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激扬文字》《不灭的明灯》——杨之光创作访谈录之四
我画《激扬文字》和《不灭的明灯》,可以说这是农讲所创作的一个分支。画主席的作品一条线。对主席的评价,除了文革一段我对他的意见比较大之外,此前一段时间主席的贡献我一直是比较肯定的,特别是他对建国的功劳。你必须肯定这个,农讲所1926年以后到《不灭的明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观点,历史证明主席的指导思想是对的,他看得很远,他不怕现在是弱势,他相信总有一天会变成强势。主席这一点在思想上是成功的。主席的笔杆子很厉害。你看他以前写的文章,看他学生时代写的文章就好得不得了,是真的有才能。我有一系列关于主席题材的创作思路,也画了不少草图,到最后还是选择了《激扬文字》做概括。因为鸥洋有一个很好的素描稿,很完整,我把它变成了国画。这张画打响了,鸥洋有功劳,因为她的整体设计布局都很好,适合于国画的肖像画。这张肖像画...
[详细+]
2012/06/30 14:48: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花鸟、动物、山水、书法作品选 前 言
我所见到的传媒介绍及评价文章皆称我为“人物画家”,而这本小辑出现的却不是人物,而是展示着我另一个世界花卉、动物、山水及书法。如果要研究我的成长过程,我在这一方面所作的努力不可忽视。我在中学时代已致力于书法、篆刻、花卉的研究,临摹了不少海派画家的写意花鸟。广州艺术博物院出版的我的专馆画集,第一张就是一九四八年画的《英蓉斑坞图》。行家们说事隔半个世纪,这幅画仍然耐看。一九四九年我南下从高剑父习画,人门第一课即要我整木临摹日本的景年及梅岭两位大师的花鸟册。与五代黄签的《珍禽图》对我的启示一样,不论哪家哪派,首要的是必须先从生活中来。没有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也就不可能有表现事物的深度。在这一点,工笔与写意无一例外。意笔画是对生活的提炼,所谓“笔简意骇”,生活仍然是基础的基础。梅、兰、竹、菊画了一千年,跟着古人走,永...
[详细+]
2012/06/30 14:47: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画像悟道记
那是今年元旦的下午。蒋兆和先生的新居不好找,等找到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北京的冬天黑得早,我一看表,最多只能画一个半小时,这一个半小时“不成功,则成仁”。年近八旬、身体极其虚弱的老先生,如果万一画失败了,为我端坐一个半小时,我怎么对得起老师呢?也许是因为背上了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上阵,手上拿的那枝“大白云”好象比平时重多了,画起来不是太顺手。我先用十多分钟画了炭笔轮廓稿,刻画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又花了十多分钟。一看表半个小时过去了,等五官勾完线,太阳已经开始西沉,把画往远处一放,槽了!比例轮廓例稳稳当当,用笔也认认真真,但蒋先生那种特有的深沉、敏锐的神气则完全看不到,看来今天是非“成仁”不可了。按我通常的习惯,眼睛画不好,我就把画撕了重来。但今天描绘的对象却是高龄体弱的老师,他已为我端坐了整整一个小时了……蒋...
[详细+]
2012/06/30 14:46:2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桐柏淮源庙碑》
《桐柏淮源庙碑》,亦称《桐柏庙碑》,碑记颂扬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君修淮源庙功绩之事。原碑无额,有穿。隶书,十五行,满行三十三字,刻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一六三年),立于河南省桐柏县淮源庙。原汉碑久佚,传世本多为元代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吴炳重书,其子嗣昌再刻之碑。碑高一百六十八米,宽九十厘米。再刻之碑现立于河南省桐柏县招待所院内。 吴炳隶书虽佳,但终难睹汉碑之风貌。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中评道:“炳分隶颇有法度,而少汉人淳古之气。”杨守敬《平碑记》云:“原碑久佚,此为元至正四年吴炳重书。朱竹垞(彝尊)谓不及汉人古厚,固然。然自分法久亡,炳生千载后,独能力追汉魏。观其结体,虽不及汉人之变化,然整练可喜。故后人未见吴跋,多直目为汉刻。以余品之,断不在唐人下也。国朝(清)诸公皆未能及。”《桐柏淮源庙碑...
