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
一、禅宗精神与文艺美学的相通 近年来,已出现了一些研究和论述佛教和禅宗对文艺美学的影响的论著(注:例如有曾祖荫的《中国佛教与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王海林的《佛教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高长江的《禅宗与艺术审美》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黄河涛的《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丁明夷、刑军的《佛教艺术百问》,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年出版;陈聿东的《佛教与雕塑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等。),研究了审美的妙悟、虚静、言意、境界、形象、静观、直觉、想象、顿悟、灵感等以及禅宗对山水诗画、古窟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等的美学影响。 本文试图对禅宗在本体论、方法论上给美学有何启发、对我们建立和发展文艺美学有何重要帮助等问题...
[详细+]
2009/09/07 18:18: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本文为向“面向21世纪的电影美学理论研讨会”提交的会议发言论文,后收入即将出版的《电影理论:面向21世纪》一书) 对于电影美学研究来说,“电影美学”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就更不必说“中国电影美学”了。 尽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麻烦的理论问题,但是,只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和学术规范的问题才能恰当地提出来并且得到确定。很显然,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我们已经有了多么丰富的电影美学思想,电影美学的研究都不大可能卓有成效地展开(因为电影美学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提出这一问题的初衷,不是为了限制电影美学研究的创造性,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和发挥这种创造性。这一点,从学术研究的群体性...
[详细+]
2009/09/07 18:14: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美及美的本质的初步探讨
序 当人们流连于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之中,当你观赏一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的时候,当你沉醉于载歌载舞的丰收欢庆晚会之时,一种奇妙的美感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然而,美起源于什么,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一、美的本质之争:主观? 客观?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rdqu...
[详细+]
2009/09/07 18:11: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科学美感及其助发现功能
自然科学作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进而认识自然规律的理论与活动,在其认识过程中,充分显现与揭示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美的特质,这种对美的开显有赖于科学主体关于科学的美感,而这科学美感的存在又基于科学真与美的深刻关联。科学美感反过来又具有巨大的助发现功能,在科学发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基于真与美相关联的科学美感 科学美感的形成离不开真与美极其关联,这种关联的过程与环节无疑是非常复杂的,科学美感与一般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定的内涵与特质。 1.科学真与美的关联 作为探求真理的理论和活动,科学与真具有密切的联系。这里真指真理的真。作为对真的追求,科学旨在把握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在科学实践中,科学探索活动遵循合规律性原理,这合规律性意指主体的认...
[详细+]
2009/09/07 18:10: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请面对当下发言
由于脱离实际,特别是脱离我们当下所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的美学不仅面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以及人们精神状态的低迷、混乱等患上了“痴呆症”,处于“失语状态”,无法显示自己的创意、活力和新锐之气,而且由于无法进入和参与我们现时代的伟大变革,无法在这种伟大变革中显示自己独特的理论魅力及其实践意义,从而正在被我们这个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所抛弃。 美学要唤发生机,再造活力,提升自己,走向繁荣,就必须从现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出发,面对当下发言,美学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我们现时代伟大变革的浩浩大潮之中,深入到这种沸腾生活的内层和深处,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和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
[详细+]
2009/09/07 18:08: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及现象学的崩溃——从自颠倒色觉、实指定义和虚拟实在看
摘 要: 通过对颠倒色觉和实指定义的分析,文中得出结论:语言一致而感觉不同是可能的,“红”、“绿”等词是按外物反射光的性质而不是按感觉定义的;日常语言所描述的是外物自身而不是感觉构成的事物。虚拟实在假设支持而不是否定了上述结论。由此可以证明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包括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现象学彻底错了。 abstract:analyzing inverted color sensations and ostensive defini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people use the same language when they perceive differen...
[详细+]
2009/09/07 18:07: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实践美学:一次哲学运用上失败的记录
内容摘要:实践美学失败了。实践美学不是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而是错误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表现在:一、在解答“美是什么”的问题上机械、教条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二、在阐释美的根源问题上拘泥于现行哲学教科书,只讲物质实践,不讲审美实践,从而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固有精蕴,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高度和水准。实践美学实在只是中国当代一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上失败的记录。 关键词:实践美学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审美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 发轫于五、六十年代,形成于八十年代的实践美学,在我国当代拥有最大量的研究者和拥护者,其著作、文章也洋洋大观,难以计数。但尽管如此,象历史上所有的美学理论一样,实践美学也没有正确地解决和回答“美是什么&r...
[详细+]
2009/09/07 18:06: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简评“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美论
“美是什么?”两千年前伟大的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里提出的这一发问,自其被推上前台之日起,就成了后来的无数智者哲人一直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甚至穷毕生之力去寻找答案的千古之迷。然而,这几千年来的研究、探索却始终找不出一个理想的答案。但正因为如此,就更赋予这一提问以巨大而微妙的魅力,激发一代又一代人以多种角度、不同学科、各种理论去解答。 在西方,对这一难题的追问其实早在柏拉图正式提出之前,最早的美学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有所涉及,他们认为“美是数的和谐”。柏拉图自己则深感“美是难的”,并在之后由此提出“美在理式”——当“理式”施加到某件事物上面,...
[详细+]
2009/09/07 18:05: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对世纪之交美学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世纪之交,在美学领域,对人本质的理解没有获得什么实质进展,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没有得到正确、合理解释,“美是什么?”的问题被一些人有意丢开或无意放弃。这些情况严重地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科学建构和深入发展。当前,究竟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怎样确定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怎样面对“美是什么?”这个人类苦苦求索了两千多年的形上学问题?本人不揣浅陋,拟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不成熟的思考和看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讲:“美学其实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美学是关于人生价值的一门科学。”中国当代另一位著名美学家刘纲纪讲:“现代美学的发展表明...
[详细+]
2009/09/07 18:03: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人体器官不对称的美学秘密
对称似乎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或现象,而且它成为各种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建筑、美学、绘画等的基本理论和表现形式之一。为什么对称会产生美,传统的解释是,对称代表和谐、舒适、端庄,因而给人以美感。 但是,生物医学近来的研究却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人和生物都依赖于视觉与神经网络的传导感知认识世界,恰恰是对称的形体和外表、图象最能为神经网络感知,并在神经网络中留下深刻烙印。人的神经网络是一种自然的类似今天人们建立的因特网。 最初建立因特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那种传统的,按中央集权模式建立的,由上而下的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一旦中央网站遭遇打击和意外,整个网络就无法运转。建立一种四面八方都相连的无所谓中央网站的网络,在一旦遇到意外时,各地之间的联系...
[详细+]
2009/09/07 18:01: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