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名人访谈
和夏俊伟老师聊紫砂之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次偶然的访谈,竟牵动了我丝丝不忘的情愫。而后,选一米阳光,择一方清新可掬的心绪,再次去拜访夏俊伟老师。这个祥和的学者,和蔼亲切,温馨端庄,亦如春日的暖阳,暖煦贴切,他只静坐不语,你已经被他融和感染。与他攀谈,从家常至学术,总能让你醉心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与从容淡定的情怀。细细聆听,仿佛时间的沙漏就这般不惊不悚地道出生活的智慧。兀自沉淀,他却只道平常罢! 中陶:夏老师,紫砂壶从形态结构上可分为哪几类呢?这么分类,有什么依据么? 夏俊伟:按习惯造型分类,依据历代艺人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为三类:1.光素器:即方壶(六方、八方、长方、棱方等)、圆壶以及几何形体组合变化,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
[详细+]
2010/07/30 10:09:1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靳尚谊:油画是工业化时代艺术
2009年于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历史节点,于中国美术书法界来说,也可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外在呈现的高中低各种美术书法活动活跃、艺术品市场逆势而上,内在显现的从理念到体制机制乃至大生态的深层变动,都颇值得回味返观。2010年及更远的以后如何接续去岁及之前的良好态势,如何从内外多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书法的良性发展,令人期待。本报特开辟“艺术面对面”栏目,通过与美术界、书法界重要人士的对话,总结过往,提前捕捉中国美术书法未来的潮流脉动。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素描这个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引起过激烈争论的话题再次进入美术界视野。作为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成果,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基础环节,围绕在素描周围的讨论,从油...
[详细+]
2010/07/29 10:25:3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李颖逊:书法要扑捉古人的神韵
嘉宾: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职工美术研究会会员、红桥区老年大学客座教授:李颖逊。 简介:李颖逊,早岁时,受家叔影响入门颜书,后师从天津著名书法家黄寿昌,单体乾二公学习欧体与北魏,他在成名后又拜范润华门下主攻草书。50年笔耕不辍,在翰墨苑里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记者:您在前面提到写好字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这是为什么呢? 李颖逊:我曾经也走过很多弯路,曾经自己写出来的字,看着挺好,但在字里面看不到古人的影子,都是我自己的风格,这是不行的。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首先要学习古人,模仿古人,在古人的书法里面汲取营养,扑捉到古人的神韵,这样再写字就好看了,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字体,这样...
[详细+]
2010/07/29 10:25: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结缘紫砂(下)
问:顾景舟先生指导你们是一直到什么时候呢? 答:一直到他去世时。我和顾老的关系是亦师亦父。我们自己的女儿、儿子,就像他的孙子、孙女,就是这种关系。所以我们紫砂的师承关系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很珍视这种关系。 问:顾老指导您时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 答:他教我习艺中用他的话说是“给我的最多”。我觉得他的指导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创新,要跳出传统的造型,要创出自己的东西。他要求我们:你的创新放在传统几千个品种的队伍里面要站得住脚,要成功。 问:顾老很支持创新? 答:支持,但要求一定要有扎实的传统技艺,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那种技艺底子还没打好就大谈创新的事情他是绝不赞成的。 问:您...
[详细+]
2010/07/28 16:03:1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结缘紫砂(上)
周桂珍: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先后师从王寅春和顾景舟学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以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问:周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是什么时候进宜兴紫砂厂的? 答:我是1958年进厂的。 问:之前是在紫砂中学学习吗? 答:对。 问:好像您这一辈很多都是从紫砂中学毕业的。你们是先在紫砂中学就已经接触到紫砂工艺了吧? 答:对,当时是半工半读的,也学做紫砂壶。那时候呢,说实在话,还小,十五、六岁,也没学到什么。那个时候是大跃进嘛。不过总是知道了什么是紫砂和紫砂壶。真正学做紫砂壶是1958年开始的三年学徒生活。 问:你们是学满三年后然后再独立开始从艺? ...
