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理论
解析南禅寺出土茗壶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袁志洪)
1991年,无锡市南禅寺基建工地的数处古井中发现文物,无锡市文管会、无锡市博物馆闻讯后前往作了现场调查。经观察,这些古井均为无井砖之土井,具有明代水井的特征。其中,妙光塔北侧百米处一井中出土有:紫砂壶(失盖)一件,该壶肩平、底平呈鼓形;无把、肩部饰银锭式四系;器壁较薄,器里留有中腹接胎痕;胎质较粗,内杂粗细不一的黑色颗粒;还可见飞釉泪痕(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有陶罐一件,广口、口沿成流形;深腹、腹稍圆;贴附双条形把(宜兴羊角山古窑址曾出土此种双条形把标本);器壁较薄,显均匀,底面可见大片烟垢焦痕。有明正德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茶盏一对,器形作压手杯式,饰折枝三果杂宝纹。有汲水陶瓶二件,其中一件肩部压印佛教“卍”字符号。这种口小、底足小,瓶身卵圆形的陶器,民间俗称“韩...
[详细+]
2010/06/22 14:55: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浅谈紫砂圆器壶体造型的创作设计——顾绍培
宜兴紫砂圆器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造型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调整、演变、发展,蕴育成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 紫砂圆器造型的完美,主要反映在圆器壶体造型的完美形式上。一把上好的紫砂圆器茗壶,无论是整体、半圆、椭圆等等形式,均需要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赏心悦目,以及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韵律、对比等等,通过形式来体现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理论美感。所以,在泱泱茗壶世界中,将简练的几何形圆器造成经得起众人挑剔的上乘之作实非易事。前辈艺人在创作作品时主要是用眼光、凭经验,直观、偶然地确立壶型的轮廓线形,达到紫砂术语上所说的“登样、称势”的感觉,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缺乏...
[详细+]
2010/06/22 14:54: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大师论陶]紫砂的本体语言 吴 鸣
紫 砂 的 本 体 语 言 吴 鸣 人们经常谈论到紫砂传统,到底何为紫砂传统? 近段时间,脑子里会常常出现这样一个词:紫砂的本体语言。开始是模糊的,后来似乎越来越清晰。它的出现,可能同我平时的创作倾向、思考有关。所谓传统,我想一定程度上是指紫砂的本体语言及其扩展。 从艺多年,重诗文书画及现代陶艺。因从业之故,对国内外陶艺一直较为关心。看多了,便有了一些梳理和想法,觉得国内外、各产区各有特点。国内各产区都有自身的传承,材质不同的,差异就大些;材质相近的、相同的,差异就小些。国外陶艺,除了一部分日用器皿形制及其延伸,题材有某种传承借鉴外(在烧成、原料处理、制作手法等方面保留、发展了一些现代陶艺所需要素),比重较大的是偏重于观念形态思维的陶质作品,它们...
[详细+]
2010/06/22 14:53:3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宜兴紫砂印——略谈鼎朴紫砂印探索与研究
综观宜兴紫砂陶艺的发展,正是由于它能吸引工艺以外人士的直接介入,即古往今来的书画家、文人学者、收藏家参与设计、制作,这些介入既丰富紫砂的造型设计,又使得装饰手法不断进步。最近,年青的鼎朴>紫砂陶刻艺术的探索,并在宜兴久住。他用二十多年积累的修养,以治印的方法装饰紫砂,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期间有缘多次来吾陶庄交流相叙,并送来他出版的作品集。静观鼎朴金石陶艺,从中见到他紫砂陶刻领域里,执着、虔诚的投入和埋头超时的艺术探索与创作,这些正是现今青年所缺少的精神,可敬可佩!鼎朴初到宜兴进行紫砂陶刻创作时,紫砂印章的发掘、弘扬作了专题的探索实践,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社会影响。如今集稿赴印成书,这是 紫砂史上头一朝,也填补了印章史上的空白,相信此书出版对紫砂印章的提倡及推广,一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往我也见到...
[详细+]
2010/06/22 14:40: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试论紫砂壶艺借鉴性因素的应用 鲍玉美
紫砂壶艺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的精湛,除了其特有的地域材质和独具的成型手法,还在于壶艺的广采众长,在借鉴中不断地丰富表现形式并深化其精神内涵。 与雕漆和丝等传统工艺门类相比,紫砂壶艺始终往下植根百姓生活,向上牵手文人雅士,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从紫砂壶艺的初创到不断成熟完善,紫砂壶艺正如海纳百川,乃有大成。不同于传统工艺的强大的复制功能,紫砂艺壶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完善的,而连续的垒加与重构的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是借鉴性因素的发挥。 “宜兴之壶,从来好尚古朴”。而众所周知的是,紫砂壶艺较石器、玉器、青铜器艺术要晚得多,就是在陶瓷史中也是个晚辈,因此,可以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为紫砂“输血”。明代徐友泉擅仿青铜器入壶,传世之作有仿古香三足壶、...
