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中国美学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态学已取得长足发展并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情况之下。1994年前后,我国学者提出生态美学论题。2000年底,我国学者出版有关生态美学的专著,标志着生态美学在我国进入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之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部落时代、早期文明的农耕时代、科技理性主导的现代工业时代,信息产业主导的后现代。所谓后现代在经济上以信息产业、知识集成为标志。在文化上又分解构与建构两种。建构的后现代是一种对现代...
[详细+]
2010/01/05 10:44:4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建构另类现实性——论中华独立美术协会观念中的超现实主义(作者:陈庆 )
建构另类现实性 ——论中华独立美术协会观念中的超现实主义 陈庆 中国接触西方现代艺术始于上世纪初,彼时中国的艺术家有很大程度上,是经由日本的艺术活动来认识欧洲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派别和艺术大师。中国留学英法的艺术家虽然也有所成就,但就艺术热情和艺术活动及其影响来说,这段时期活跃非常的先锋艺术家,大多留学日本。可以这么说,民国时期最具先锋意识的两个现代艺术团体:决澜社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大多数艺术家,是在足迹未尝踏上欧陆,欧洲艺术风潮没有与本人发生直接接触,没有置入二三十年代欧洲本土内的先锋艺术语境情况下,经由日本中转来传播当时的西方现代艺术精神[1]。 本文的关注点落在1934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详细+]
2009/12/25 14:53: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道禅对儒家美学的冲击(作者:张节末)
正 文 】 一 中国早期的美学,以教化为其基本品格。远在孔孟以前,古代的政治家和宫廷的教 师们已经将礼教和乐教作为贵族弟子的基本教育系统地予以实施并且颇获成就。礼乐文 化或史官文化是一个连续的、在积累中前进的文化。原始儒家也不能例外,自称“吾从 周”的孔子只是接着商周两代将其礼乐文化提炼、进升为儒家哲学和教育学,美学是渗 透在两者之中的。孟子的美学以其养浩然之气的人格而显得极有个性,但其总的方向还 是与礼乐文化的善的目标和儒家的救世主义全然一致,也是在传统中的革新。荀子讲到 礼乐,这样说:“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 宁,美善相乐。”(...
[详细+]
2009/09/15 17:43: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登高望远,心瘁神伤 ——兼论中国文人的生命意识
【内容提要】传统的中国文人在登高望远之际,几乎都无法避免地会感到神伤心瘁。本文 通过详实的材料证实了这个命题的真实性,然后力求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原 因。本文认为,中国人渴求建功立业以期不朽的生命意识乃是这一情结的本质原因。但这 种情结之所以在登高望远之际,才有更激烈的表现,乃是因为“高”、“远”本身所具备 的两种对立的意味的催发,使登临者强烈地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从而悲从中来, 心瘁神伤。 【关 键 词】中国诗学/生命意识/登高望远 【 正 文 】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诗词歌赋产生于作者登高望远之际。诗人们或者 远上寒山,或者伫立危楼,总之...
[详细+]
2009/09/15 17:43: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后南唐时代的隐秘断章
章一 时代的超文本,一部斑驳锈蚀的历史线装书,缀满落英缤纷的时尚拼贴,被后现代主义解构得肢离破碎,散落成花瓣状的文件碎片,充溢着时代的阵列硬盘。 飞速旋转的硬盘,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裹挟着我们的时代,“一个迟滞涣散的时代。”蛰伏于文本内存中的历史病毒,用娇媚浅薄的微笑面具残忍地纂改了时代超文本的基本界面。 惊蛰之夜,喧哗和骚动溢满时代的公共主页,层出不穷的菜单上罗列着聒噪的信息垃圾,填充着公众话语的繁华空间。世纪末的夜晚境遇让我置身于这个纵情声色的浅薄游戏中,沉溺于狂欢的假面舞会,在软饮料的罂粟沉香中迷失目击痛苦的方向。 公众话语彻底消解了思想与语言的隐秘,将历史千年沉淀的隐秘遗产纂改为一种快餐性的互动游戏,裸露在一览...
