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郭润文:年轻画家要走出自己的路
昨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常务副院长郭润文作为本次展览的艺委会委员之一,前来参加了开幕式。记者就本次展览的艺术水平、写实油画的市场价值等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郭润文回忆,画展从今年1月份开始征集作品,获得全国各地画家的踊跃响应,最后共征集到五千余件。他告诉记者,本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涌现了许多年轻的艺术家,而且他们的作品无论是从创作理念还是从绘画表现来说都非常成熟。“可以说,这个展览代表着中国当代中青年油画家的最高水平。” 最终获奖的五十件作品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虽然画展主题为“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但难能可贵的是,画家们在创作时并没有局...
[详细+]
2012/01/07 09:40: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写生的一点议论
对于“写生”,普遍存在认识差异。在过去,写生的高低程度几乎就是检验一个画家是否专业的试金石。倘若一个画家没有写生的本领,面对着对象束手无措或者是离学院对写生的规定样式有着距离,那么这个人只能归于业余画家的行列。即使这个画家画出人物众多的宏伟巨作,也很难改变人们对他的业余印象。因为他的画中人物肯定来自于虚假的平面图片,而不是立体的活生生的现实人物,原因是这个画家“写生”不行。于是画家们搞创作时十分忌讳人们发现他在借用图片,明明大量地采用了照片,但在人面前却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生怕背起只会画照片的恶名。人们在写生面前,只是一个虚弱的、被动的,一丝不不苟的“描手”。 不知何时起,写生这个词不常在人们嘴巴上挂起,渐渐的干脆就没这个词儿了。的确,当人们的嘴巴吐出的都是“观念”、“符号”、...
[详细+]
2012/01/07 09:33: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通过临摹大师作品的体会
1、“临摹”所能获取的信息记忆远远高于“观看”的记忆。过去,在观看喜欢的大师作品时往往顿足长久,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记忆便开始模糊,最终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特别是画中细节的印象大多丧失。而临摹之后,对作品整体布局、细节刻划、甚至笔触的运用方向都有细致的研究,因而记忆深刻,而且,还有临摹作品可时常进行参照。 2、通过临摹,对大师的表现方法,技艺手段都有些了解,特别是形体刻划、体积的塑造、空间的处理,都能体会到那种笔到、意到、形到的尺度方寸,以及空间虚实的准确把握。还有直接绘制和多层罩染的区别与统一。 3、通过临摹,对原作的色调能基本把握,这比任何一幅印刷品都更为准确,再加上画幅尺寸的接近,更进一步了解大师对画面色调的控制以及...
[详细+]
2012/01/07 09:32:4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许江:追怀及视觉的诗
追怀恰似一块百纳布,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在上面连缀自己的布块,并形成历史交错的叠痕,以及追怀者被不断追怀的踪迹。 ——题记 每年夏日,西湖的荷是湖上最惹眼的风景。及至暮秋,褪去深翠的绿衣,换上苍郁的褐黄,满湖的秋荷变作自然的书写,最具一份冷寂而漂零的韵意。大概中国的诗人每在孤单远旅之时,都会在这样的残荷上看到一种惆怅和凄清的自况。这残荷是秋天的“揪心”的片断,片断中剪去先前的纤秾,自有一段向着远方的邀约的姿态,寄寓着浓厚起怀的发愿。于是李商隐寄情友人写下:“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中国的文人画家们用墨写残荷,直把清塘、秋雨写得空白,又把秋荷写得如有神灵,在清疏秀朗中,抒展心怀。 董小明兄写荷已有时日。先是在宣纸上水墨写荷,后来在画...
[详细+]
2012/01/06 17:38: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许江:艺术投资者首先要喜爱艺术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昨日就当代艺术热点问题接受晨报记者电话专访,作为当代学院画家中最积极的新媒体实验者、当代“国际艺坛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士”之一,许江谈到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当代艺术市场可谓“百感交集”。他首先希望危机能够快一点过去,同时他强调,艺术家不要只是为了画廊需要去创作,对于商界、艺术经纪人来说也同样,首先要喜欢艺术,过分的投机行为,必然要付出代价。 金融危机对我个人没有影响 艺术家应回到画室甘于寂寞地画画 以前总是听许江评论别人的画,这一次,因为“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展”将于4月3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许江难得谈到自己作品的“行情”,他说由于长期在学院从事艺术积累,没有固定的画廊,卖画也不多,所以金融危机对...
