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血衣》创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几个问题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亲眼看到旧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可是真正开始以无产阶级观点认识和理解农民,却是在参加了革命,接受了党的教育以后。特别是经历了“土地改革”运动,使我对中国农民的生活与斗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数亿农民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自觉、坚定和有组织地向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封建剥削阶级展开的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土改”斗争给予我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也激发了我反映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愿望,“土改”斗争中许多活生生的形象一直活跃在我的头脑中。 但是,要想通过一个独幅的画面,概括这样一个复杂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我感到不容易。开始构思时,想得比较乱。“土改”运动可以表现的方面很...
[详细+]
2012/06/09 14:48: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题材与主题、生活与艺术形象
这次创作,从确定题材,构思,第一张草图,不断地深入研究和修改,到现在稿子基本上确定,主要针对主题思想的明确性、构思的深度等,解决了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同志们在艺术实践中显著地提高了创作水平。这一方面由于参加创作的同志们的热情努力;另一方面是与各方协助,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分不开。 在进入创作的初期阶段,同志们首先遇到题材与主题思想的关系问题。有些同志不适当地夸大了题材的作用。在确定题材时,热衷于新奇的、富于戏剧性情节的题材,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对于日常生活中具有深刻意义、能弘扬共产主义精神的题材,则兴趣不大。有的错认为有了题材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在构思中明确主题思想是处理题材的关键。从一些最初的草图可以看出创作意图不明确;对于笔下人物的身世来历、性情脾气,他们对事件的态度及人物...
[详细+]
2012/06/09 14:47: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阳太阳谈“漓江画派”
今日视点 编者按: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1932年在上海与庞熏琴等创立“决澜社”画会,提倡新绘画。1935年入日本大学艺术研究科研究世界各国绘画并进行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42年在桂林创办并主持“初阳画院”,教授中西绘画和绘画理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广西艺专、广州美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书画院院长、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阳太阳先生擅长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是一位有综合艺术成就的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阳太阳就提出了“漓江画派”这个文化主张,呼吁广西美术创作应反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身体力行,他的水彩画作品《漓江放排》在当时就已蜚声全国,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极大关注。...
[详细+]
2012/06/08 10:57: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禅风画意
禅宗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绘画的影响也可谓深远。禅宗最早形成于印度。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聚众说法,曾拈花示众,听者都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只有迦叶尊者默然神会,微微一笑。佛祖知道他已领悟,对这个聪颖的弟子格外赏识,于是宣布:“吾有正法眼藏付嘱摩诃迦叶。”所谓“正法”,即全体佛法,“眼藏’指佛法能普照天地万物。佛祖传授给摩诃迦叶的这种伟大佛法,据说就是“以心传心”的禅宗宗旨,而摩诃迦叶也就成了禅宗的开山祖师,他把他所领悟的佛法在印度又传了二十七代。到了二十八代菩提达摩,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大概这时迦叶一脉
[详细+]
2012/06/07 16:27:4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代画坛杰出艺术家:访绘画大师赵无极
巴黎14区荣瓦街,临街民宅小楼,满头白发的赵无极笑容满面,日前把我引向楼内花园小院深处,落座客厅。 赵无极堪称当代世界画坛的杰出艺术家。他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西方技巧,表现飘逸玄远的东方心性。他的作品,在抽象派艺术中独树一帜。有评论认为,赵无极先生是目前世界上健在的画家中最有价值和最具声望的艺术家之一。 “请不要叫我大师” 这个小院由前后两栋3层和2层小楼组成,赵无极的画室设在临街3层小楼的顶楼上。从前楼前厅到后楼客厅的空间被设计为一个天井花园,面积约30平方米,桔树、兰花和成排的竹子为这座巴黎民宅增添了东方气息。乘坐室内电梯,来到3楼画室,约70平方米的空间被自由组合成可阅读书籍的休息区、画案和颜料储备区,好几幅尚未完成的作品零落地摆放在画架上和墙边,散...