[详细+]
2009/09/15 17:42: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何谓诗意生活--以厦门为例
一说到"诗意",眼下全中国的文化人几乎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海德格尔。被他老人家炒出来的那句名言"人诗意地居住",便定会浮现脑海,幻化如海市蜃楼。厦门人虽然被那蓝莹莹的海水整日围绕着,但却看不到什么海市蜃楼;海德格尔为何许人也,更是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厦门人很早就有"趁钱"(赚钱)意识,因为"趁钱"之需,他们很早就知道趁着海路"下海"(下南洋)。"下海"这个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历史左右不过十多年,但用来形容早在一千多年前厦门人的出洋经商,却是再准确不过:他们走的是海路,下的是商海。海路与商海有着同样的"趁钱"兆象,凶吉突降于风平浪静之时,祸...
[详细+]
2009/09/15 17:42: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浅谈诗和书法的自然美
在中国诗和书法王国里,“自然之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从钟繇的“天然”之美到苏东坡的“寄至味于淡泊”,从米芾的“平淡天真”到董其昌的“天真烂漫”,无不推崇自然之美。具不具有自然美,作品是真率的还是矫揉造作的,成为人们品评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说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本之于儒家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是孔子“过犹不及”和“诗教”思想之体现的话,那么,诗与书法的自然美则本之于老庄哲学。 老子反对一切伪饰,认为:“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这...
[详细+]
2009/09/15 17:41:5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妙观逸想:古代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及其意义世界(作者:陈德礼)
【作者简介】陈德礼,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惠洪所提出的“妙观逸想”、“自法眼观之”、“神情寄寓于物 ”三个命题,从心物相融的审美心理过程、内心领悟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艺术家所建构 的意义世界三个方面,全面概括了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基本特征。文章从方法论的角 度对其所包含的美学观念和理论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释。 【关 键 词】审美体验/境界/道/真/天人合一/妙悟/虚静/现量 【 正 文 】 “妙观逸想”是宋僧惠洪提出的审美体验的方法论原则,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一思想见于他在《冷斋夜话》中的一段文...
[详细+]
2009/09/15 17:41: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一次对话(作者:郭洪体)
X:喂,老兄,你好啊。多日不见,最近你忙些什么? L:这些天我沉浸于阅读宗白华先生的《艺境》,受益良多。宗先生的文章,可谓篇篇珠玑,值得反复地阅读。 X :那太好了!我今天来,就是想向你讨教一二。美学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学术史上,确实是一门显学,其重要性大概除了马克思主义和新儒家,再也没有哪一门“学”堪与之相提并论了。 L:你说的对。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二十世纪学术史,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美学一直有着生机勃勃的力量,占据着中国人心头的兴奋点。从世纪初的王国维、蔡元培,到三、四十年代的朱光潜和宗白华,再到建国后的两次美学大讨论、美学热,美学早已突破了单纯的思想学术领域。而且,美学作为一种精神已经从思想学...
[详细+]
2009/09/15 17:40: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论意境的审美生成(作者:黄念然)
目前对艺术意境的探讨主要是:或对其内涵加以界定,或对其结构加以剖析,或作心理基础之探寻,或作审美特征之描述,或钩沉其历史渊源,或爬梳其发展脉络;极少有人从艺术本体论高度来寻绎其诗本体性质。本文则试图从艺术本体论角度来阐释艺术意境的生成内秘。 在笔者看来,艺术意境乃是审美主体将对物与我(合而为意象)的审美把握(象之审美)加以聚合、融汇、内化(气之审美)而创造出来的意识性客体(境)在读者主观意识中复现的召唤性结构,这种召唤性结构在创造主体与欣赏主体双向的审美体验的交流中,直趋生命的本真之思与终极感悟(道之审美)。因而,从“味象”到“观气”,从“观气”到“悟道”,亦即从“象之审美...
[详细+]
2009/09/15 17:40: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