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理论
是双年展还是大杂烩?
来源 :《外滩画报》 导语:近日,第一届林州水墨双年展巡回到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近120 位艺术家参展。双年展的名头、“高峰论坛”的举办及“后文人”概念的提出,显示出策划方在操作上的“良苦用心”。 林州在哪儿?要是不上百度上搜一下,还真不知道。它在河南境内,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上世纪60 年代曾闻名全国的“红旗渠”就在这里。就是这个城市,推出了第一届水墨双年展。排在主办方前两位的,是当地政府和一个房地产公司。用当地媒体报道的话说:“双年展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是推出世界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各国各地重要的艺术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体育界的奥林匹克,或电影界的奥斯卡、戛纳……”这很可能也是当初策划者在说服...
[详细+]
2010/01/29 15:52: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刘庆和:私密的水墨和自然的生活(作者:张玥晗)
来源 :《信息时报》 和陈淑霞不同,刘庆和的作品,凸显了很强的社会痕迹,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笔下的世界更加怪异,人物的迷离、无所事事、慵懒,呈现出了一个虚幻的世态万象,策展人在策展前言中这样表述:“私密气息的画面背后则交织着对生存状态中所有困境的不安和焦虑。” 相比陈淑霞,刘庆和的作品充满了冒险性,在水墨范畴展开,却提供着当代的视觉经验,他一再尝试着用古老的水墨,来呈现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这一点,让观看他的作品的人,产生了很奇特的感受。 刘庆和:我觉得我有责任多做一些事情。 记者:这次展览的作品,从创作时期来看,好像都是你的新作? ...
[详细+]
2010/01/29 15:52: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水墨实验—— 一个由“ 出位”而重新“到位”的精神文化之旅(作者:皮道坚)
一 在我们这个愈来愈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已不太容易找到像 “ 水墨问题 ” 这样纯粹的中国问题。 “ 水墨 ” 、 “ 水墨画 ” 或说是 “ 水墨艺术 ” 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在我们这个急速市场化、世界化的时代,还算得上是某些本土价值观的最后载体,它提醒我们注意文化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存在方式来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培植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重要的是它还关乎我们的民族文化进入世界文化格局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 水墨问题 ” 之所以中国,而且纯粹,是...
[详细+]
2010/01/29 15:51: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写生为大(作者:何昌林)
三十年前,我在家里挂了一幅自己画的很幼稚的山水画,就是那种把山画得高耸入云的常规山水画。一天,一位不是画画的朋友看后说:“山水画从来都画得爬都爬不上去。”这句话至少提供了两点信息:一是山水画的样式从来都大同小异,惰性传承;二是山水画作为境,险恶大于近人。这句门外汉不经意的一句话,一直刺激我思考一个问题:山水画的意义在哪里? 后来,在与大自然亲近的不断写生过程中,逐渐明白:写生为大。 我们有必要重温北宋画家郭熙提出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为得。”我特别欣赏这几句话,是那样平易而隽永,足可以作为后世画家的...
[详细+]
2010/01/29 15:44: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促天地于一瞬 挫宇宙于笔端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云翻一天墨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著名书画家王广涛的书画创作,却是在磨炼了三十年后才凌空出鞘。因此,他一亮剑就光芒夺人。 那是2006年10月,第九届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国贸中心隆重开幕,来自美、日、韩、俄、法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各地的一万余件优秀艺术品纷呈争艳,为开放的中国构筑起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就在这次展会上,王广涛听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的教诲:“一个有真才实学的艺术家,要走出理论的沙龙,要经得住世界以及各界人士的评价。”为此,他怀揣着一颗探视世界的心,带着自己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登堂亮相了。 每个人创造美的能力...
