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美育研究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详细内容
【 正 文】 2000年3月颁布的高中语文新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0年3月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说明”指出“全套书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近十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出现频繁,分值渐增。可见文学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文学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最大难点(甚至是盲点)之一”(刘真福)。那么,如何高效优质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本文试结合接受美学来进行探讨。 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
[详细+]
2009/09/07 17:27: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消费文化与生存美学——试论美感作为资本世界的剩余快感
美感是中国1980年代“美学热”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也是李泽厚美学体系的核心概念。李泽厚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自然的人化”思想推演出的“心理积淀说”,是当时关于美感的最有影响力的论述。李泽厚所大力倡导并为刘再复所通俗化的“主体性”概念,其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与我们个体的审美活动息息相关的美感。但时至今日,随着西方消费大潮漫卷中国,在新的商品社会的条件下,我们如何看待美感,美感是否仍然是主体性概念的理论基石?美感与资本是什么关系?这些就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 一、生活的艺术化与审美的资本化 在讨论美感之前先谈两个老话题。一个老话题是生活的艺术化。作为一种生...
[详细+]
2009/09/07 17:01: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 正 文】 2000年3月颁布的高中语文新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0年3月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说明”指出“全套书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近十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出现频繁,分值渐增。可见文学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文学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最大难点(甚至是盲点)之一”(刘真福)。那么,如何高效优质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本文试结合接受美学来进行探讨。 接受美学,亦称接受 理论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
[详细+]
2009/09/07 15:05: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一 美育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学界普遍的重视并在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现在看来,似乎也存在某些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一、一般是从实践的、教育学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而很少从理论的、人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所以比较多的还是着眼于经验层面的作用,而很少关注它的超验层面上的意义,因而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深度上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二、一般把美育等同于“美”(优美)的教育,并认为这种“美”(优美)的形态只有在艺术中得到充分而集中的体现,因而不仅对于其他审美形态,特别是崇高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而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导致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忽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把美育的内容狭隘化和浅俗化了。这两...
[详细+]
2009/09/07 15:02:2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视野中的生态问题(作者:王德胜)
一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与世界(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整体关系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不再是工业时代之前那个与世界相融合一、共生共荣的生命存在体--世界在人之外,人也处于世界之外或之上。世界在人之外,人于是成为与世界相对的行动主体;人处于世界之外或之上,人因此是这个世界的"超拔者"。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已不再具有那种天然内在的亲密伙伴性质,人对自己生存之世界的崇敬关系或崇拜关系已然被割断。对于人来说,世界仅是他的一个对象,一个可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攫取、"改造"或意识活动的对象。这一点,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人把自然(世界)"功能化"为自己的能量提供者。在海德格尔看来,对能量的取得和供应所抱有的种种忧虑,...
[详细+]
2009/09/04 09:52: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以人为本:教育和美学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美学是哲学的精华,美学是人生哲学高级峰颠,美学是人学,这些都是由美学的本质所决定的。 教育也是人学,是育人规律在育人实践中的应用。 显然,美学和教育都是人学,它们都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人学这个根本的理念上,两者是一致的。 在育人的方法上,过去总有主智和主情两种不同的主张。其实,主智主义和主情主义教育观并非是两种无法融合的教育主张,而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关注重心不同而产生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理性发展和情感成长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基本主题。那么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理性发展和情感成长是否同时可以达到目的呢?这里关涉到人的类特性和类特性和谐自由发展的问题。所谓人的类特性,它是建立在生理本能基础之上的文化特性,也就是在生理本能的基础上渗透了文化因素成为人的...
[详细+]
2009/09/03 16:09: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教育和美学:育人规律上的高度融合
美学与教育,在以人为本的一致理念下,两者的目标、原则和结果等,都是相通的,是高度融合的。 (一)目标的一致性? 围绕“人”这一目标,美学和教育才有“话”可谈,有“学”可问。美学关注人的情感自由、情感发展、情感升华,是依“人”而立的学问,是人学;教育不仅关注人的理性发展、理性成长,同时也适度关注人的情感发展和生命成长,是更大范围内依“人”而立的学问,同样是人学。它们关注的侧重之所以不同,并不是它们对人的理解不同,而是在发展人的类特性方面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在“人”这一目标上,它们始终是一致的。美学所研究的人类审美活动,包括审美的感知过程和...
[详细+]
2009/09/03 16:09: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选择最佳角度:教育美学为德育开方
对差生的德育教育,有一个了解对方内心世界和选择最佳角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差生与其他一样,头脑并不愚笨,因为人的智商大体上是一样的。在开放性的社会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进学校,学生思想活跃,对事物敏感,反应迅速。陈旧机械——说教,对学生来说是隔靴骚痒,他们是不满足的。而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个例子很能证明问题。世界著名医学家卡雷尔,在美国工作时,就曾获得诺贝尔奖金。他回故乡法国讲学时,受到人们的热情挽留,著名的里昂大学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个研究所。卡雷尔也决心不再离开自己可爱的故乡了。但就在这个时候,远隔千山万水的美国同事但津博士给他拍来一份电报。电报内容是:“几颗心还活跃在玻璃瓶子里,等候着您的归来。”卡雷尔看完电报后,...
[详细+]
2009/09/03 16:08: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心理美学期待着:讲究差生的教育对策
一般来说,差生有几种情形,要么成绩差,要么纪律差,要么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或经常复发重犯,或者屡教不改、执迷不悟、顽固不化,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难奏效。个别教育、耐心说理,具体开导,甚至严厉批评、责备制裁,但都不起作用。无可奈何之下,教师失去信心一般应付,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学生因此而孤注一掷,越滑越远,教师的期望效应没有了,觉得这样的学生是“千年的歪脖子树——定型了”,“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等等。不如劝退赶走了事。从实际情况看,这确实是个难题,是思想工作的难题。照我看来,疏远、责备、讽刺、打击、不理睬等作法,既然无法改变这类差生,何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在法制管理的同时,给这类差生以信任鼓励、赞扬肯定,这方...
[详细+]
2009/09/03 16:08: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无痕教育:具有美学韵味的教育方式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其前提是隐蔽教育意图。这在原理上是很有教育美学意义的。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没有擦黑板。对此,我们一般叫学生擦掉后再上课,可是有的教师别出心裁,采取了下面两种做法。 一是不问清理由,径自在黑板的空隙处继续写新内容,甚至在原来的内容上写,故意导致板书错乱,使学生难以辨认,以此来“教育”学生。 二是教师不让学生擦,只是说,是哪个粗心的同学忘了擦?还是要考验考验我?给我劳动锻炼的机会?今天我就代劳了。然后老师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两位教师的目的都达到了,但是两种做法效果一样吗?显然,效果大不一样。前者是一般的露骨式的批评教育,后者是具有幽默调侃...
[详细+]
2009/09/03 16:07: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刘秋琼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