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理论
紫砂花货美学价值观探析--顾顺源
紫砂花货(仿自然形态制作的壶具,后同)是享誉世界的宜兴紫砂庞大体系中的一个主要分支。紫砂壶本是用来泡茶的器具,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一件实用品来对待,其价值也就只能和众多的可作为泡茶供人使用的器皿相差无几。可由于紫砂壶材质、造型、功能、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尤其是赋予美学理念,使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和艺术欣赏功能相得益彰,通融兼备,于是紫砂壶作为一种工艺艺术品的存在,身价倍增自是理所当然的了,特别是仿自然形态的花塑器作品,倍受世人珍爱,成了炙手可热的艺术欣赏品和收藏工艺品。 笔者现围绕紫砂花货的美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艺术价值,并结合自己的花货创作实践,论证紫砂花货的美学价值观。 一、仿自然形态使紫砂花货造型更具美的感染力 紫砂壶造型形态主要有以方、圆为主体的几何形光素器,有将形体...
[详细+]
2010/06/23 14:22: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浅谈紫砂盆艺造型的设计
紫砂花盆是紫砂工艺陶中的主要工艺品种之一。由于具备了天然优良的材质性能,适宜于各种盆栽艺术,早在明清就闻名于世。从紫砂古渡盆之名贵到曼生盆的文化品味,历来受到盆栽爱好者的竭力推崇。 历史上关于紫砂盆的记载资料极为少见,至今只能看到大量古今紫砂花盆的实物佐证,如上海植物园、扬州红园、苏杭等地植物园,为了对这一古老的艺术品种进行继承发扬并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笔者就从事紫砂事业四十余载,其中为造制艺盆就达二十年之久,因此就紫砂艺盆造型的设计谈一点体会与认识,供同道与盆艺爱好者参考并祈望得到读者的指教。 一、掌握花盆口面的形式构成 紫砂盆艺造型大体分花盆与盆景盆两种。花盆一般以三尺口围的类型系列成套,盆托连套,从栽培植物功能需要出发,同时又为便于搬运,口面一般以漂口为多。可...
[详细+]
2010/06/23 14:20: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谈紫砂壶器型的几个审美范畴
中国的手工艺制造业,起源很早,有籍可查的大略可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就是小手工业者。工艺品的产生当然首先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人们通过口手相传,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既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使用者或观赏者得到审美的愉悦。宜兴紫砂壶正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 综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紫砂工艺正是沿着这两条道路在探索和发展,一方面无数的紫砂艺人在壶的制作技术上不断创新,比如从金沙寺僧和供春的捏制坯胎、挖空内部成型到时大彬的拍身筒、镶身筒成型法;从前人的入缸烧壶到李茂林的匣钵封闭烧法。这些技术的进步无疑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用的基础上,艺人们也在如何使紫砂壶更具审美艺术性上孜孜以求。我觉...
[详细+]
2010/06/23 14:17: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创旧”与创新的辩证法 作者:顾晓鸣
在全球创新的时代,提出“创旧”的命题,已经不是一个耍嘴皮子的讨论了。刚刚开幕的冬奥会意大利都灵的开幕式再一次继雅典之后,展现了通过“创旧”来创新的杰出创意。今天,横亘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面前的任务,与其说是“追赶世界新潮”的创新,还不如说是如何以创新精神来“创旧”——发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全人类感受传统中国的味儿和新世纪前所未有的新意。正是全球化的创新之潮把每一个民族都“催逼”上一条不“创旧”就不能的“创新”的文化之路。 据悉,印度人已为瑜珈的知识产权而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从韩国的《...
[详细+]
2010/06/23 12:08: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探索紫砂壶的造型美
紫砂器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的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陶工创制了不少精炼别致的壶样,这些设计都蕴含着很多美学观念。所以紫砂壶的造型美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题目。 重心与稳定性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感。紫砂壶为求使用及创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圆形或对称的形体,这种造型都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并落在壶底的中心点,所以壶底的大小就在视觉上影响壶的稳定性。此外,壶体的肩、腹部位的变化,也影响着整体造型的重心和稳定性。如壶体比较矮,底部较大,造型重心就下降,在视觉上增加了造型的安稳或压重感。又如壶体较高,底部较小,造型...