[详细+]
2010/07/28 16:01: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宁求其神,不求其工(下)
问:现在,紫砂工艺怎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呢? 答: 这个问题,要看历史作品,我觉得当今的应该还是有点变化得太快了。我们评价紫砂作品并不是一般地说把嘴、把放在一条直线上,标准得很,一点都不会歪,能拿出去的作品并不是说要标准到什么程度,而是它的“神气”会达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今天的一些“做家”能做到的。“神”是衡量的最高点那种水平的作品,你怎么看都可爱,怎么看都好看。早在四十年前,我在学手艺的时候,顾老就教我看作品,一把是程寿珍的,一把是俞国良的。然后他说:“宁可要程寿珍一天三把,不要俞国良三天一把的。”他的意思不是指做壶的快慢,而是用他的话说“最一流的就是神品”,神品下...
[详细+]
2010/07/28 16:00: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宁求其神,不求其工(上)
问:作为一名女性的紫砂工艺大师,您觉得在从艺的过程中和男性的紫砂大师有没有什么区别啊? 答:怎么说呢?这不是说和男性有什么区别,在紫砂上这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问题就在于,你开始是跟哪个老师学的?你走的是哪个路子?有的他可能学了点花货,另外做点光素。像汪(寅仙)老师,花货擅长,光素她也能做。那么像我呢就是以光素、线条出名。以这个《韵竹提梁壶》举例,我做了一个椭圆形体,这个椭圆形体的延伸就是壶嘴,这边延伸过来就是一个提梁。都是在这个线条上下功夫。这个壶把的延伸也是一个椭圆,我加了点适当的装饰,觉得用竹子来衬托,还是比较满意的。你看那个竹子的竹节,我并不是每一节都一样长的。这就是我的放松的部分,变化的部分。如果每一节都差不多,那就比较死板。那里少了几个竹节,你反而感觉舒畅。在壶体上,从竹节到壶...
[详细+]
2010/07/28 16:00: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我的丈夫高海庚(四)
问:他搞的那个“名人名作”通过的时候有没有曲折呢? 答:“名人名作”地方上都是很同意的,“名人名作”就是因为有了香港的A、B、C三个价,他心里就酝酿着应该是有“名人名作”了。这样经济效益会更高,也更能体现优秀工艺的价值,否则我做得作品那么好,也是这个价。一个品种十个人做,有的做得不好看,有的做得真让人爱不释手,但是任务一样分,定价、收入都一样,当时这个就叫“公平”,其实是最不公平的。这种情况下,海庚搞上了“名人名作”,整个的厂里、整个的陶瓷公司、宜兴市里对这个新的工作方案都是支持的。但是到镇江地区(按:当时宜兴县属镇江地区管辖),...
[详细+]
2010/07/28 15:55: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我的丈夫高海庚(三)
问:高先生当初是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回来之后从事紫砂工作的吗? 答:完全是从事技术工作,进行紫砂产品的设计创作。 问:还自己做壶吗? 答:也做。动手相对少些。如果不当厂长,他能设计又会动手,他留下的作品应该更多。但是对他当紫砂厂领导这件事,大家这么认为,我也想:就是因为有了他,对紫砂事业的发展起了相当的作用我想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这么一个机会,会起到他当时的作用。 问:紫砂行业能有今天的局面,高先生功不可没。周老师,关于高先生我还想问一下,他当时进行或者说推动改革吧,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像他们那个时候大家的思想应该是属于比较保守的。可能改革的话也要面临一定的风险,甚至遇到一些反对呢? 答:这个保守一般在领导层面,但也有基层,还比...
[详细+]
2010/07/28 15:54: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周桂珍访谈录—我的丈夫高海庚(二)
问:高先生原来是一位紫砂工艺高手,但他却从技术的岗位上转到了行政的岗位上,这对他的紫砂创作来说有没有一定的影响呢? 答:肯定是有啊!整个紫砂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做事是很用心的,那个时候我们厂里放紫砂壶的纸质包装盒,机器切下来那种小边,比名片大一点点,他口袋里一直装着,他到哪儿看到什么东西就在那纸片上记呀、画呀。他不是搞政治的人,他就是在那个硬纸片上画,比如说无意中画的,觉得很满意,就用泥土捏成小样。小样捏出来觉得不错,就再画一个效果图,看看怎么样?然后就或者是正式投产,或者是放在哪个工艺师那儿。他画的图纸让人家做,或者他把整个的母型做好了给人家,他从来没有要过人家一件作品,他走得很突然。是两袖清风走的。他走了以后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家里除了二百块钱的存款,什么都没有。...
[详细+]
2010/07/28 15:54:0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名人访谈
/导航
全部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