[详细+]
2010/01/29 15:42: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当下中国画创作患了文化贫血症:中国画 谁来画?(作者:吴林田)
来源 :《文汇报》 文汇报最近刊文说,当下中国画创作患了文化贫血症(见4月10日《文汇报》鉴藏版)。岂止是中国画创作?其他美术品种也有如此现象。岂止是当下?分明已贫血了许多年。 相关: 作品非洋非土 当下中国画创作患了文化贫血症吗? 贫血的原因何在?缺文化,所以叫文化贫血症。贫血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四肢乏力,头昏眼花,干什么都没劲。但奇了怪了,那些患了文化贫血症的画家们却如打了鸡血似的,画得更欢,卖得更贵,活动得更多。 现在的某些国画家们,嘴里说着传统,一下笔,传统不知跑哪里去了;嘴里喊着师造化,已经好几年不出门,光忙着在家里数卖画的钱,所以“颇具规模的中国画画展里,有相...
[详细+]
2010/01/29 15:25: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海高考作文引书法界热议 学生练字别学郑板桥?(作者:王蔚)
来源 : 《新民晚报》 高考上海卷作文引出书法界、教育界专家思考与建议—— 郑板桥以“非隶非楷”自创“板桥体”。这段史料因刚刚结束的上海高考被列为语文作文题而被广泛议论。有意思的是,这个作文题竟也引来了一些书法界与教育界人士的“另类”思考——有必要提醒青少年,千万别以为“歪歪斜斜”地写字也能成为书法“大家”。 一笔一画写端正 今年上海卷作文题要求考生评述“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的&...
[详细+]
2010/01/29 15:23: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书法大赛引入“绿坝”是辱没斯文(作者:许石林)
来源 :《广州日报》 比赛,说起来是“尚贤”,其实谁都明白最终会落在“尚钱”的实处,“尚钱”就不会有好书法。 一则新闻:第三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作品的征集评选近日启动。在前期的评选工作中,针对近年书法展送展作品中的“代笔”现象,评审小组将进行严查。参赛作品如被怀疑代笔,书家将被请到现场测试,如未到场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就是说,从本届开始,兰亭奖评审机构要为参赛选手设一个防止、杜绝假冒的“绿坝”。这说明以往是有假冒及“代笔”的、让评委们很烦恼、让...
[详细+]
2010/01/29 15:23: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古代高端仿品最易迷人眼 (作者:李斌)
来源 :《京华时报》 【藏品描述】红釉粉彩碗一只,高约4.1厘米,直径7.8厘米。直口,口岩描金,红釉地,地子上绘满细密的卷草纹,卷草纹上有两朵盛开的花朵,色彩以黄、绿、蓝为主。碗内壁纯白,圈足,足底有带蓝色方框的“乾隆年制”的双行楷书款。 【藏品来源】藏家罗先生是在一本拍卖杂志上看到这只色彩鲜艳的碗,当时正是2008年春季拍卖正要开始的时候,业余喜欢瓷器收藏的罗先生希望在经济危机之下,能从拍卖会上“捡”到好东西。当这场拍卖会预展开始的第一天,罗先生就一大早赶去看实物,被这只碗的色彩造型和工艺深深吸引,决定拍卖会上一拼。当时这只碗的估价是50万元...
[详细+]
2010/01/29 15:21:3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古书画收藏不可盲目(作者:牟建平)
来源 : 《世界新闻报-收藏与投资专刊》 自2008春拍始,国内古书画拍卖行情大有升温之势。先是恽寿平《载鹤图》和八大山人《瓶菊图》突破3000万元大关,八大山人的《个山杂画册》以2352万元价格成交,唐寅《自作诗卷》也超出了千万元。在经过一两年的沉寂后,古书画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笔者认为,古书画升温有两大原因:当代艺术品一路飙升,价格明显过高,一些买家转而进入古书画板块“避险”;个别知名度较高的古书画名品上拍,刺激了买家购买欲望。但是,古书画收藏切不可盲目,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片面追求名头 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吸引眼球,动辄打出宋元大家或“明四家”旗号,但拍品...
[详细+]
2010/01/29 15:18: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美术理论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