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美学定位的传承与转化
美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而艰涩的历程,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美学一样,让人们津津乐道,又让人们茫然不知。美学领域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难以像其他学科一样走向成熟。而不成熟的美学又使人们难以割舍对它的执着,这往往又能激发人们对它的探索热情。在美学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美学的定位似乎更令人关切,也更令人捉摸不透。美学是一种哲学吗?美学是艺术理论或艺术哲学吗?美学是心理科学吗?美学是一般的社会科学吗?美学是人文学科吗?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终究不能自圆其说。 1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莫里茨·盖格尔在他的最后一部美学著作中指出:“在‘美学’这个一般性名称下面,人们所理解的有三种性质各不相同的学...
[详细+]
2009/09/04 17:21: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要思想还是要知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文科学领域对宏大叙事的普遍放弃,美学这个曾为中国当代思想启蒙提供了巨大理论支持的学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庸人气息——在一片后现代的解构声中,它失去了理想指向和自由本质,由思想的表达蜕变为一种知识的陈述。在这种语境中,研究者们已习惯于用“述而不作”来申明自己对经典的忠诚。甚至,放弃思想不仅不意味着对知识者天赋使命的逃避,反而意味着一种谦逊的美德。 放在美学史的序列中,我不知道后人将如何评价今天的美学现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今天美学专著、论文的批量生产并不意味着学术的真正繁荣,一系列自我标榜的“原创性”或“填空白”之作,也并不能掩盖这一时代思想的整体匮乏。在...
[详细+]
2009/09/04 17:19: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谈美学和审美活动
我们美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寻找一个好像永恒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美的定义。这使我想起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希腊的时候,哲人是智者,他们喜欢用辩论的方式,那个时候常在智者之间进行较量、进行辩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通过对话来表达他的思想、见解。柏拉图就有很多对话录,其中有一些对话录里边就谈到了美的问题。在对话录中,他借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对话录中谈及“什么是美”的问题时,有的人说,这美的衣服就是美,有的人说美的茶壶是美,有的人说漂亮的女子是美的。苏格拉底就问:你们讲了那么多,都不是美本身,我是问你们美本身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答不出来。他后来提出了观点,认为要寻找美本身。可见,寻找美本身在古希腊已经提出来了。柏拉图实际也想为美找到一个最根本的答案,像我们今天一样想...
[详细+]
2009/09/04 17:19: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审美体验
体验是美学,尤其是艺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保罗·德曼就说过,美学的真正主题就是体验,是一种过程。[1]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欣赏、批评和传达的枢纽。没有体验,艺术的创作是无法想象的;同样,没有体验,艺术的欣赏和批评也是无法想象的。 审美体验是贯穿于创作、欣赏、消费及传播之始终的精神活动。艺术创造活动总是以审 美体验的启动为起始,但审美体验并不以艺术创作活动的完成为结束。从阅读和鉴赏的意义上说,作为创作活动的终结和成果的作品,实际又成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的起始,或者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审美体验的可能性。作品的艺术成就越高,它所生成和拓展的审美体验机会就越多,审美的空间就越广。正因为此,对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的本质的把握,已成为艺术美学的中心任务之...
[详细+]
2009/09/04 17:17: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意境内涵的美学阐释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主于美。这是说,美是艺术意境的灵魂。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我们从美学角度阐释其内涵,就更能切入它的“本体”。 我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审美统一,是意境的审美本质,也是意境的美学内涵之一。 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有着悠远而优秀的传统。那绘制在原始陶器上的“人面含鱼”图,便是最早地宣布了人与自然审美统一的信息。它省略了人体的其它部分,而只取能够代表人类本质的“人面”;它也省略了鱼的眼睛、口、鳞、鳍、尾等部分,而只取其体征轮廓;然后由人面与鱼体构成一个“半人半鱼”的意境。从构图看,人面是一个圆形,分上中下三部分:上涂黑部分表示头发,中间的白三角表示鱼头;中为...
[详细+]
2009/09/04 17:16:0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态: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态”是表现事物和人的某种本质属性的范畴,它在中国古代文艺评论与美学理论中经常使用,却很少有人给予关注,更没有上升到美学范畴的角度给予重视和专门研究。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尝试对“态”这个范畴的哲学意义和它在中国美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 牢笼宇宙之态——“态”的本体性意义 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说:“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所谓“牢笼宇宙之态”,是要求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有限的言辞表现无限的宇宙万物之“态”;或者说宇宙万物都是以某种“态”存在...
[详细+]
2009/09/04 17:08: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科学中的审美主义——科学与美学三论之一
在科学活动中,具有一种将科学研究审美化的趋向。从古希腊时代到20世纪,我们都可以在伟大科学家的行列中,找到例子,证明对科学揭示的自然美的追求,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动机。法国数学家彭家勒(H.Poincar)说:“科学家并不为了有用而研究自然。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能从中获得乐趣;他之所以能获得乐趣,是因为自然是美的。如果自然不是美的,它就不值得认识,生活也不值得一过。”彭家勒的科学观,在20世纪的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中有很大的代表性。爱因斯坦坚持与彭加勒同样的主张,并且更明确、更坚决。他认为,科学家从事艰辛的科学研究的根本动机是对自然的“预定和谐”的一种宗教式的虔诚情感,“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详细+]
2009/09/04 16:45: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中的科学主义——科学与美学三论之二
一 我这样理解艺术中的科学主义,它主张艺术创作要以客观原则和数理抽象为主导,将艺术创作转化为科学性的艺术实验。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是一个以数为基础的完整和谐的体系(cosmos),它同时也是一曲由十大天体在各自既定的轨道上演奏着的永恒的宇宙音乐。毕达哥拉斯的宇宙观同时为西方科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思想前提。艺术中的科学主义,追根溯源,是以毕达哥斯宇宙论为思想基础的。 在西方艺术发展中,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的伟大成就,无疑是与艺术家在艺术探索中自觉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古希腊的神庙建筑所达到的不可重复的建筑艺术的精美、优雅,不仅在于希腊建筑家们非常成功地利用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而且在于毕达哥拉斯以宇宙为数的和谐体系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他们。他们在神庙建筑中,不仅要构建一个稳定庄重...
[详细+]
2009/09/04 16:43: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差异——科学与美学三论之三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基本形式,开始本来是统一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不仅分离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表现出矛盾和对立。进入20世纪以来,又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统一的趋向。这个趋向,集中表现于科学与艺术对“美”的追求。20世纪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在科学中发现“美”,并且以“美”的发现作为科学创新的动机。这个新趋向,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相同反应,不断有论证艺术与科学(艺术美与科学美)同一的论著出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统一性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也应当承认科学与艺术都包含有追求“美”的动机。但是,我们同时应当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深刻区别。如果不加区别地将两者等同,这是一重很危险的理论错误,同时,也是一种...
[详细+]
2009/09/04 16:42: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科学美”的界定
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人对“科学美”这个命题能否成立提出了质疑。如:潘必新的论文《“科学美”质疑》(原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另可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8年第2期)。《哲学研究》后来又发表了坚持“科学美”这种提法的文章,与潘文商榷。 潘文开头部分讲:“关于科学美,须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科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美,另一种是被美学家移植到传统的美学体系中的科学美。我所质疑的是后者。”言下之意说,科学美只是属于科学家而不是属于一般美学家和大众群体的。 潘文认为:“从传统美学的立场看,理性美或曰科学美在美学的范围之内是没...
[详细+]
2009/09/04 16:41: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