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文心雕龙义证•知音第四十八》(作者:詹瑛)
知音第四十八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详细+]
2009/09/09 18:18:3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文心雕龙义证•序志第五十》(作者:詹瑛)
序志第五十 孔安国《尚书序》:“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 本篇云:“长怀《序志》,以驭群篇。” 陈懋仁《文章缘起注》:“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谓其言次第有序,故曰序也。” 纪评:“此全书之总序。古人之序皆在后,《史记》、《汉书》、《法言》、《潜夫论》之类,古本尚斑斑可考。”如《吕氏春秋》之《叙意》篇,《史记》之《太史公自序》,《论衡》之《对作》篇与《自纪》篇,《抱朴子》之《外篇.自叙》均在后。至萧统编《文选》,钟嵘作《诗品》,乃将序提至书前。 本篇就是全书的自序。篇名所以叫“序志”,是作者通过这篇书序来表...
[详细+]
2009/09/09 18:18: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何谓“自然”(作者:陈嘉映)
有友人喜谈“自然本性”,一日,引庄子为证,说近日读庄子,始觉一篇逍遥游,并不曾嘲笑鼠目寸光,歌颂鸿图大志。大鹏有它的大活法,小雀有它的小活法。它们谁也没必要学谁,既然万物齐一,自然说不上哪种活法儿比哪种活法儿优越。大鹏小雀各依其自然本性生活。大鹏像小雀似的在树棵子间扑腾固然滑稽,小鸟非要背负青天图南冥也一样可笑。” 我们都知道,“自然”原先的意思不是自然界,而是如其本然。羊吃草,羊长毛,羊活上十年自然死亡,都是如其本然。羊吃肉,羊长翅膀,羊才活了一年却被狼吃了,这些该是不自然。可是细想,羊才活了一年就被狼吃了并没有什么不自然,因为狼吃羊,是狼的本性使然,不管那羊是一岁还是两岁。羊有羊的本性,狼有狼的本性。水的本性...
[详细+]
2009/09/09 18:17: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作者:童庆炳)
【内容提要】 “隐”与“秀”是刘勰提出的创作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以后才开始成熟的“意境”说的先声和理论准备。关于“隐”的含义,要用皎然《诗式》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以及司空图《与极浦书》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理解。它不单纯是语言的含蓄问题,实际上是意境的创造问题。“秀”所指的是作品中能“以少总多”的、“万虑一交”具有特征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在艺术上能把全篇上升到一个突出的境界。它不仅仅是警句,更重要的是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描写。“隐秀”的生成是...
[详细+]
2009/09/09 18:17: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叶梦得和他的《石林诗话》(作者:朱良志)
一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晚号石林居士,原籍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他是宋南渡前后的一个重要人物,历任重要官职,官至户部尚书。《宋史》记载他为政颇有清绩。知蔡州时,开仓赈难民,得罪同僚上司,险些丢宫。南渡初,两任建康知府,积极主张抗金,卓有功勋(《宋史·文苑传》卷四四五)。 叶梦得一生著述甚丰,他曾援引欧阳修的"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十分"两句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总集一百卷,有亡佚。他现存作品,属随笔性质的有《避暑录话》、《石林燕语》、《岩下放言》等,作品有《建康集》(诗集)、《石林词》,诗论有《石林诗话》(又作《叶先生诗话》),此外,还有...
[详细+]
2009/09/09 18:16: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的使命(作者:栾栋)
读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一书,第一个印象是其研究方法耐人寻味。它并没有钻故纸堆,并没有就史谈史,而是站在当代的角度,力图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一番重新阐释,为之注入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但作者又并非像极端历史主义那样,将历史玩弄于股掌之上,主观随意地加以解释。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角度,叶朗先生在序言中形象地称之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说法和做法似乎不够“新潮”。然而,不“新潮”的东西未必就是无价值的东西。正是依照这种“中庸之道”,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据此对备受称颂的西式现代化进行了质疑。 作者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和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中...
[详细+]
2009/09/09 18:16: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空山有人迹——读《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断想(作者:刘小枫)
一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当年对我颇为厚爱,常让我去她家,偷偷给我讲解《人间词话》。那阵子,外面“清理阶级队伍”的风声正紧。回想起来,老师对我厚爱,给我开“小灶”,皆因我一颗“红心”迷醉于古典诗词。 老师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一九四九年九月,她身在国外满怀激情,决意飞回大陆,在机场正好遇上刚从大陆飞出来的大学同窗同舍好友聂华玲女士。双方都惊愕困惑,对方何以要背道而驰。一场想说服对方的争论不可避免。当然,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各自东西飞了。聂华玲女士现在成了知名华裔作家,我的老师做了几十年老“运动员”。据聂华玲称,我的老师当年在大学里是出色的才女,文学才华比她要高。 几年...
[详细+]
2009/09/09 18:15:3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生活中的“闲心”---读张潮《幽梦影》(作者:叶朗)
张潮(1650 - ?),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幽梦影》是他的一部笔记,记录了他本人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其中很多段落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但也有一些段落直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人生总是忙忙碌碌。至少对多数人来说是如此。有时整夭忙得喘不过气来。人们创造生活,但往往不能同时享有生活。要能在创造生活的同时又充分享有生活,需要种种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的一种,就是要有审美的眼光。有了审美的眼光,日常生活中一些本来很普通、很常见的事物,就会变得很有情味。张潮说: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
[详细+]
2009/09/09 18:14: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大纲》(作者:李存山)
张岱年(1909—2003),中国现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字季同,别署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1928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毕业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助教。他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哲学体系,并写成哲学史名著《中国哲学大纲》,又参加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大讨论,主张抉择东西方文化之优长而进行“创造的综合”。 《中国哲学大纲》的副题是“中国哲学问题史”,写成于1935至1937年间,五十余万字。从“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说,此书是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之后又一部奠基性的著作。胡适写了半部中国哲学史...
[详细+]
2009/09/09 18:14: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我看《道家与中国哲学》(作者:张岂之)
凡180万字的《道家与中国哲学》,分为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和明清六卷。我浏览了6卷中部分重要章节,形成了下列一些印象。 一、先秦卷关于道家文化源头的考证、考辨方面有可喜的进展。作者重视史料,综合运用传统考据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地域文化学成果,一方面,鉴于“古之道术”之于道家起源亦如“先王之道”之于儒家起源一样重要,作者从《易》、《诗》、《书》及春秋史官志行出发,试图勾勒和描绘“古之道术”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对载藉失传的先秦道家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考辨和梳理;再者,作者提出了一个看法,即:淮河流域是“道家文化发源地”,这个观点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先秦部分诸子令人费解的说法...
[详细+]
2009/09/09 18:14: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