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作者:张少康)
关于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的问题,我在1990年为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论集》第十九号所写的《先秦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一文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卷)》中均已有所论及,但是由于不是专论此题,所以不够充分。现再详论如下。 文学的独立和自觉始自魏晋的说法,自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中提出来后,现在已为各种文学史和批评史所通用①,凡论及此一问题的文章也大都沿用这个观点,似乎已成确凿无疑的定论,然而我认为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符合文学发展实际的。我在五年前就已经说过,鲁迅这个说法是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的。鲁迅在他的文章中曾说道:“他(按:指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
[详细+]
2009/09/09 15:52: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试论“稷下学派”、“稷下学宫”的真实性和确实性问题(作者:王锦民)
【内容提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根据流行的观点,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学术运动堪与战国中晚期发生在“稷下学宫”的学术活动相媲美,也没有任何一个学术流派能与“稷下学派”相提并论。但是,也没有一种学术现象或学术存在竟像“稷下学派”一样,其出现和存在的根据是那样的简单和薄弱,而其真实性和确实性却从来没有受到丝毫的再思考,遑论置疑性的考辨。本文则试图在这方面稍作探究,以期加深或确定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认识。 【关键词】稷下学派 稷下学宫真实性 确实性 一、问题缘起 始于春秋晚期思想界的“百家争鸣”,到战国时代更加炽烈,而在战国中晚期更是其发展的最高潮。从学术史角...
[详细+]
2009/09/09 15:51: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悲剧精神论(作者:寇鹏程)
一 中国悲剧精神?但是,首先,中国有悲剧吗?自从本世纪初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中说中国人没有真正的悲剧开始,此后又有一大批学者诸如蔡元培、朱光潜、胡适、鲁迅、刘半农等人都批评中国悲剧的不彻底性,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由于这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很多人不加分析地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使得“中国无悲剧说”广为流传,很多人提起中国的悲剧也立即就会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甚至对中国悲剧产生了一种轻视之情。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也成了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鲁迅: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简单化。最早提中国没有悲剧的有影响的人要算王国维了,当初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说,中国的戏曲...
[详细+]
2009/09/09 15:51: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作者:曹顺庆)
一、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及其美学思想? 19世纪,当德国古典哲学到达颠峰之际,当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称作是绝对真理之时,一股强劲的反叛思潮在德国开始涌动,这就是唯意志主义。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r)与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唯意志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唱反调,反叛西方文化理性传统的强烈意识;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教时,对把持着大学讲坛的理性派哲学家极为敌视,他故意把课程排在黑格尔上课的同时,欲与黑格尔竞争,遭到惨败后,愤而辞职。但叔本华深信自己哲学的价值,他声称自己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这种唯意...
[详细+]
2009/09/09 15:51: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作者:章启群)
----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的几个观点 艺术精神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譬如,中国画不同于日本画,中国古诗不同于日本俳句,不是它们的物质媒介不同,而是内在的精神不同。西方艺术也是如此,近代的意大利、荷兰、俄罗斯的绘画,人们都可以看出具有不同的精神。当然,东西方艺术精神的不同,则更是十分明显的。由此可见,艺术精神中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因此,探求这种艺术的精神不是一个艺术上的难题,实质上是一个哲学难题,一个属于哲学的美学学科研究所面对的真正对象。[2]因为,一种艺术所体现出的精神,不可能来自艺术本身,而应该是源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处的东西──哲学或宗教。[3] 中国艺术的精神是什么?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可以...
[详细+]
2009/09/09 15:50: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兼与杨春时先生商讨(作者:邓晓芒)
【内容提要】作者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认为在何谓实践、何谓超越、何谓生存、何谓审美这些事关美与审美的根本问题上,新实践美学既与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有别,又与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坚持“美是人对自身的确证”,“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拜读了杨春时先生发表在《学术月刊》今年第一期上的《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一文,感到双方真正的对话并没有形成起来,主要是文中所涉及到的不少概念讨论双方的理解并不一致。这也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术争论的通病,它...
[详细+]
2009/09/09 15:50: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究竟什么是中国美学?——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作者:章启群)
如果用时下的话来描述5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美学,称之为“美学热”,丝毫不为过分。甚至当下热门的经济学,也比不上当时的美学。学者们曾经宣称:“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完满的展现,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最高级的峰巅。”(李泽厚:《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美学在当时几乎成为知识分子的“全民话语”,远远超越了自身的学术界限(这还不包括姚文元之流的“照相馆里的美学”之类狗屁文字,而是仅就严肃学术研究而言)。从外在的现象来看,大学的美学课堂“站”无虚席,人们狂热急购美学书籍,美学论争随处可见,美学在中国产生了一种近乎宗教性的魔力。在这个背景下,不仅全国许多综合性大学设有美学课程和教研室,而且一般理工...
[详细+]
2009/09/09 15:49: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作者:楼宇烈)
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 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 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伦理精神,已为世人所广泛了解,且论之者在在皆是;而相比之下,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艺术精神的了解,则显得很不够,且论之者亦不多。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传统艺术的重要功能则是在陶冶性情、潜移默化之中以助理想人格的完成。因此,在...
[详细+]
2009/09/09 15:48:5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和谐论”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作者:陈炎)
周来祥先生力图通过“和谐论”的美学思想体系,用马克思的“唯物论”来改造黑格尔之“理念论”。但是,由于他没有彻底冲出黑格尔体系哲学的精神误区,使其不可能将唯物论和辩证法贯彻到底,而依然坚持了一条将历史逻辑化,将逻辑本体化的研究理路。对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是:作为理性观念的完整表达,“体系”的建构倘若不是开放的而是封闭的、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不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那么这一建构便难免会陷入“独断论”的精神误区。这种由黑格尔哲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引起当今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不可否认,在当今中国的美学界,周来祥先生确乎形成了一套属于他...
[详细+]
2009/09/09 15:48: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儒、释、道与李、杜、王(作者:陈炎)
内容提要:睿宗以后的盛唐时代,儒、释、道同兴并举,不分先后的局面不仅以皇帝诏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而且在诗歌领域中也得到了最为集中、最为充分的体现:道家、道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从山水诗派的崛起,到李白自由浪漫、壮丽夸张诗风的形成;佛教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从田园诗派的崛起,到王维平淡自然、素朴宁静诗风的形成;儒家美学思想则主要表现为从边塞诗派的崛起,到杜甫忧患黎元、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对盛唐诗歌美学流变及其繁荣原因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宗教、哲学与审美文化之间交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道家道教 儒家 佛教 李白 杜甫 王维 盛唐是经济繁荣的时代、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儒、释、道三足鼎立、多元并存的时代。处在这样一种特殊...
[详细+]
2009/09/09 15:48: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4406.ST.NETOS.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