[详细+]
2012/06/06 16:18: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写 意——贯通古今的文化命题与求解
写意 目前中国画坛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工笔画大大多于意笔画,尤其是大写意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大画明显多于小画。我认为,一味的追求大是没有意义的,大画不等于大手笔,很多画大而空洞,根本没有什么看头;有的猛一看效果还可以,但同样经不起推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时常跟年轻的花鸟画家朋友们相互探讨:他们基本上认为,画写意作品太难了,尤其是大写意。相比较而言,工笔画可以慢慢“制作”,只要技术程序完成了,作品也就完成了。实质上,这种“技术主义”倾向,丧失了灵气与性情,丧失了艺术的天趣、率性,与古代工笔画注重笔墨的传统已有了很大偏差,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描出来的。更加令人忧心的是,这种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张稿子可以磨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用上多种多样的“制作”手段,据说这...
[详细+]
2012/06/05 16:07: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雕塑就是寻找艺术的春天
雕塑是对美进行凝固的艺术,指示每一个人对美的理解不甚相同,这就出现了艺术的多样性。优秀的雕塑艺术往往隐藏着多种可能性,那种过于单一的作品第一眼看起来挺美的,但细看后你就觉不够丰富,缺少延伸的东西。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难度的要求也在相应加深。 我做“胖女性系列雕塑”已经有一些日子,“胖”是这个时代人的特征之一,“胖”在唐代是审美的标准,但在当下,“胖”有时成为一种被嘲笑的对象,特别是对于女性。我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个认知的问题。“胖”其实是另一种生命情态的美,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视觉不同而已。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重要的不是事物的本身
[详细+]
2012/06/04 15:59: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曾成钢谈雕塑创作现状
中国雕塑与祖国发展同命运、共繁荣,勃发青春之气,2008年中国雕塑更是空前的活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城市雕塑为标志的中国雕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曾成钢认为中国雕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系列巡回展,先后在厦门、西安、温州、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巡展,“2008中国雕塑专场”拍卖会首次举办,《中国雕塑》学术专刊正式公开发行,中国艺术节第一个雕塑专业奖学金“曾竹韶艺术奖学金”设立,北京“2008国际奥运雕塑展”举办等等。这标志着中国雕塑界在学术和
[详细+]
2012/06/01 17:46:4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画僧”史国良的国画禅道
他是出家的僧人,入世的画家,站在佛门里,看世间百态,以写实传神的笔触诠释着各种人物纯净、善良的内心世界,他的画作市价已达6万元/平方尺。昨天,来哈参加活动的著名国画家史国良在接受专访时袒露了他心中的国画禅道。 关于“作品《刻经》” 史国良:我不认为这幅画是我的代表作 采访史国良,《刻经》是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凭此作品史国良获得蒙特卡罗现代艺术大奖,也因此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嘉奖。但史国良坦言:“我不认为这幅画是我的代表作,获奖也只是偶然,我想可能对西方人来说,还是很新鲜的,没有来过拉萨的人会很好奇。” 史国良说,创作《刻经》完全是在偶然的状态下得到的灵感和启发。去过拉萨的人就会知道,在布达拉宫周围和大昭寺门前,会有很多老人、孩子,甚至一...
[详细+]
2012/06/01 11:10: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慧目禅心 关爱众生—走进画僧慧禅(史国良)的内心世界
郭学文(以下现成郭):看你以前的照片,头光光的,脸胖胖的,挺像个和尚,是不是冥冥之中你与佛门有某种缘分? 慧禅(史国良):我觉得真的是有缘,我从小到大就没留过长头发,不是平头就是光头。而且儿时就喜欢合掌,表示谢意或是告别,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母亲打过我的手,说:怎么总像个老和尚似的? 别人都说我像和尚,我也喜欢别人这么说。我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在美术系当老师的5年中,敬礼一直学不好,有时连左右手多会搞混,后来干脆就不敬礼了,用合掌代替。在部队我得到表扬的不是画画,而是我的和尚头。因为学员们年轻,都喜欢留大分头、背头,首长一批评他们,就会拿我做例子,表扬一下。 郭:你是一位成功的写实主义画家,作品中表...
[详细+]
2012/06/01 11:07: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