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观点
捐赠画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以下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因录音技术及会场气氛导致很多语句未能录全或含糊不清,只能根据上下文关系加以疏理。同样,为忠实于座谈会的现场特点,对于不影响理解的用语习惯均予以保留。 ——编者 卢延光:今天我们很高兴来参加杨之光老师的捐赠画展。我们准备在艺术博物院设立杨之光老师的专馆,这个馆的规模也不小,准备长年陈列杨之光老师的作品。我们这个馆现在正在建设,就在麓湖前面,大概比省美术馆还大一倍,四万平方,里面还有关山月、黎雄才、廖冰兄、赵少昂、黄新波、赖少其、欧初,还有我们的历代珍宝馆,还有广东历代的藏品,还有油画的藏馆,整个规模在东南亚和在全国可以说是最大的。十万平方,市政府的决心也很大,看来整个中国的领导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今天,杨之光老师的捐赠也证明这一点,特别是我们市...
[详细+]
2012/06/30 15:03: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史画创作札记
第一次画革命历史画(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困难甚多,特别是表现领袖,更没有经验。学习了不少史料,仍然-不能全部解决我的难题。一系列的矛盾,有待妥善处理,如怎样创造领袖的形象、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问题。借来的一些毛泽东同志在1920、1925年……照的相片应该说是最可靠的根据吧!然而与我们心目中的毛泽东同志的形象却相距甚远。画得愈像照片,就愈不像。最后决定根据我对毛泽东同志的理解与印象来“创造”了。我认为以过去的照片作基础,宁可多一些现在的特征,也不可使观众一眼看不出是谁。1938年毛泽东同志与徐老合影的照片很有参考价值。毛泽东同志当时虽以教员的身份出现在学员面前,谈的又是一些严肃的革命的大道理,然而毛泽东同志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员,他平易近人,作风十分朴素,而他的语言又善于深入浅出,富...
[详细+]
2012/06/30 15:01: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中国画“四写”教学——摹写、写生、速写、默写在中国画系人物科教学中的意义
一、摹写(临摹) 学习传统首先要明确目的,然后还要讲究方法。目的不明确,为继承而继承,只能是抱残守缺,重弹老调,这样的学习在书斋中钻得愈深,就愈脱离现实。练了嗓子,就是唱不出时代之歌声,岂不白废?但如果明确目的,而没有正确可靠的方法去实现,那幺,学习传统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推陈出新当然就成为不可能的了。 作为学习传统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临摹”、作为国画教学重要手段之一的“临摹”,在国画系应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忽视。我国的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具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不承认这种特殊性是不对的。有的人喜欢戴了西洋的眼镜来看中国画,说这也不科学,那也不丰富。前面说过的某些学生在前几年选系不愿选国画,不得已学上了,也安不下心来,要求转系,也属这种错误...
[详细+]
2012/06/30 15:00: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中国画人物画的问题——在南京、上海的学术讲座
一修养与传统 我在上海世界中学念书时,兴趣很广,不仅酷爱书法,绘画,诗词,还是校剧团演员,演过曹禺、吴祖光的剧作。这些经历对我后来的绘画事业大有帮助。 演戏对绘画很有好处,画家构图就好象导演在调度舞台。我以前在舞台上接触的问题,在绘画创作上出现了。如何构图,如何通过设计动作来表现人物特征,既是戏剧又是美术。列宾就是自己做木偶,自己操纵演木偶戏。他的名作《查坡罗什人》后来被改编成歌剧,导演设计了许多舞台调度方案,最后还不得不照搬列宾的画面,因为列宾的构图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在中学里,我也喜欢诗词,学五言七言的旧诗,学填词。我现在画上的那些题诗还是那时打下的基础。后来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我又与几位同学一起组织鲁迅文艺社,请艾青等先生来讲诗,朗诵诗,这方面的修...
[详细+]
2012/06/30 14:58: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揭西 杨之光 国画家 广东
学习中国人物画专业的,学一点西洋素描有没有好处,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有的说有好处,有的说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学坏。说法不一。要立刻作出统一的结论,不可能,亦无必要。因为这是学术问题,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的学习经历不同,师承不同,方法不同,体会也必然不同。个人的经验中包括了真理,但个人的经验不等于真理,真理需要实践来检验。学中国画人物画的要不要学一点杯素描,也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来检验。中、西画与中、西医的关系有些类似,一个病人得了急性盲肠炎,西医给病人动了外科手术,病人救了,这是科学。但有些病找中医要两付去湿清火理胃的中草药,往往比吃西药片更有效,这也是科学。毋需去简单评价中西医哪个高明,但需认真分析中西医中哪些符合科学规律。好的就要学习,就要运用。吃良药有时会有副作用,但为了治病还是得吃下...