[详细+]
2012/06/30 11:14:5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从“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到“自成一家始逼真”——漫谈黄庭坚诗歌及书法创作
对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艺术主张历来褒贬不一,甚至贬多而褒少。王若虚云:“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把黄庭坚作诗说成是“剽窃”。纵观鲁直诗歌,那有剽窃之嫌?若把中国的文化传承、诗词的因革沿袭说成是“剽窃”的话,那么,中国任何年代的文化无不在“剽窃”前代。相反,“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包括诗词书画发扬光大的核心所在,在学习、借鉴、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创新,这正是古代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亦是书画创作的必经之路。这是每位作家和艺术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云:“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又说:“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人赋颂,影写楚世;魏之制度,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
[详细+]
2012/06/30 11:13: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观
“艺术是情感传达的中介,抒情性是艺术的特点之一。”一件作品的产生,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而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理解与评价,则是对作品再创造的过程。美国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即:首先以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简单描述的开始;接着进行形式分析,探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形式法则;然后作意义解释,进一步探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等背景要素与此作品的关系;最后综合上述知识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合理的判断。在意义解释方面探讨的是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主题意义。不同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体现着他们各自的理想、愿望、情感、尊严、教养、智慧、人格特征,具有鲜明的道德与价值倾向。我深知这正是美术学科人文性质的凸显,如能唤起观赏者欣赏艺术...
[详细+]
2012/06/27 18:00:5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探访天堂---我的香格里拉
面对着如梦似幻的香格里拉,我想,如果灵魂果真能出窍的话,那么我的七窍便是一支风笛的孔,我绝对听到了它的声音,那是一首只有我能听懂的歌。此次川藏采风,无数的感慨,无数的回味,都必将注入我的香格里拉之行,能领悟它的人,必将浴火重生。香格里拉,我的神! 2002年盛夏,我应好友方立新及成都国税局之邀,赴川藏、亚丁,朝拜向往已久的圣地香格里拉。 第一天上午8时从成都出发,途经卢定桥、大渡河,夜里12点到达康定县城就住。第二天,我们进发理塘。一路上,典型的川藏地貌和民俗风情唤起我八年前西藏之行的记忆,给了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然而,所有的欢悦渐渐地被高原反应侵扰。行驶在海拔4000多米的“沙漠王”越野车,似乎和我们一样缺氧,艰难地颠簸在大大小小的石子上。八年前,我曾有过两次西藏之行...
[详细+]
2012/06/26 16:34: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感悟
中国西部、蓝天、厚土、千山之父万水之源、肃穆的黄土、奔腾的黄河、纯净的雪域、骠悍的牦牛、浩瀚的戈壁,倔强的胡杨……这块光照千古的西域是我灵魂的起源。这块辽阔的土地哺育了我的生命更赋予我生命的激情。每当我走近她,自然的沉寂与勃发便融入我的灵魂深处,和着大地的脉搏共跳动。 师法自然,心生既法生这是生命的直觉,我挥动饱蘸深情的画笔,绘我心中这块永远的圣地。西部追魂——我生命的赞歌。
[详细+]
2012/06/26 16:33: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法无定法,非法法也”指引我走出一条西部山水艺术之路
被誉为千山之父、万水之源的中国西部,那里有浑厚的黄土高原、奔腾不息的黄河,纯净的雪域、骠悍的牦牛、浩瀚的戈壁、倔强的胡杨,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哺育了我的生命更赋予我艺术的激情,它的沉寂与勃发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我的灵魂,让我魂牵梦绕、不能自已。 师法自然,心生即法生,这是生命的直觉,我挥动饱蘸深情的画笔,绘我心中这块永远的圣地。 我生长在甘肃东部的崆峒山下。依山傍水,背靠崆峒山,面朝太统山,黄河支流泾河从固源的老龙潭缠绕着崆峒峡从眼前奔流而过。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从小就学会了砍柴、编筐打笼、采药的本领,对生我养我的土地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大学毕业,我立志要表现这块土地。我曾去过无数名山大川,也曾为这些名山大川激动不已。我阅读过历代画家笔下的山水,由衷地钦敬他们。但是,祖...
[详细+]
2012/06/26 16:32: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蒋志鑫-探访天堂
面对着如梦似幻的香格里拉,我想,如果灵魂果真能出窍的话,那么我的七窍便是一支风笛的孔,我绝对听到了它的声音,那是一首只有我能听懂的歌。此次川藏采风,无数的感慨,无数的回味,都必将注入我的香格里拉之行,能领悟它的人,必将浴火重生。香格里拉,我的神! 2002年盛夏,我应好友方立新及成都国税局之邀,赴川藏、亚丁,朝拜向往已久的圣地香格里拉。 第一天上午8时从成都出发,途经卢定桥、大渡河,夜里12点到达康定县城就住。第二天,我们进发理塘。一路上,典型的川藏地貌和民俗风情唤起我八年前西藏之行的记忆,给了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然而,所有的欢悦渐渐地被高原反应侵扰。行驶在海拔4000多米的“沙漠王”越野车,似乎和我们一样缺氧,艰难地颠簸在大大小小的石子上。八年前,我曾有过两次西藏之行...
[详细+]
2012/06/26 16:30:1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