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姜国芳作品选:《望子成龙》
我临摹列宾的《伊凡杀子》,其体会是列宾成功地运用人物表情传达各自内心复杂的情绪,伊凡雷帝要杀自己的儿子,面对生命垂危的儿子,内心极度恐惧而又惋惜的内心独白,通过他的姿态和表情及其准确地表现出来,这幅巨作无论是画面的构图,光的处理还是人物表情的刻画,以及服饰和道具的描绘,都非常成功。我很早就熟识这幅作品,通过自己亲自临摹,体会更加深刻。在这幅作品的驱动下,我一直想创作一幅类似的作品,在我创作《望子成龙》的时候,我脑里曾多次浮现过《伊凡杀子》的影子。虽然这幅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和手法上有许多不同,而我追求的是《伊凡杀子》中所含的力度和表现力。望子成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子为父命,子为母命,”以及宫廷中的父业子续的世袭制。在宫中皇后的命运,还有皇帝的前妃后妾,她们的最后归宿,都寄托在她们的亲生儿子之中,不仅可...
[详细+]
2012/06/25 11:24: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姜国芳作品选:《西园柔情》
《西园柔情》灵感来自安格尔的宫女肖象,尤其《大宫女》一画中所渗透的一种女性高贵、神圣、纯静的风情,而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女性题材的不乏有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这是永恒的题材。 《西园柔情》抽象意念概括的表现我对古典女性中不同的风韵,画中模特并非具体的女性,原形虽然取材于我周围现代女性,但我力于图摆脱现代文明在她们身上的烙印,把她们拉回到传统的文化圈中来。在她们身上寻找和追溯传统文化对她们的影响,或者说根本不去理会现代文明的那个部分,极力表现她们身上所特有的女性中传统人文的那一部分。这是我创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既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偏偏要去追溯传统社会中带有永恒性的那个部分。
[详细+]
2012/06/25 11:24: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姜国芳作品选:《被选进宫的秀女》
这幅作品一开始的构思是想画闺秀出嫁。人物是旧时期中国妇女,未成年就要出嫁,当小老婆,这种题材俄罗斯的画家有幅《不相称的婚姻》,德国的画家也有一幅画得很出色,画面出现有一老一少,对比很强烈。 这类现象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它反映的主题都差不多,而我只想在画面上不出现那位老态龙钟的新郎,因为那样有些一目了然。在中国少妇的命运是不确定的,今天是“常二爷”的媳妇,明天没准就是“刘四爷”的,这种就是所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可是后来我发现秀女更为贴近紫禁城这个题材,清代宫里每年要选秀女进宫,她们本是良家女子,天真、纯洁,虽没有荣华富贵,可她们至少可以自由点,到了宫里规矩就多了。她们地位不如太监,是宫里最下层的用人,这幅作品选定题材后,确定以秀女为主题,可创作中反复几次,我开始想...
[详细+]
2012/06/25 11:23:1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姜国芳作品选:《玉妃寒雀图》
中国女性往往被世俗的理念歪曲为下人、小人、贱人,中国的士大夫以正人君子的面孔来给女性很多不光彩的罪名。从孔夫子开始,中国的女性就没有好日子过,红楼梦中的女性遭遇,最集中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从来就是在男人的屋檐下生活,她们伟大的精神和尊严都被封建礼教扫荡而尽,这种压迫和束缚何时了? 《玉妃寒雀图》中的女性,是我想象中的玉妃,她高贵,自尊的精神,却在寒雀园中度过,这是巧妙的反衬,也是深刻揭示。华丽的服饰以及美丽动人的身韵,而面部却有难言的忧郁,这种深刻的表情只是生活在这种重重的压迫社会背景之中才能体会到。我想,那些生活在深宫中的女性每天的荣华富贵还不如一个农妇朴实而又自在。
[详细+]
2012/06/25 11:22: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姜国芳作品选:《御花园中》
大清盛世,有过许多前无古人后难来者的辉煌业绩,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时期。 在清宫帝后华贵生活是这一盛世的体现,画中的人物、服饰、背景充分体现了那一时期皇宫贵族们的心理状态,他们奢侈的生活,豪华的大院及华丽的服饰掩藏不住内心的孤傲。 我在95年去法国看到一些西方油画大师画的宫廷油画,像大卫特画的《拿破仑加冕图》还有安格尔的《大宫女》以及委拉斯凯兹的一些宫廷油画,他们描绘的内容大多是皇宫贵族。人物中,女性占主导,这些女性在大师的笔下赋有很鲜明的个性及独特的女性魅力。虽然大师各自描绘的角度不一样,但共同的一点是,赞美女性美。在中国,人们容易把赞美女性美视为媚俗,这是中国传统观念的一种误区。在这幅画里,以及其它的油画中,我尽量地去寻找我感觉当中的自然美,她们的体态...
