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李泽厚美学批判
摘 要:李泽厚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其美学哲学基础的转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本文在李泽厚具体的美学文本,对美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其美学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五十年代的反映论美学、六十年代的实践论美学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类学本体论美学;并就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李泽厚 美学 三个阶段 , 李泽厚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其美学哲学基础的转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一、五十年代的反映论美学 从55年第一篇美学和文艺方面的文章《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的人民性问题——读书札记》到59年末《山水花鸟的美——关于自然美问题的商讨》的发表,在这五年里,李泽厚公开发表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论文共有十篇。有代表性的是《论美感、美和艺术&mdas...
[详细+]
2010/01/22 15:16: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建构唯物主义的主观论美学体系
张正方 [内容提要] 从“客观美学”提出美是客观的,到“实践美学”提出美是人物质实践的产物,再到“后实践美学”主张美无关乎人的物质实践,审美基于人的“生存”或“生命”,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中国美学50年更替、嬗变的基本历史轨迹或发展线索。而在这一基本历史轨迹或发展线索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则相应地从照搬、套用唯物主义“认识论”,到照搬、套用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再到不得已最终丢弃马克思主义,如此情况下,中国当代哪里还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呢? [关键词] 客观美学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
[详细+]
2010/01/22 15:15:5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提升中国传统艺术的阐释深度
叶朗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列为“口述的非物质的人文遗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些传统艺术是本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精神内涵深刻,需要我们去研究、发掘、弘扬。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艺术缺乏充分的理论研究和理论说明。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说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这种状况,在5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得到根本的...
[详细+]
2010/01/22 15:15: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字本意小析
余笑予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渴望与追求。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乃至不同的阶级,甚至是不同的性别、不同个体的人,对美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首次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介绍给中国,从而拉开了中国近代美学研究的序幕。在本文中,我想就借以寻求汉字“美”的本意,来探求在中国古代“美”的最初内涵。 在近代发现甲骨文以前,篆书一直是人们心中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系统。 “美”是篆书“美”的写法,由篆书“美”字的写法,我们可以看出“美”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羊”(羊)而下面是&ld...
[详细+]
2010/01/22 15:14: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之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
——“美本质就是人本质”说质疑* 李志宏(陈章展义) 内容提要: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之所以难有结果,在于它们虽体系相异、逻辑起点对立,却都出自同一个错误的理论支点: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它们只看到审美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没看到审美还是早期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从完整的事实出发,可知:审美发生及审美本质所依赖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实践、自由、理想等等人的一般本质,而是人的智能水平,即完全抽象思维能力。这才是美学研究正确的理论支点。 中国当代美学处于困境而难以解脱的重要表现是:各个学派都能指出其它学派存在的缺陷并做出有力的责难,但对于自己受责难的地方则辩护无力,修正无方,难以有根本的改观。这意味着各方都存有致命的缺陷,不...
[详细+]
2010/01/22 15:14: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的本质探讨
内容提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将美界定为关系属性,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谜底。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的形成及其变化与异同。 关键词:关系属性 意念正方向指向 高度和合 一身而二任 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因此,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依然还有必要。 探讨美的本质,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形成概念,需用定义表...
[详细+]
2010/01/22 15:11: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在阐释中理解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
潘天波 提 要 本文试图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以及彼此互溶、相对互生凸现出来的独特审美关系。 关键词 现实丑 艺术美 接纳和消解 审美关系 现象界的美丑间关系是相对的,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就说过:“厉与西施,道通为一”。而且现象界的美丑是可以转化的,“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2那么现实丑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3的这句话不难看出:现实丑可以进入艺术里,能被艺术美接纳;莱辛在《拉奥孔》中也提出“丑可以入诗&rdqu...
[详细+]
2010/01/22 15:08: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佛教中观论与中国古代美学
摘要:佛教中观学派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思维义法的浸渍而达成的。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色空不二的世界观影响了后世对美之真幻和艺境特征的看法。二、对空有关系的否定性辩证阐述形成了“不即不离”的“诗家中道”。三、“双遣双非”法的系统运用使传统美学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言说方式。四、“三谛圆融”说影响了后世以圆为美,贵圆、尚圆的审美思想。 关键词:佛教 中观论 古代美学 影响 佛学诸经典在阐发其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时所透示出的丰富的美学意蕴已多为学者清理与厘定,但佛教中观学派独特的中观义理对中国古代美学的渗透与影响,则少有论述。本文试图就佛教中观论对中国古代...
[详细+]
2010/01/22 15:08:0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美即是美学的崇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古代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建构,何谈美学中的具体问题--崇高。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枉自菲薄的一种表现。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从概念--推理--结论的形式内容的独成体系的美学,但是对于美的形式、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把握和理解、创造与挥发。例如对于” 大美” 的提炼和表现就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崇高是美学的一个范畴,区别于优美它呈现出的是一种庄严、伟岸的美。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主体与自然界的客体相互处于矛盾的激化之中,也就是说,这种美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客体和主体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与我国古代倡导的” 大美” 是一...
[详细+]
2010/01/22 15:07: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审美心理机制的遗传特征
摘要:审美心理机制在审美主体观照审美客体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配和调节的作用。对审美心理机制的特性,尤其是遗传性作深入的实证性研究,可以开创审美学研究的新局面、新视野、新方向。本文阐释审美心理机制的遗传机理假说原理及其显著的特征。这为揭示审美心理结构的奥秘,原始文化的研究,审美心理发生机理的建构,文化的承传、交流、融合、创新、发展……都有着导向性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审美心理 遗传 原始思维 显隐渐变 原始文化 对审美心理机制的遗传属性的深入剖析,给审美领域尚有争议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审美发生的契机是什么,如何理解审美心理发生机理,是否存在审美心理结构……以建设性的导向意义。 一、审...
[详细+]
2010/01/22 15:07: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