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钟涵:关于我的艺术生涯的一封信
“大跃进”搞群众运动的时候,我被分配到参加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的壁画工作,不自量力地画了一幅大油画《毛主席初到陕北》,用《沁园春·雪》诗意,而且被收藏和展示了。其实志大才疏,属于粗糙之作。我这一阶段学习生活的特别处是,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干部,几乎贯穿了全过程。由于已经形成了不好的作画习惯和接受了不妥当的艺术观念,前者被动而繁琐,缺乏形象记忆能力;后者有机械唯物论性质的弱点,思想不解放。这时学习上吃力,费工夫多而低效,使我产生了苦恼。因为身兼干部职务,更被深深卷进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中,总是把业务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从1960年至1963年,我参加研究生性质的油画研究班学习,就是这样两头牵挂,例如花了好几个月功夫调查和写作学校在“大跃进”后三年中的工作经验得失总结。这种状态固然是工作需要和一种锻炼,...
[详细+]
2011/11/08 09:24: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林中高树山上壮歌”钟涵评詹建俊艺术展
詹建俊是我的学长。我进美院求学时他已是青年教师了。以半个世纪同行又同门的知交经历来参与对他的艺术的研讨应是能够有所言的。不过书面上的言者之间不能在场共议,自己用什么角度介入令我颇费踌躇。我约请詹先生的几位学生听取看法,在他们的启发下,决定就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从许多印象叠合和认识积累中凝集而出一个清晰的形象。于是主题找到了,这就是詹建俊的画风画品与他为人的风度品格之间的一致。 我的这个立论主题显然缺乏新观念,一开言就回到“风格即是人”这老题目上来。是的,艺术作为人的精神领域的创造原本复杂微妙,往往难以捉摸,而在现代的文艺学研究中可以看到有比前人更深入的开发揭示,以致使老题目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在对同代的观察中却也看到,深入开发揭示并不就要否定从前提法的意义。具体到对于詹建俊这位资深老画家而言就正...
[详细+]
2011/11/08 09:23: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钟涵:我为什么画《东渡黄河》
感谢上海美术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在这次“世纪回眸”画展中选用了我的《东渡黄河》这幅画。 1963年我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研班毕业,画过一幅《延河边上》,不料在“文革”中被“批斗”。画也被毁了。三十多岁上落到那样一种境况下,我自己一方面思想上给搞乱了,一方面业务上长期给荒废了。这两方面使得我的艺术生涯一度掉到谷底。为了从这种状态中扭转过来,我就亟望能有条件重新恢复绘画生活,并且首先想做的就是重画一幅新的、反映革命的画。我做过种种尝试,到1973年从温习史料中找到了1947年毛和周、任等中央领导人在取得了转战陕北的胜利后东渡黄河这个选题。先设想了稿子,然后到陕北吴堡的川口村——当年渡河的实地——以及河上下两岸一带,找到了当年的船工,了解河上生活,画了一些资料,跑了几趟。1976年“四人帮”垮...
[详细+]
2011/11/08 09:22: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钟涵谈《延河边上》的创作过程
这幅画的酝酿时间比较久。1958年底,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我开始想到关于延安时革命队伍中的生活题材,有了一个关于毛主席在河边同人们谈话的构思。去年准备这一次创作时,我翻检了过去的构图材料,加上当时政治形势的启发,原先的那个构思又渐渐在脑子里活跃起来了。我想用绘画的语言好好表现一下“延安作风”。1957年和1962年的夏天,我曾经随着别的同志两次去到延安。延安的人,延安的山和水,山坡上的窑洞和一草一木,处处都使人怀想起当年的情景。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满川暮色,东边的山上露出一片耀眼的金光。延安的干部和群众还是常常到河边来散步,或者是从山上劳动回来,到清凉的河水里洗一洗脚,饮一饮牲口,赶上羊群走过河滩。这景象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不禁浮想联翩:过去和现在,好像越过时间的远隔而重合在一起了。正像电影里的“化入”...
[详细+]
2011/11/08 09:21: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卢禹舜:追求生命与艺术的和谐
卢禹舜 男,1962年5月出生,满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教授。 卢禹舜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在北方出生,于黑土地上长大,对北方的自然世界有着深厚感情,因此他喜欢以他熟悉的山川草木在具体环境下组成的意境,他钟情于通过强烈的东北自然精神和个人内心人文理想而表达出一种富于北方特质的宁静、宏大、神秘的山水精神。他以《八荒系列》和《唐人诗意》系列在中国大地上独树一帜,名播全国。真正使卢禹舜的精神与艺术得到升华是在1986年。那一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张凭、黄润华、贾又福几位先生指导下学习,1987年学业结束后又在中央美术学院代课一年多。这两年时间内,中国画坛十分活跃,很多从事中国画创作的青年人受西方艺术潮流影响,纷纷学起西画来。甚至有人以反对传...
