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刘商英丨描绘大地的身体和灵魂

        作者:奥利维耶·卡佩兰2024-11-12 08:49:32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他们做好了准备去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有些人... ...始终坚定且无畏,身为男人决定不断追寻,直到时间的尽头。”——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1. 法语原文节选自亨利·米勒所著《记住的回忆》一书第397页,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该书原作为英文版本,题为Remember to remember, 出版于1957年。)

          与刘商英的相识缘起约十年前的一次拜访。那时我在北京参观他工作室,甚为震撼。彼时,我即刻有了一种感受,似乎一件重要的作品正在酝酿之中。

          一年后,我悲痛地得知他的工作室和几乎所有作品被一场大火烧毁。想到那些我曾欣赏过的、超拔出众的画作在这场不幸的灾难中燃烧殆尽,我错愕不已,深感惋惜。刘商英的创作是一种起源于诗性的绘画,如同我喜爱的一首中国诗词所畅怀之境界:人生寄宇宙,忽若原上草。在这样的创作中,艺术家生动有力地捕捉自然、运用油彩,将神识与物质混合在一起,从而诞生出一幅绘画作品,也在某种意义上进行着与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佩尔·柯克比(Per Kirkeby)或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对话。刘商英的画建立在他所置身的场域,如额济纳旗的沙漠,身之所处、目之所及入画,进而创造出一个内化的哲学与绘画的世界。 这一切都被烧毁了。然而,所有那些强烈的、专注的东西并没有被完全摧毁,因为仅仅一年多以后,刘商英告诉我,他从大火留下的灰烬中萌生出了新的构思,并且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绘画创作。

          我清楚地记得他在西藏完成的那一系列作品,但此前,在我心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漠中的创作。刘商英在游历多地后回到那里,再次选择潜入那片枯木森林。正是在那个时候——已是七年多以前了,他邀我陪伴他一起踏上了一次非凡的冒险旅程:做一场在地展览。就在他创作的地方,展示那些他用颜料、油彩,也用狂风、冰雹乃至飞沙走石一起画出的作品。如今,他追寻的脚步行至新疆,难以忘怀的体验将在此续写。是的,“体验”正如它最极致的含义,因为刘商英在用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做赌注,这已远远超出了画家的职业定义。通过选择去往那些与现代生活断层甚至隔绝的地域(西藏、蒙古、新疆),他让我们直面的是远古,甚至是永恒。在长途跋涉中,他感知并选择自己与艺术共同的栖身之所,而后安驻此处。这门艺术首先是绘画,同时也包括行为。摄像机记录下他全身心投入的姿态,连同曾照耀他的骄阳与皓月,日日夜夜,震撼人心。如此,刘商英也和其他一些同道者进行着对话,比如大地艺术家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理查德·朗(Richard Long),以及有关“绘画与行为”艺术的具体派(Gutai Group)和赫尔曼·尼奇(Hermann Nitsch)。他从没有忘记提醒自己,长久以来,他也在凝视着塞尚与他的圣维克多山,亦或是库尔贝与汝拉山间的森林。他始终记得,自己画的从不是个体之外的风景,而是已然与之合而为一的大自然,以及他内心蕴藏的浩瀚宇宙。这些创作将是他苦旅的印记,记录着他行走途中的困顿与冲突、赞叹与奇迹。这种由他所构建的切实存在且最为本质的关系也于此向我们敞开,这里不再有符号,不再有描绘或者图像,只有一种大千世界的状态,那即是他画作之美的终极所在。

          文/奥利维耶·卡佩兰,翻译/张弦弛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