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陵川之行
初识陵川 2007年7月 陵川地处太行山最高峰,过去一提起太行山往往跟抗日战争结合在一起,2007年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小住,山西瑞丰药业的总经理我的学生好友王志强告诉我他最近在太行山深处开发了几百万亩山林作为药源基地,那里山高林密一屁股坐下去都有十几种药材,众多野生药材都生长于全生态中紫苏赤芍,苍术黄精,人参马兜,瞿麦猪苓,山查地骨,黑丑南星。管仲之草,蒲公之英数不胜数,最近他进山考察还发现有上百年的红豆杉林!这一发现太让人震惊了。 在他的引荐下,我2007年的8月份走进了太行山区—陵川。 这里群峰拔地,列嶂摩天,万古青苍,据史料记载,陵川隋代建治,盛于唐朝,“其位于太行之巅,...
[详细+]
2011/11/03 16:37: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曲靖行
8月10日 在云南三年,曲靖始终是我可望而未及的地方,挂友老八王润在这里挂职副市长,也许是曾在这跟他喝过一次大酒,让我终生难忘,曲靖离昆明很近,交通又很顺畅,高速公路通达全市的各县镇,或是这便利的交通让我总觉得曲靖离我很近,多少次开会,多少次动意,多种原因而与他无缘相聚,到了就要告别,云南之际夫人一再催促并批评我总是忽悠曲靖的朋友们,就在我再次告之朋友,我真的要到曲靖走一走看一看时,朋友们还戏说:“别又是狼来了吧!”其实总不让我迈不开步不是别的,而是在我的心里总觉得曲靖是云南的工业矿产城市,灰尘茫茫的,除了万亩油菜花外,没有什么好看的,那犹如窝窝头样的山头的确很不入画。这才是我几年来未涉足曲靖的真正原因。 在妹子云霞的陪同下,我们一早就从...
[详细+]
2011/11/03 16:36: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马书林:传承 创新
当代中国画画坛的精英大多都受惠于传统的严格训练,依凭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素养统驭着中国画坛的学术走向,并能各领风骚。即便是当代前卫艺术的主要骨干多数也是在学院完成了其早期知识储备和艺术转型的铺垫。但如何让优良传统更好的服务于时代,在继承中创造,在坚守中突破是艺术家们始终探索的课题。即要在继承传统中超越传统,冲出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升华自我,又不能誖离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髓,也就是说既要推陈出新又不能面目全非。这其中对尺度的把握体现着每个画家的不同理解,造就着当今画坛的各种画风。在艺术实践中有些艺术家往往远离传统,寻求不断翻新的前所未有的表达形式,在人们未曾有的视觉经验中来酿造标新立异。当然每个艺术家都有选择自己艺术语言的自由,使自己作品推陈出新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品位是每个艺术家的追求。我们艺术家都是...
[详细+]
2011/11/02 17:09: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永远不要离开火热的生活 不要脱离时代
艺术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艺术家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到生活中去体验,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去发现美。 中国美协近期举办的大规模、大范围的革命纪念地的写生采风活动非常好,社会反响也很大。首先反映了中国美协在深入生活、写生采风方面十分重视,鼓励美术家在生活中沉下去,认识生活、挖掘生活,充分体现了“三贴近”的指导方针。大家重走长征路线、瞻仰革命圣地,亲身感受长征精神,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同时也能更为深切地认识到“文学艺术为谁服务”,进而“如何服务”的问题。这次参加采风活动的都是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优秀作品在当代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里又再次深切感受到了这条真理,那就是永远不要离开火热的生活,不要脱离时代。
[详细+]
2011/11/02 17:09:1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走出技艺的迷津:当代中国画技术品质的贫匮及其出路
摘要:本文从技术品质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画的流弊,指出当代中国画技术品质的贫匮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其一,书法修养、笔墨技术薄弱以及对书法性的审美范式缺少深刻的体认;其次,对国画传统技术体系中的工具材料与处理手段缺乏深入研究与发扬;其三,缺乏与当代视觉风格相契合且不失中国文化内蕴的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探寻提升中国画技术品质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画技术品质书法性工具材料 正如中国画坛近年来不乏新作却罕见力作一样,当代中国画普遍所缺少的,并不是技艺,而是匠心独运的技术品质。其实国画力作之所以寥若晨星,纵然存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但技术品质的贫匮与庸蹇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从技术品质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画的流弊,探寻提升中国画技术品质的途径,对于国画发展具有特殊的...
