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回旋往复的意趣——关于宗白华美学的一封信(作者:叶朗)
托马斯•齐默尔(Thomas Zimmer)博士: 那天从您的家回到我的住所,又翻开我带来的宗白华的一本论文集《美学与意境》,找到宗先生谈中国入的空间意识的几段,反覆读了几遍,觉得有一些新的体会。(宗白华最早的一本论文集是《美学散步》,后来又出了两本,一本是《艺境》,一本就是我带的《美学与意境》,三本的内容差不多,最大的不同是《艺境》收了宗先生的诗,而其他两本没有收。最近安徽教育出版社出了《宗白华全集》,共四册,其中收集了宗先生许多未发表的手稿、札记。) 您的教授论文①的题目是讨论中国小说中的“远”的概念。这当然就和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有关。所以宗先生的书很值得您精读、研究。 宗先生认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
[详细+]
2009/09/08 17:54: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作者:王德胜)
宗白华以积年之功力探索中国艺术意境的奥秘,在这一领域独树一帜,为我们打开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大门。本文拟从宗白华的意境创构与人格精神追求,阐述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一 中国艺术美感力量的根本所在,是意境之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中国人创造、欣赏、诠释艺术的标准,也是中国艺术在世界艺坛确立自身独特地位的价值所在。然而,何谓中国艺术之意境?意境又是怎样的结构?多少年来,无数学者为此争辩不休。在纷纷籍籍的意见纠纷中,有一种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见解,即认为艺术意境就是“情”与“景”的交融,而其现代的和哲学的理论表述方式亦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降至近代王国维“境界说”,大略都是在这一点上做文章。思想的历史延...
[详细+]
2009/09/08 17:53: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拓展(作者:欧阳文风)
意境理论是宗白华诗学的核心部分。宗白华从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的诗学论文中,就触及到了意境问题,一直到晚年,都孜孜不倦地在意境理论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宗白华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就是“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由此,宗白华把意境研究当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1](P356~357)他尽毕生的心血,以深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和学贯中西的独特学养,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现代演绎。 一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的是,在宗白华那里,什么是意境?因为千百年来,关于意境的内涵一直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论者不同,时代有异,意境也许就会有相去甚远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中国艺术意境之...
[详细+]
2009/09/08 17:53:1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作者:徐迎新)
在现代美学史上,王国维第一个对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的内涵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阐发,使之成为他统观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创造。宗白华的“艺境”理论可以说是延续了这条思路,并且进一步将“意境”融会为统贯整个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现代范畴,以一个现代人的艺术理解,赋予这个古典范畴以新的生命。 一、 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 宗白华的美学有着浓郁的中国味道,进入他的美学就宛如走进了一幅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我们在他那里感受着中国,然而那已不是“古玩”的中国,古老的中国艺术蕴藏已经被他点化。早年的留学经历,西方思想与艺术的浸染,作为一种基本的背景,始终烘托着他的中国艺术与美学的研究...
[详细+]
2009/09/08 17:52: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现代意境研究述评(作者:古风)
80多年来,意境研究沐浴着现代文化的风风雨雨,虽步履艰难,但却一直进行着、发展着。下文将现代意境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加以述评。 1.现代意境研究的转型时期(1919—1950) 所谓“转型”,是指在以“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大文化背景下,意境研究的观念、方法和语言操作的转型。但有一个总的特点,就是对“新意境”的理论探求。这个时期的初期,由于处在新旧转型的阵痛之中,中、后期又由于战时形态文化的影响,意境研究呈现出戛戛其难的状况。约有32位学者,发表33篇论文。从研究的问题看,涉及到意境的内涵、意境与禅机的关系、王国维的境界说,以及诗...
[详细+]
2009/09/08 17:52:1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21世纪意境研究的基本走向(作者:古风)
21世纪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中国人民正在满怀激情、豪情和自信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站在世纪交接门口的中国学者,大多在忙于做着两件事,一是对即将过去的20世纪的各类学术研究进行总结,一是对于新世纪的各类学术研究予以展望。 意境研究也是如此。在前边的各章节中,我们对20世纪的意境研究已经作了较为全面、深入和独到的总结;那么,本节就再来谈谈21世纪意境研究的基本走向问题。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反意境”说予以清理。现将其代表观点列举如下: 孙绍振先生认为,“新诗在走向2000年”时,“意境的美学原则”会被一种“新的美学原则&rdq...
[详细+]
2009/09/08 17:50: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前意境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古风)
回眸20世纪的意境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意境的泛化现象比较严重。先是术语的泛化。意境在形成过程中,与意象、滋味、兴趣、神韵等术语,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或在内涵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从范畴学角度看,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美学范畴。有些研究者们忽视了这一事实,将“关系”无限扩大,甚至变成了“等号”。于是便把“意境”与这些范畴等同了起来,使意境成为无所不包的东西。这样就造成了“意境”操作上的泛化。即把“意境”当作标签,随意乱贴。这样又直接导致了意境内涵的泛化。据有人统计,目前学术界关于意境内涵的观点,至少有20多种。按说,经过近百年的意...
[详细+]
2009/09/08 17:49: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当前意境研究的几个问题——答王振复兼与叶朗、王文生商榷(作者:古风)
王振复教授提携后学,关心学术,撰写了《“意境”研究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刊于《复旦学报》2004年第3期)一文,就拙著《意境探微》(以下简称《探微》)一书提出了商榷意见。王先生的看法是严谨认真、言之成理的,而且这些看法也关涉到目前意境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诸如叶朗教授和王文生教授等人的一些观点,故撰此文一并作以探讨。 一、关于王昌龄的“三境”说 王文在判定我对王昌龄“诗有三境”说误读的前提下,提出了两点商榷意见: 其一、认为,《探微》将王昌龄的“三境”说看作是意境的三种形态,“是不合逻辑的”。“‘诗有三境...
[详细+]
2009/09/08 17:47: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意境内涵的美学阐释(作者:古风)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主于美。这是说,美是艺术意境的灵魂。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我们从美学角度阐释其内涵,就更能切入它的“本体”。 我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审美统一,是意境的审美本质,也是意境的美学内涵之一。 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有着悠远而优秀的传统。那绘制在原始陶器上的“人面含鱼”图,便是最早地宣布了人与自然审美统一的信息。它省略了人体的其它部分,而只取能够代表人类本质的“人面”;它也省略了鱼的眼睛、口、鳞、鳍、尾等部分,而只取其体征轮廓;然后由人面与鱼体构成一个“半人半鱼”的意境。从构图看,人面是一个圆形,分上中下三部分:上涂黑部分表示头发,中间的白三角表示鱼头;中为...
[详细+]
2009/09/08 17:47: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审美体验(作者:万书元)
体验是美学,尤其是艺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保罗·德曼就说过,美学的真正主题就是体验,是一种过程。[1]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欣赏、批评和传达的枢纽。没有体验,艺术的创作是无法想象的;同样,没有体验,艺术的欣赏和批评也是无法想象的。 审美体验是贯穿于创作、欣赏、消费及传播之始终的精神活动。艺术创造活动总是以审 美体验的启动为起始,但审美体验并不以艺术创作活动的完成为结束。从阅读和鉴赏的意义上说,作为创作活动的终结和成果的作品,实际又成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的起始,或者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审美体验的可能性。作品的艺术成就越高,它所生成和拓展的审美体验机会就越多,审美的空间就越广。正因为此,对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的本质的把握,已成为艺术美学的中心任务之...
[详细+]
2009/09/08 17:46: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