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艺术研究
宋丽丽: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的文学批评视野
宋丽丽 内容摘要: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中应运而生。它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视野将表明文学参与现实问题的学科转向。本文将从文本形式研究到内容本体追问的转向;从研究的概念化模式向关注实体性存在的转向;从语言中心的文本解读向生命中心的文本阅读转向三个方面论述生态批评的学科转向特征。生态批评的学科转向意味着重新整理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的趋势,意味着从本体回归的视角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 关键词:生态批评 自然 本体 实体性存在 生命中心 Abstract: Ecocriticism emerged as a new literary trend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
[详细+]
2009/09/09 11:34: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王 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
王 诺 内容提要 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本文介绍西方生态批评的发展及其主要成果,追溯和探讨生态批评的思想根源,并指出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应当解决的几个主要思想问题。 关 键 词 生态批评 生态文学 生态学 生态诗学 人类中心主义 作者简介 王 诺,1958年生,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近些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关注生态,关注表现人与自然之关系和描写人类生存环境的文学;也有一些批评家借鉴了生态学的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对文学理论、美学、语言学甚至整个精...
[详细+]
2009/09/09 11:34: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王 诺 宋丽丽 韦清琦 :生 态 批 评 三 人 谈
王 诺 宋丽丽 韦清琦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个术语自2002年被引进我国之后,短短的几年里,已经引起学界高度的重视。曾繁仁、鲁枢元、王宁等知名学者发表著述对其进行探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重要刊物都刊发或转载了相关的专题论文。 与20世纪许多批评流派产生的原因不同,生态批评的兴起和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不是来自批评家标新立异的冲动,而是来自生态危机的现实压力和迫切需要。放眼当今世界的学界,几乎所有人文社科学科都出现了与生态相关的新发展,世界范围的生态思潮越来越波澜壮阔。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灾难危及整个自然连同整个人类之存在的时期,文学批评怎么能够不直面如此严重并且还在不断...
[详细+]
2009/09/09 11:32:5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苏贤贵:生态危机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转变
刘蓓 【内容提要】生态批评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学现象。论文从其兴起、发展、原则、策略、理论建设及其价值意义等方面对西方生态批评研究进行了整体的分析评述。在肯定这一新兴批评的建设性、超越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也指出生态批评在理论上面临的困难。论文对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希望国内研究界对它投以更多的关注。 【关 键 词】生态批评/文学与环境/自然与文化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也称"文学与环境研究"(studies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批评潮流,它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美英初露端倪,从90年代至今发展迅速,在不少国家的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详细+]
2009/09/09 11:32: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余谋昌: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
余谋昌 【内容提要】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一系列变化。建设生态文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 键 词】生态文化/文化选择/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世界历史的大变革时代,它面临许多重大抉择。选择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建设生态文化,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抉择。 一、什么是生态文化 从狭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 这一定义是从与传统文化比较中提...
[详细+]
2009/09/09 11:31: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程相占:生态智慧与地方性审美经验
程相占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100) 内容提要: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包含的生态智慧,强调了生物与文化的多样性、整体性与和谐性,为说明地方性审美经验的产生根源及其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地方性审美经验是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深入分析审美经验的深层结构,可以清楚地解释审美经验的特殊性及其普遍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美学研究构建一个符合生态精神的跨文化语境--审美生态系统。对于生态智慧与地方性审美经验关系的研究,必将有力地推进当代生态美学建设、彻底改造主导美学观的思想主题。 关键词:生态智慧 地方性 审美经验结构 审美生态系统 Ecosophy And The Lo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Che...
[详细+]
2009/09/09 11:28: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陈剑澜:生态主义及其政治倾向
陈剑澜 近年来,生态问题已成为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我看来,所谓“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可以宽泛地界定为生态主义(ecologism)感召下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思考。因此,如何理解生态主义的基本问题、精神实质和政治倾向对于上述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定位至关重要。 生态主义是1970年以后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强有力的政治话语。多布森(Andrew Dobson)在《绿色政治思想》中不厌其烦地列举生态主义与环境主义的区别:生态主义从根本上置疑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主义则不然;生态主义期望一个不追求高增长、高科技、高消费,而以包含着更多劳动、更少闲暇、更少物品和服务需要的“美好生活”为...
[详细+]
2009/09/09 11:22: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鲁枢元:走进生态学领域的文学艺术
鲁枢元 【内容提要】自牛顿发表他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以来,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已经完成了它的现代化过程。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这个时代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也酿造下生死攸关的灾难。主要问题是人类文明出现了偏颇,同时引起了生态失衡。重整破碎的自然与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时代的转折已经悄然开始,在新的历史天幕上,生态学与文艺学正在寻找相互支撑的契机。诗学中的"回归"被赋予生态学的含义,文学艺术将为填平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鸿沟、抚慰人与自然之间的创伤、开创新时代的和谐与均衡做出贡献。文学艺术也将在完善世界的同时完善自身。 【关 键 词】文明偏颇/艺术难题/回归/生态文艺学 文学艺术问题并不单单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
[详细+]
2009/09/09 11:21: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鲁枢元:自然主义:观念与方法的悖谬
鲁枢元 【作者简介】鲁枢元 海南大学 精神生态研究所,海南岛 海口 【内容提要】文学艺术活动与人类的整体存在状况密切相关,它既是一种幻化高蹈的精神现象,又是一种有声有色、紧贴自然的生命现象,它与地球生态系统血肉相连。若要对它做出较为贴切的解说,或许需要新的学问,比如生态学。 【关 键 词】文学/生态学/自然主义 美学中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是H.斯宾塞(Herbert Spencer)、E.格罗塞(Emst Grosse)、G.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T.门罗(Thomas Munro)、G.T.费希纳(Gustavo Teodoro Fechner),还有丹纳。这些人曾经高举着"自然"与"美"的大...
[详细+]
2009/09/09 11:20: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泓峻:沉沦的自然及其拯救
泓 峻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山东,威海 ) 摘要:自然是在文化中生成的概念。由于文化语境的转变,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谈论的是不同的自然。对古典主义美学而言,自然是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其作为美的对象的等级与其人文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自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越是原始的自然,越具有审美价值"是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这跟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对立相关:自然在这里仍然不是感性的自然本身,而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存在,表达的是现代人超越现实的理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自然成了商业操纵下的一个个风景名胜,这一过程更是原生态的自然被剪裁、被概念化,成为干枯的文本的过程。作为文本的风景被后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就是观光旅游,对自然的欣...
[详细+]
2009/09/09 11:19: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