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周桂珍访谈录—宁求其神,不求其工(下)

        作者:核实中..2010-07-28 16:00:56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问:现在,紫砂工艺怎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呢?


          答: 这个问题,要看历史作品,我觉得当今的应该还是有点变化得太快了。我们评价紫砂作品并不是一般地说把嘴、把放在一条直线上,标准得很,一点都不会歪,能拿出去的作品并不是说要标准到什么程度,而是它的“神气”会达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今天的一些“做家”能做到的。“神”是衡量的最高点那种水平的作品,你怎么看都可爱,怎么看都好看。早在四十年前,我在学手艺的时候,顾老就教我看作品,一把是程寿珍的,一把是俞国良的。然后他说:“宁可要程寿珍一天三把,不要俞国良三天一把的。”他的意思不是指做壶的快慢,而是用他的话说“最一流的就是神品”,神品下来才是精品,就是精品能做得很周到,很干净,也做得非常好,但是缺少神。神品呢,它甚至并不是做得太精致、太周到,但是它怎么看就好看,它有气韵在里面。


          问:那您现在的作品是不是也非常的追求神韵呢?


          答:绝对追求。我想每一位有成就的紫砂大师都会有这种追求。


          问:我看到评价您作品的艺术特点时有“工极而韵,紫玉蕴光”之说,其中也讲到您作品的神韵问题。


          答:还好。虽然我认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人呢,确实要自我介绍,但是我不大主张过分的去夸大自己。把自己讲得太离谱,我不是很喜欢。


          问:还是喜欢“是什么就是什么”?


          答:是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呢?你想,特别是这种艺术品,对作者来说,要有鉴赏能力的“玩”家对你作品赞赏,那才是真的。要说评价,一是行内的人,一是“玩”家。要别人,而不是你自己太过分的说我的怎么怎么好。我从来不去谋求要别人怎么怎么的帮我宣传。


          问:紫砂工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它要传承发展下去,每一代都应该有人才来支撑。您觉得这个前景怎么样?而且有什么好的提议没有?


          答:我这个人一辈子还算幸运,前半辈子有一个好丈夫、有一个好老师、还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后半辈子,辛苦了几年,我的这个家庭,我的儿子、女儿都不错。如果以我个人的经历做例子,以后的发展,我认为就是搞紫砂不光是学艺,还要提高文化层次,要提高艺术素质。我这个老太婆,文化不高,但是我走的路很长了,凭着我这么大的岁数,我的感觉就是做人如做壶,做壶也如做人。一般文化低的人,看不出作品好坏的,更说不出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和作品水平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问:您的意思是说:紫砂要发展,培养人才、提高艺人的文化素质是很重要的?


          答:对,培养人才就像种庄稼,文化就像土壤。做紫砂没文化就像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只能长豆芽,不能长大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问:您认为对学紫砂的人来说,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比如,是否要读到大学?


          答:那倒不是,现在的孩子都要读到高中。我们那个时候一般是小学、初中,就可以学艺了。他做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通过一些培训,再提高一下。文化并不是指一定要太专业的读到什么程度。我觉得修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到哪个地方去,都能找到学习机会,都能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品文化水平。所以说“文化”包含比较大,如果说一个人对做紫砂本身没有感觉,他硬做,做不出来的。但是他做不出来,他脑子动到外面去了,他可以在外面瞎闹瞎搞,回过来自己却不会做,那就叫没文化。你只要肯用心去学,一直努力提高,总会做出一点成绩来的。应该说要树立一种对紫砂的责任心,无论是老的、年轻的,包括我本人,也都要从正确的方面去学习。


          问:就是说一定要严肃的对待紫砂工艺,不能只把它当作成名或者是寻求很多经济利益的手段?


          答:我想,学紫砂的要能刻苦,要勤奋,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这几方面都做到了,就是传承就能发展。

      Processed in 0.086(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