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理论
收藏基本常识:明清家具怎样鉴定
明式家具质朴简洁、豪放规整,清代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极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黄花梨木家具,又以桌椅、橱柜较多,没有镶嵌和雕镂,只有极少雕刻。明末清初由于黄花梨木匮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制作。紫檀木家具大件甚少,木材宽一般不过八寸,木材材质好,雕刻的较少,不做镶嵌。据行家介绍,紫檀木木种就有十几种,根据不同的材质,其价格差别较大,最昂贵的为金星紫檀。 清中期以后逐渐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家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红木作材料。酸枝木家具,大件较多,雕刻花样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花梨木家具也多雕刻、多镶嵌,并且近代产品多。明及清前期的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明朝在造型上设计出了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圆角柜、大画案等。清朝在延续了明家...
[详细+]
2010/01/22 16:26: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神眼”辨书画
古玩书画中,最难鉴别的是书画,连号称精于鉴赏的乾隆皇帝都分辨不清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真假,何况一般收藏者?因此,收藏鉴赏家用“神眼”鉴定书画的故事,尤为人们称颂。 国家级鉴定师刘光启被业内人士誉为“神眼”。早在 1954年,他就从一位老太太手中,收到过范仲淹书《尹师鲁二帖》中的一贴。他还从准备化为纸浆的故纸堆里,发现了明代沈周、文征明,清代金陵八家之龚贤、吴宏以及近代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书画作品。他在厕所发现六朝写经手卷的故事更带有传奇色彩。“文革”期间,他去天津西郊某厂的查抄物资仓库清点文物,中间去厕所方便时,发现墙洞里有一个泛黄的纸卷,他把纸卷往外抽了抽,没想到一下子抽出了一米多长,上面密密麻麻在写满蝇头小楷,仔细阅读...
[详细+]
2010/01/22 16:26:1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收藏新手如何淘宝 藏家修炼需要注意三步
古玩行曾流行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话,它不仅道出了古玩行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也显示出古玩的珍贵。但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被“真货不赚钱,假货吃三年”取代了。 正如疾病总伴随着生命一样,有古玩的地方就有赝品。造成今天古玩市场如此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鉴定技术停滞不前、严重落后,而造假技术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日新月异、不断提高。 现在,民间文物鉴定仍然停留在靠望、闻、问、切的感官鉴定阶段,鉴定的理论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借助的工具也只有一片用玻璃磨制的放大镜。难怪有些学者认为,我们的文物鉴定技术还停留在使用磨制工具的“新石器时代”。虽说民间古玩行中藏龙卧虎,但高手们多数是自娱自乐、孤芳自...
[详细+]
2010/01/22 16:25: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收藏家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从事红山古玉收藏近40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馆长任楠,最近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在收藏界被称为鉴别红山古玉的“任楠方法”。 据了解,任楠的“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是对史前古玉进行传统“眼学”鉴定与高科技鉴定并举。这12字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所谓“净”的对立词是“脏”,脏乎乎、干巴巴或烂得浑身都是窟窿是造假者惯用的手段;“熟”的对立词是“生”,也像人的成熟一样,可看到也可触摸到;“肥”...
[详细+]
2010/01/22 16:24: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如何收藏艺术陶瓷
工薪阶层收藏艺术陶瓷,首先,要量力而行。经济不十分富裕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型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 其次,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 再就是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有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可能是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
[详细+]
2010/01/22 16:24: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古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
与书画鉴定有关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较直接,有些就间接一些。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书画的鉴定,往往产生比较大的作用。 一、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 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对于书画的鉴定工作很有帮助。这些问题往往被某些作伪者忽略,假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问题。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册,《石渠宝笈》卷三之十六著录,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沈度书于春草堂。"考沈度元代至正十七年丁酉生,明代宣德九年甲寅卒,78岁。成化十四年沈度已死去45年了,所以这件字册不用看实物也能肯定是伪品。又如:明代姚绶癸《三清图》轴,清代方濬颐《梦园书画录》卷八之十五著录,款云"三清图,永乐五年岁在丁亥秋日写,云东逸史公绶...
[详细+]
2010/01/22 16:24: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古画的鉴别与欣赏
传闻拍卖张大千一幅《仿石溪》的山水,由于真伪问题,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法庭上双方各有陈述,因为买卖双方都具有专家的鉴定书。 画家作品的真伪确实很难判别,有的真中有假,有的假中有真,个别摹作,功力不在原作之下。比如宋代米芾,一代大家,但他也有摹仿别人的伪作。然而他也有被别人所骗的时候,有一幅《唐明皇幸蜀图》,他误鉴为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的作品,后人据年代推算,李思训早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四十年就死了,安能画此幸蜀之图。 当年张大千本人,也曾有过摹仿石涛的作品,颇能乱真。当时的前辈画家和日本专家,都曾被他骗过,此轶事画坛亦有传闻。 鉴别古画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明代以前的画纸,都有麻的成分,到了清初以后,就不见麻了。在折扇上作画,始于明代成化年...
[详细+]
2010/01/22 16:24: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名家书画保留节目与相对克隆伪品之辨识
在揭示过数种“相对克隆”造假法之后,此次我要做一个“特别提示”:有些书画名家有创作“保留节目”的习惯,它同“相对克隆”造假出的伪品在某些表面征象上有相似处,鉴藏界中人因此常常会“以真当假”或“以假当真”,造成谬误颇多,争议不断,望本文对收藏爱好者有所启发。 关于名家书画的“保留节目”,具体是指有些书画名家,对自己相对擅长创作的、或某篇某段诗文(书法家)或某题材(画家),在一定时间段内会作出数件甚至于几十件不等的、从笔墨到结体或造型甚至于连章法、幅式都很近似的作品。如书法家林散之书写毛泽东的一些诗词、画家关良画《西游记》中的&l...
[详细+]
2010/01/22 16:23: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本人鉴定必然正确? 有些画家会指真说假
在书画市场中,以假为真的赝品现象,颇有泛滥之势。如何判定书画作品的真伪,成了收藏者的最大问题。由于中国目前尚未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对中国书画进行鉴定,因此,部分收藏家便将请书画家本人鉴定作为辨别书画真伪的一个重要途径,认为书画家本人的鉴定结论必然正确。其实,事实并非绝对如此,甚至一种“指真说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书画家本人“指真说假”的原因有许多,从总体来说,主要分“无意识说假”及“故意说假”两种。 “无意识说假” 这是指书画家在并非主观故意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真迹认定为赝品。书画家与鉴定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擅书擅画者不一定擅鉴定。书画家本人虽然在书画...
[详细+]
2010/01/22 16:23: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墨的鉴赏及鉴别
随时代的需求,出现了观赏墨(即珍玩品)及礼品墨。墨历来倍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自宋以后,名墨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要求墨质精良,而且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门类,成为人们珍藏的艺术品。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诗句,正是这种风气的写照。这种玩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已达至纷然不可胜识的地步。这种丛墨注重形式变化多样,图案装饰新颖纷呈,也讲究外部装璜。多用黑漆描金匣储存,也有用金丝楠木或乌木做匣的,造型精巧,保存和携带安全方便。更有以木制成手卷式盒,表面用锦缎装裱。一边连接小幅书画,类同书画卷轴一般,非常别致。 鉴赏墨:如故宫收...
[详细+]
2010/01/22 16:23: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美术理论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