[详细+]
2011/11/07 16:26: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俄罗斯行
2001年7月12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美术作品展的代表团启程赴莫斯科圣彼得堡。此前,6月15日已经在哈师大艺术学院美术馆成功举办了联展并相互交流,此次是回访。 13日9点30分到达北京,一行15人虽然大包小裹又一路辛苦,但由于对俄罗斯存有的梦幻,对莫斯科、对圣彼得堡的想往和迫切一睹为快的心情,也就无人念苦、无人说累了。北京的朋友提前为我们做了准备,所以顺利地乘上了去首都国际机场的中巴。 大家对俄罗斯,也可以说是全国人民对俄罗斯都有着深厚的情谊,并了解一二,什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呀,列宁在一九一八呀,第二次世界大战呀等等。车厢里的气氛十分热烈,你一句、他一语,“圣彼得堡就是列宁格勒吧?”“是!”“好像还有个斯大林格勒。”“格勒是什么意思...
[详细+]
2011/11/07 16:25: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我看凡•高—在荷兰凡•高美术馆
凡•高于1890年离开这个世界,至今已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经由几代人对凡•高本人的唯物主义研究的积累和对其作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分析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作为艺术家的凡•高的人格与艺术,并且使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凡•高这个名字。尽管由于时间上的差距带来对凡•高研究和评价上的各执己见,但凡•高被美术史归纳为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并在近代美术史上扮演着不亚于塞尚、高更的重要角色,这一事实本身足以说明凡•高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仅仅37年的生命历程,而绘画创作又不超过十年,却形成了印象派中区别于塞尚、高更绘画风格的强调主观世界的表现主义形态。世纪老人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宇宙将周而复始地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
[详细+]
2011/11/07 16:24: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风格与实践—兼谈欧洲写生
回头看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山水画创作,如果说有个人风格的话,那么也是与当时全国整体画风紧密相连的,或者说相互之间难以拉开距离,相似之处大于差别。个性特征受流行之风影响而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其原因,我以为,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大量引入,我们在多年封闭的情况下,对突如其来的西方文化现象表现出了比较被动的接受和缺少理智的选择。艺术实践总是流连于吸收、借鉴之中,一度出现忘记了对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模糊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层次挖掘等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实践倾向,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倾注在全盘否定传统和对外来文化无条件的接受上。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了削弱个性发挥和隐藏个性创造的特点。诸如题材的雷同、观念的雷同、感受体验的雷同,特别是形式语言的雷同造成视觉上表面的繁华,...
[详细+]
2011/11/07 16:23: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完美是一种精神
近年来的艺术生活中,一直有机会逐步地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且人们也无比向往的文明遗迹。在考查过程中虽然我很少作记录,诸如出发、途经和终点等一般性的旅游文字,但是把每次行程铺平开来看的时候也没有使我想起沿途的山、水、林、木等自然景观,甚至数码写真、文字记述、笔墨丹青等也都无法唤起对自然景观的记忆,真正想起的还是留在心里的有别于自然景观的那种精神上的风花雪月、霜笼月罩、山水清韵般的感动痕迹,因为每次行程面对的都是未知和难解之题。未知和难解,对于自然学者来说,就是物质的、物理的、生理的、自然的、造化的,需要研究、挖掘和探索。那么对于画家来说,这个未知世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就是区别于自然存在的具有主观理解、认识和感悟的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这就是画家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之所以遇到遥远、空旷、陌生等等,都能支撑...
[详细+]
2011/11/07 16:23: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韩水墨画比较及中国水墨画之展望
1993年9月,我应韩国大田市政府邀请,在大田国际博览会期间和中韩建交一周年之际赴韩国,举办我的小型个人画展。由于国内画家近年来与韩国画家交往甚少,对韩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了解不够,所以在飞往韩国的途中我就想着韩国会是什么样子,韩国的美术界又是什么样子。这一切促使我以极大的兴趣来关注韩国艺术界的现状。 基于此,除办展之外,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了参观、访问、了解和考察上,对韩国水墨画的发展有了一点切身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与我国水墨画的比较,我将思考的一些问题写出来,供致力于水墨画研究的同道参考,有不妥之处请赐教。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与中国相比接受西方影响较早。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但现代艺术的发展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据韩国画家郑冥熙、姜求铁...
[详细+]
2011/11/07 16:21: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