[详细+]
2012/06/30 14:57: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雪夜送饭》——杨之光创作访谈录
谈起《雪夜送饭》,其实是这么回事:当时我的处境是劳动改造。当时的劳动改造跟以后的牛棚式的劳动改造不同,当时的劳动还尊重知识分子。而所谓的“劳动改造”还只是一种劳动锻炼,并通过锻炼作为完成思想改造的一个环节。这次改造得比较彻底。那时候我在武汉的农场种了一年的棉花。那个艰苦是没法说的,应该说比农民还要艰苦。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吹面,都要下地劳作。累到每个人都要趴下了。还有就是当时我们劳动的地区是吸血虫最厉害的地区,一下水就容易感染。一感染就大肚子。当时我们受了自然环境以及吸血虫的威胁整整一年。 这张画是当时为农场的宣传栏画的。我们农场有一个墙报栏,那时候迟轲担任墙报的主编,他发动我们来宣传农场的生活。当时大跃进的气氛蛮浓的,不管形式,什么水粉啊,水彩啊,国画啊,你只...
[详细+]
2012/06/30 14:56: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杨之光:艺术要海纳百川 不能拘泥于一派
采写:本报记者李怀宇 感谢杨小彦先生提供支持 他曾在上海、广州、北京学习美术,主张要站得高一点看各种派别。 他的作品获过国际金奖,认为:“中国画要改革,前人没有做的,我来做”。 他致力美术教育,希望后浪推前浪,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面目。 在杨之光先生简朴的家中,不禁联想到吴冠中先生的家。杨之光笑道:“环境跟创作的关系不是绝对的。我画《矿山新兵》的时候是在9平万的房间,没有画桌,要把床铺拿走,放上一个画板,跪在地上完成作品。条件好,不一定画出好画,条件坏,也不一定画不出好画。”又主动谈起吴冠中:“老先生很真。他讲话跟一般人不同,语不惊人死不休,故意叫出一句让你惊一下,可是他真正的意思我懂。老先生的偏见是允许的。” ...
[详细+]
2012/06/30 14:55: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杨之光画语录
△毛笔这一工具好像一匹烈性马,你愈怕它,它愈欺你;如果你征服了它,它就是一匹好马,任你自由驰骋。 △有人说国画家也要“扬长避短”,但从学习的角度看,对这个“短”不应“避”,而应“克”。 △学了传统技法,当然应该到生活中去运用,但决不能套用。不是让生活来迁就你的笔墨,而是笔墨要服从生活,用新的笔墨去反映新的生活。 △明清以来,写意花卉能达到如此得心应手的程度,人物画为何不能?吸收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借鉴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经验,用居里夫人试验x镭的精神,反复地到生活中去实践,这个理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也是我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 △学人物画,这两方面的功夫都要做够:一方面要认真学好传统的笔墨技巧、创作方法以及画论著作;另一方面要学好造型...
[详细+]
2012/06/30 14:54: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浴日图》——杨之光创作访谈录
我在60年代创作的海军题材的作品有一组画,在当时的《解放军画报》上刊登。组画的名称叫《水兵在欢笑》。《浴日图》是组画中的一件。 当时怎么画这张画的呢?那时我带学生下部队,就是现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的郝学君当时那个班。我们下到海南岛的榆林港。我们去了以后,榆林港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情况。当时备战很紧张,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比较厉害,我为什么要带学生到那地方去?那是我第一次去,是为了找新的东西。传统的说法,认为一波三折能够发挥国画的笔墨。一波三折,无非是讲笔墨的变化发挥比较好,画小桥流水啊,得心应手,很生动。可是你画部队、画工厂就不容易了。从1962年以后,我找了一系列难题,包括去茂名。60年代我有一个总的意图是想有所突破。用擅长的国画技法来画不擅长的题材,把不擅长的东西变成擅长的东西,转化一下...
[详细+]
2012/06/30 14:53: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金花朵朵今何在,遍及苍山洱海边——从画“金花” 谈写诗
出于对电影“五朵金花”的好奇,我到了云南大理。一进白族的沙村,就看见一群嘻嘻哈哈的姑娘们在田里劳动,我大声呼唤着:“请告诉我金花在那里?”这一间竟激起了一陈笑浪:“同志,你别找了,我们都是金花!”,我还来不及拿起画笔,脑子里已涌出两句诗:"金花朵朵今何在,遍及苍山洱海边"。这种脱口而出的情况太多了,有时我真不知是先有画意还是先有诗句;它们融在一体,难解难分。我不是诗人,不像诗人那样严格地逐字推敲;当然我更讨厌无病呻吟。多情与自作多情只一字之差,可相距却十万八千里。 我学作诗是受中学时代语文教师顾佛影先生(大漠诗人)的影响。他上课经常让学生们与他一起吟唱他的诗作:“嘉陵江接长江水,长江一去三千里,到海不回头,回头即是愁……”全班同学与他一起摇头恍脑,渐人诗境。从此我就对诗产生了兴趣。有一次...
[详细+]
2012/06/30 14:50: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艺术观点
/导航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