愿望则像不灭的星火,在无可奈何中接受现实的安排。
近20年来,基于美术教育的扩招,金字塔底部的超常的人口基数,年年叠加,内卷日益严重,这就促成了全国美展展览规模的一再扩大。而从全国美展的组织上来看,主导者为适应和满足每一方面的需求,扩大展区不仅是扩大了展览规模,也混乱了全国美展内在按画种来分别的逻辑关系。
各画种界线不明:
可以学“书法”,完全独立出去
比如说“综合材料绘画”与其他画种的关系,就处于混乱的现实状态。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一些作品可以分流到中国画或油画之中,部分作者为了入选而生硬地运用一些“材料”,显得勉为其难。中国画、油画两画种需先送审各省美协参评后,才能统一送选全国评选,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淘汰率。这也是许多国画家、油画家转投“综合材料绘画”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把原本属于中国画、油画中的那些具有探索性的作品分流到其他展区,使得现在的中国画、油画展区的作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问题。
对于以画种来决定展区的全国美展来说,“综合材料绘画”是一个画种吗?实际上,材料用得最多的是“壁画”。再如将“艺术设计”纳入全国美展之中,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潮流,也符合扩大了的艺术教育的现状,有其合理性。可是,从规模上看,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要远远大于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水彩、粉画+漆画+综合画种+综合材料绘画。那么,全国美展中的“艺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展区,则显现出了不合理性,是否应该拆分为: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游戏创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数字影像设计?这就是表面合理中内在的不合理性,也是人们常说的“挂一漏万”。
显然,全国美展这一承载历史的展览制度在新世纪的存在与发展,不能依靠面面俱到来兼顾属于“美术”的各个方面,而是应该在传统的区域范围内提高、再提高。也可以学“书法”完全独立出去,不仅有独立的书协,还有独立的全国书法展。试想,如果全国美展加进“书法”,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
如此来看,现在的规模扩大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全国美展的美誉度,并在传统项目上以同质化、类型化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徒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就成了扩大规模所呈现的最大弊端。
惊人的规模和数量:忽略了“宁缺毋滥”,去掉一半数量为正好
与规模相关的是每一个展区的入选作品的数量,这也构成了主要问题。以中国画展区为例,共收到全国各地选送复评参评的作品1296件,入选作品698件。这之中的“选送复评参评”是不同于其他展区的评选方式,实际上是多了一个层级,这是因为各地的参选作品太多,需要在层层筛选中最终到达广州“复评”。显然,送广州之前的中国画作品基数是庞大的,目前还没有官方统计的总数。可是,入选698件的数量也是很惊人。无疑,这种适应现实的扩大规模是以牺牲艺术的品质为代价,忽略了“宁缺毋滥”这一古训,这是造成目前作品水平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或者去掉其中的一半数量为正好。客观原因来看,一方面,当前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而各级院校的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能够承载现实美术创作使命的画家越来越少,画得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再从展览场馆的规模上看,第二届全国美展(1955年)盛况空前,彼时建筑面积为5.04万平方米的北京展览馆展出。可是,如今各展区的展览面积都大大超过了北京展览馆。比如,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水彩画、粉画展区在安徽省美术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港澳台展区在深圳美术馆新馆(6.6万平方米)。它们都是近年来相继落成的新的美术馆,其规模以及展线都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可是,广东美术馆尽其所能安排了698件作品,却没有显示出场馆之大,反而让人们感到画作紧挨在一起的视觉紧张。
人们不禁要问:是根据展场的面积和如今画家的数量来决定展览的规模,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个恰当的展览规模,以保证应有的质量。
说实话,不管是在哪个展区,有没有人能够非常耐心地看完每一件作品?如果看一件作品平均要花费1分钟(包括作品之间转换的时间),那么看完698件作品,就要超过11个小时。由此来看,全国美展的规模是从数字出发,还是从实际的效果考虑,同样有个权衡的问题。
青年艺术家的竞技场:
可采用推荐制,鼓励名家参展
就征集的画家群体而言,有些功成名就的画家主动退出,有些则是迫不得已。如果针对具有突出成就且仍具创作热情和能力的著名画家,采用推荐制的办法开展征集,将使得全国美展作品在创作形态上有着多样性的表现,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展览体”,也避免将全国美展变成全国青年美展。
今天的全国美展,是甄选5年来美术创作的杰出代表,保证其精英特性;还是驾轻就熟地运用如今的评选制度去选矮子里面的将军;或是以猎头的眼光去追寻那些数年如一日的精心之作。这不仅是一种权衡,也是关系到结果的一种导向。如果全国美展的社会地位是在放任自流中随意垮塌的话,那么,未来的全国美展在专业群体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显然,解决之道有很多种,其根本还在组织者。不管如何,人们普遍的内心还是希望全国美展能够越办越好。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