[详细+]
2011/11/02 15:39: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清风徐来说画竹
我画竹,也爱想些跟竹子有关的事。 竹子与中国文化、中国文人的关系实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竹子就没有中国文化。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略加考究,便会明白此语非虚。 前些日子,长沙的一个建筑工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竹简,数量之大,为迄今仅见。这批汉代竹简上所载文字,对研究我们的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那独特的汉简书风,又给书法爱好者们提供了继承和发展的诸多机会,其艺术价值亦不容低估。中国文字的载体由甲骨而钟鼎,由竹简而绢纸,最终普遍流传开的,就属竹简和宣纸了。竹子的生长地域分布广泛,由南经北一直延伸到黄河流域,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自青铜时代经后,中华文化的创造、发展和传承,一步也离不开竹子。古代先人们截竹做笔管,削竹为竹简,泡竹造纸,记录历史,描绘自然...
[详细+]
2011/11/02 15:39: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乙亥闲语
我喜好喝茶!已经成了习惯,已经好多年了。 羡慕别人能在茶上加以文化,茶具有这种细小的品质。 茶之清,茶之纯,给人精神。好多的时候与解渴已关系不大。 图画上的一座山,一片云,都是光秃秃的,白白的。没有树,很难见到的几棵草,带有几分悲凉。 几条线,几个点,一个和尚,两个和尚,三个和尚。好多的大山好多年没有生灵了。好多年好多的山都缺这种生灵! 一片黄色,一团银墨,给我安宁,给我平静。特别在喝茶的时候能想到,看到,已经好多年了。
[详细+]
2011/11/02 15:38: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感悟雪域经幡吉祥日夜
“雪域朝圣,藏区采风,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这声音多年在心中不断萦绕,灵魂的一道神秘指令。2007年的深夏,为“著名中国画家采风写生团”随行一员,从成都乘上大巴士,浩浩荡荡奔向令人神往的四川康巴藏区。在上千公里高低不平九曲八弯的环山途中,不仅未觉一路疲竭劳顿,反被陶醉在如梦如幻的自然景色之中。 白日间,我们路经的高原,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开阔的草甸,山岗点缀着玛尼堆和随风飘荡的彩色经幡,地平线上的丛岭渐渐变得清晰。一道道彩虹像尊贵的哈达,覆盖在白雪皑皑的神峰之上……半坡下的牦牛低头自由安然地享用着翠色欲滴的野草,偶尔审视着过往的游人,似乎在寻思这些神仙们是来自何方?。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终年积雪的山峰,宝石般湛蓝的天空;春天杜鹃花漫山遍野,夏天格桑花...
[详细+]
2011/11/02 15:37: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踽踽独行
我已标明,这是一篇回忆的文章。仅仅是回忆吗?写着的时候,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一切都需要在今天的情境中得以关照,那么,事情就不单纯了。尤其是面对作品,无论如何我也抛不开对它们的挑剔。我想不是为了虚荣吧。那些东西,它只是作品,不是生活——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如果对自己的遭遇和经历说三道四,就没有意思了。我相信命运,只有叩谢于它。作品就不同,有些情况之下,完全像是对待别人的一样,你是可以批评的。关于感情,我们投入其中的那部分内容,真的是打水漂一样——水面泛着的涟漪和石子同时都消失了吗?也许我们难以割舍的正是这种东西。我回顾那时候在创作中的一些想法,总是感到心事重重,我想得太多了。没有办法,当我写着“那时”,实际上是在今日,离开过去就很远了。 一 ...
[详细+]
2011/11/01 16:14: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重读宋人
入冬以来我画了几幅不同以往的作品。所以这样讲,不单是画面的效果,重要的在于它们都有母本——都是照着宋人画册,仔细临摹而成。看起来,我“使用着”的也是众人皆知的方式。但是,我要坚持说:这是我的东西。 也许我的表达过于急切或者根本就是不必要,有哪个人能够将艺术作品说得分外透彻?即使是那些作品的作者们。这样说来,我的话好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是,在创作过程中,种种想法不断在头脑里出现,也是这些东西,使我觉得绘画很有意思。 如果我们将艺术作品的说明并不看成是一种结果,只是某些思考的描述,与之相关的东西就不是可有可无了。在精神世界中,我们获得的帮助还多是依赖感觉,绘画可以容易地说明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是靠想像工作的,画面中的每一块颜色和形象,都...
[详细+]
2011/11/01 16:14: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