[详细+]
2012/01/06 17:36: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如何“最葵园”——关于“最葵园·苏州博物馆个展”主题的迁想
一 天下的园,各有各的不同,却都有个院子,院子中兼有水土和植物。如此,正是“园”字繁体的构造。中国字的书画性只在此一字之中,也就见出端倪。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其意正凝在此“园”字之中。馆体建筑构成了骨架与四围,核心里是一汪春池。池水背靠拙政园的苍林素壁,素壁下,按米芾的墨点烟山,排布一派山石意象。整个园中轴结构,庭堂与山水依次相叠,春雨洗院,秋月映池,引得众人素心相对,静默相望,心清澹澹中,静候天机妙香。 院虽淡远,却少植物。纵然一隅有林曰竹,并于水岸边装点数株老树,又在建筑中修院中之院,构置隋代清奇古藤。但总体来说,植物不多。几株老树常绿,令院子冬夏一色,少了节令的变迁,有待于窈窕深院、蕙风在衣的微机。 ...
[详细+]
2012/01/06 17:34: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在“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开幕式上的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 (2008年12月9日上午10时于中国美术馆)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师长、各界朋友: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与支持。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油画院承办的“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经过各方的支持与努力,今天终于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了。此次展览可以说是尽力汇集了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极具才情和实力的画家,其中的老艺术家对中国当代油画史产生过方向性的影响,年龄结构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人。此次展览不是评选出来的,是邀请出来的,我们把每一位特邀的艺术家看成是构成今天中国艺术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尊重每一位艺术家的独到成就与创作水平。经过多次严谨的学术探讨和征求意见,最后决定不但征集艺术家...
[详细+]
2012/01/06 15:55: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杨飞云:油画陈丹青
丹青以他无师自通的才能活跃在文化界多个领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我期望的是看到油画的陈丹青,而不是一个文学随笔、文化论述、社会批评或者别的领域的陈丹青。今年,我恳切邀请丹青在中国油画院举办个展,他终于同意了,将他回国十年的部分绘画作一次小小的回顾。我很高兴,油画院美术馆全体同仁也在兴奋地为之筹备着,我想,我们都抱着同行与老朋友的热切心情。 去美国走了十八年,丹青于千禧年回国。我不知道是出于巧合还是有意的选择,千禧年的相遇不是人的愿望可以求来的。他回国这十年,正是国家高速发展变化的十年,也是丹青的人生走到盛年积累,全方位展现才情的十年。舆论总是把他放进“西藏组画”的终极成就中予以定论,可是丹青的才华是活泼的,而且很丰盛。和他接近的好朋友都知道,他有超常的学习能力,实践范围甚广,品性...
[详细+]
2012/01/06 15:54: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杨飞云:王荣的作品是他内心的写造
王荣画画近30年了,我很乐于为他将要举办的画展写几句话。在我相识的许多画家中,他的经历很特别。他在农村长大,当过兵,学画画也作过许多社会工作,勤奋执着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积累。 80年代初,王荣怀着对美术的热爱艰难的踏上了他的从艺之路,生活在低线的他一度连基本的绘画材料都成了奢侈的消耗品加上学艺之初没有得到系统的指导与引领,他仅凭一颗热爱艺术的赤子之心。30年来虽然生活历经甘苦,却始终未曾放弃画笔初衷不改,在从艺的道路上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成就一个画家有可以训练的部分和训练也无法到达的部分。关于画画的技术问题只要肯用实际是可以解决的,王荣利用所有的休闲时间勤劳的作画,学会了画画的基础,为了生活他又必须同时去做很多事,也练就了作事的能力。 ...
[详细+]
2012/01/06 15:53: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答镜中人问
给自己撰写小传, 就像在镜子里认识自己, “你真能直面自身吗?” 提问来自镜子里那人心底。 ——题记 我是1950年阴历4月13日生人(查万年历为1950年5月29日),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家谱列我这一辈名字中间一字为“长”,又据说我的命相缺水故起名“长江”。五个孩子中我排行老大。父母克俭持家,忙碌在外,我就成了半个当家人,照顾弟妹,帮助父母操持日常家事,因家贫而“懂事”较早。惟一“不懂事”的就是喜欢到处胡乱涂鸦,桌子凳子刻得伤痕累累。母亲曾回忆说:“生性如此,自小吃米饼就定会咬出个鸡啊狗的,拿到什么就乱画。”他们也从不责怪(可能责怪也无用)。“穷人孩子早当家”,对我而言惟独觉得高兴的是在日常买菜的钱省下一分两分,储到八分...
[详细+]
2012/01/06 10:28: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