[详细+]
2010/06/21 17:05: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试谈紫砂壶艺的造型美 张守智
紫砂器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的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陶工创制了不少精练别致的壶样,这些设计都蕴含着很多美学观念。所以紫砂壶的造型美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题目。 重心与稳定性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感。紫砂壶为求使用及创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圆形或对称的形体,这种造型都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并落在壶底的中心点,所以壶底的大小就在视觉上影响壶的稳定性。此外,壶体的肩、腹部位的变化,也影响着整体造型的重心和稳定性。如壶体比较矮,底部较大,造型重心就下降,在视觉上增加了造型的安稳或压重感。又如壶体较高,底部较小,造型的重心就沿中...
[详细+]
2010/06/21 15:22:3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设计紫砂果盘造型的体会 何道洪
设计要急生产之所急,造型要有利于生产。这次果盘设计,是我们下厂后厂里提出的设计任务,要求立即拿出样品。在风格上要求新颖大方,适合轳轳车压坯成型或冲压坯成型;成本不宜高,价格要适合一般购买力水平。针对这些要求,我首先决定放弃原课堂上设计的拼盘造型,对新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果盘的规格,进行设计构思。设计造型力求简洁大方。为适合轳轳车压坯成型或冲压成型工艺以及修坯简匣的要求,果盘外轮廊线从口、腹到底、足交接过渡都用曲线,不会产生压坯时压不足的缺陷。对于石膏模的浇注以及延长使用期也较有利。为便于端拿,在果盘口部设计了一条折边,以棱角分明的直线为主,线条的曲直对比增加了造型的生气。 在局部处理上也从有利于生产、与整体既统一又有变化的前提出发,口盖结构开始打算采用嵌盖,后来经过仔细思考改为扣盖...
[详细+]
2010/06/21 12:13: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苑奇葩话紫砂(选摘) 何道洪
近年来,紫砂热经久不衰。人们通过对紫砂文史资料和出土、传世紫砂器的不断研究和考证,不仅有所克服史料上的缺陷和记载上「语焉不详」的记载等不足,而且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紫砂的认识,并掀起了收藏紫砂、研讨紫砂艺术文化的阵阵浪潮。可以说今天的紫砂已不再是披着神秘面纱的东方红色瓷器,她那独步艺林的飒爽英姿和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堪与闻名中外的国之精粹──瓷器并驾齐驱,鼎足而立。明朝林古度有诗叹紫砂壶:「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揩摩在人手」。本文拟从古人给予的这级台阶曲径探幽、漫步紫砂艺术圣殿,并发拙见,以遂平生所愿。 (壹) 话紫砂,首当其冲要追溯她那历经四朝的千年发展史,才能一睹我们先人们在荆溪一隅自出机杼所开启的紫砂艺术之先河。 与近万年的陶瓷史相比,紫砂...
[详细+]
2010/06/21 12:11: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何道洪
紫砂陶艺发展至今,已是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本人有幸通过「广种薄收」,也终以一种鲜明的特征备受人们肯定,荣幸之余,不免欣慰,毕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些年来,我的定位或者说我的壶艺追求,借用北宋苏轼所言,就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实绩如何,敬请各位评说,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感想、我的创作。 一、将豪放遒劲引入壶中 本人1958年开始师从王寅春先生学艺,后又得裴石民先生教益。承继两位老师细腻精致的风格,我的作品也曾以工致、灵秀、飘逸而见长,有些作品近乎明壶,有邵文银、陈用卿诸家的遗风,但缺少一种阳刚、力度和遒劲。而纵观几代壶艺的沉积,横看诸家风韵的发散,或精巧灵秀,或古朴浑厚,或巧拙互现,或雍容华贵,难见豪放、大气、遒劲力度之韵。 ...
[详细+]
2010/06/21 12:11: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紫砂开拓略谈 何道洪
各位紫砂朋友:繁华欢欣的气氛,伴着绚烂多彩的鲜花,给中国宜兴第四届陶瓷艺术节,缀上了节日的盛装。值此激动人心的氛围里,我厂紫砂研讨会,也隆重地召开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各位紫砂艺人的探索、追求和开拓中,宜兴紫砂事业必将更进一步的腾飞。借此一隅,预祝我厂紫砂研讨会圆满成功,并借此成为开创紫砂新局面的第一步。从古至今,紫砂艺海,后浪推前浪,且以供春壶开始,奠定了紫砂造型风格的基础,又是光素器和花塑器的母体,后人承此进一步的涉进,出现了闻名着世的「曼生十八式」,将砂壶造型风格立下了一个发展前进的蓝图。 后经前辈艺人的不断探索开拓,终于开创了今日这样的一个鲜花烂漫的紫砂天地,艺术海洋。紫砂艺术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潜力的工艺美术。生命潜力的强盛,就在于它的不断发展,不断突破。其...
[详细+]
2010/06/21 12:10: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美术理论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4406.ST.NETOS.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