[详细+]
2012/06/25 11:21: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姜国芳作品选:《远方的钟声》
画面中的人物是以我儿子做模特儿,在我的画中有许多是以他为模特儿的,如《梦》、《望子成龙》还有这一幅。这幅画起初,画面中还有一位人物后来取消了,原因就是夺了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一般的皇太子,也可想象成一些登基的小皇帝,其实这不重要,无论是什么角色,他都是像是笼中的鸟,被囚在狭小的天地,孩子的天性是自由、活泼和天真可爱的,可他被人们推上这个权力的顶端,一切都身不由己。在有些人看来,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有了权就有了一切,所以为了得到权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在我看来,权力同样能使人失去一切,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本性。清朝雍正夺权的故事就是因为权利的诱惑,、大义灭亲。雍正在归死前才发现自己原本不是这样,可当他意识到这点已走完了他的一生。 《远方的钟声》是表现末代逊帝的悲剧命运。他...
[详细+]
2012/06/25 11:21: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姜国芳作品选:《奏折》
这一幅不大的作品,可花费了我一年多的时间,而构思酝酿时间就更长。紫禁城的太和殿是最大的宫殿,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它是中国最高统治阶层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不论是登基、册立皇后、派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曾几何时,中国封建社会的23位皇帝都在此地登上宝座。殿内高大的建筑,华丽堂皇,内饰、外观都集中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比如说:金殿面阔八间,20丈,进深五间11丈,内外廊柱84根,彩画为双龙合玺大点金,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最高贵的形式,殿内有六根蟠龙漆柱,中间设有楠木漆雕龙宝座,左右对称的宝像,角端、仙鹤、香筒等陈设,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屋顶正中蟠龙金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宝镜,轩辕镜相传是中国远古时期的轩辕氏棗皇帝所造。皇帝高挂此镜,以示自己是正位皇帝,太和殿露台上摆设日咎,象征着授时。 这些建筑的...
[详细+]
2012/06/25 11:20: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为自己画画
收藏他的画的主要是欧美人,可能是因为他的合作经纪人是瑞士人,在国外的推荐多一些。还有一点是他的画接近西方古典油画,西方人比较通,而且画里有中国特点的美。 有三种画家,一是为别人画画,因为要赚钱糊口,要买房买车,画家不得不投顾客所好;二是为自己画画,自己要求能让自己满意,达到自己想达到的水准;第三种是为后人画画,就像凡高那样,也许不为时人所容,但留给后人的是珍宝。 姜国芳说自己属于第二种,一辈子的最大理想就是画出几幅满意的画,希望能像自己的作品《宫门》中的那个小孩一样,穿过重重宫门,留给人们一个圆满的艺术世界。所以,即使早年被派往简陋的仓库做木匠和钳工,也未能阻挠他对艺术的追求,他把自己80%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终于用10年时间创造出一个神秘...
[详细+]
2012/06/25 11:19: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自述
我最早认识紫禁城,并对这个古老的皇宫产生兴趣,大概要追朔到1966年的冬天。当时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国红卫兵大串联。由南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程才到北京。在进京当晚,解放军用军车把我们送往接待站。途经天安门广场,在夜色矇眬中我第一次看到紫禁城。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当时心情异常兴奋、激动。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并唱起《东方红》。整个汽车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如此;而我心里有另一种特殊的感受,那就是紫禁城在夜幕下,恍若天国。距离我们实际的生活环境太远,我有一种“陌生”“遥远”的感觉。紫禁城的神秘和梦境从此在我心底里扎下根,永远拂之不去。 1974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是让我走近紫禁城的天赐良缘。而1983年我家又搬到距离紫禁城只有咫尺之遥的什刹海,站在家中阳台,眺望故宫一览无余。我上千次去那儿,每次的...
[详细+]
2012/06/25 11:19: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大清皇后
记得创作《大清皇后》是在2005年的冬天,画室内没有暖气,平均室温是3度,恰过春节,家里的保姆放假,那是又冷又饿。而这幅作品尺幅比较大,画时一定要搭台子。为了省时,我用二个凳子站立上下。由于穿的衣服比较多,行动不是很方便,上下频繁,突然踩空,把凳子弄倒,我从大概二米高的地方摔了下来,画室是水磨石地面,摔下的时候大概休克了5分钟,当我醒过来的时候,脸部也流着血,后来又慢慢肿起来,左眼充血。到了医院,医生以为我与别人斗殴而致,我不会告诉他是因为画画而摔,只有苦笑置之。慈禧这会儿也从乾清宫的宝座走下,大概也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的这一跤与我不同,她把大清江山摔碎
[详细+]
2012/06/25 11:18: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