[详细+]
2010/06/23 12:07: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于紫砂艺术的历史,文化,传统介绍
其一,水中,急出除之,元气复已。 其二,砂壶砂质传热缓慢,保温性强,提握抚摸不感炙手,且有健身作用。 其三:紫砂壶胎具双重气孔结构,冷热急变性好,寒天注入沸水,不会胀裂,温水炖烧、烹蒸无需担心开裂。 其四: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真是久且色泽光明。 其五:紫砂壶易吸茶汁,内壁不刷而无异味,壶经用久,增积茶锈,定量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锈经生物化验内含灰黄霉素成份,有消炎清毒之作用。 其六:紫砂壶形制又有高矮之分,按茶沏泡之理,高壶宜泡红茶,红茶在焙制中是经发酵,不避深闷,高壶沏泡更香浓。矮壶宜泡绿茶,绿茶在焙制中未经发酵,不宜深闷,故扁壶泡绿茶则保持澄碧新鲜的色、香、味。 其七:用壶、养壶、壶面不可涂油,用壶不可用口直接对壶...
[详细+]
2010/06/23 12:06: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紫砂学术的琐谈
玩紫砂、玩茶器,大多兴致所至,盘桓消遣,移思休闲,破闷解乏,寻趣找乐…… 倘做一本正经的慎重求知、严谨考证,反而可能失去原本的情趣与本来的意义。但要步入高端收藏,必然触及其专业与学术。否则只能停留浅显,一辈子也不会进步。专业与学术的见解,更不受阶级、等级、资历、疆域与年龄等诸多限制,能者为师,惟才是举。所以有必要:重点探讨,大家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完善“已知与未知”的紫砂方面的专业知识。希望大家在丰收物质收藏的同时,也取得专业上、精神上收获的双丰收,真正达到“陶冶性灵”。学术探讨,决非一人之力而能成就;需要大家热情参与,不吝赐教,切磋砥砺,去伪存真而渐臻。紫砂研究,昔为小道,虽有文人参与,官宦相扶,却终难成器。而今盛世,紫砂天下...
[详细+]
2010/06/23 12:05: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方壶创作管见—兼谈造型和泥料
造型离不开线条。线是点的延伸,两点规定一条线段,数线段相围即成面,数面相结就形成具有三维空间体,从这一原理出发,就构成了方器制作基本要素。正如音乐只有八个音符、七个调号,几种拍子,作曲家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特定环境的深刻感受,经过艺术加工,把高、低不同、时值不一的音符巧妙地组合起来谱写出具有各种感情色彩的乐曲一样,我们也可以线的组合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方器,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方器世界。 方器,简括地说是几何造型为主的紫砂艺品。她造型的完美,主要表现在其壶体造型之“形”上。一把好壶,不论是长、方、正方体、梯形、六方形等等都要求各部位的谐调统一,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谐、对比适度,通过形来表现高于自然形态的艺术美。否则就谈不上其工艺价值,而只能论为一般的盛茶器皿了。先贤们在创作时,主要以...
[详细+]
2010/06/23 12:04: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再次探讨紫砂壶起源——北宋紫砂记
自明朝起,紫砂壶渐流行于世,明代有名的金沙寺僧和供春也成为人们记忆中较早开始制壶的人。 那么在明朝以前呢?众所周知的是,事物的起源和发展,必然有一个过程,而为文人们所喜欢的紫砂壶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呢?现当代对紫砂壶的起源一直有所争论,有人直接引用明朝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其记载金沙寺僧创始了紫砂壶。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发现,并证实了宜兴紫砂宋代已有,可经研究分析羊角山出现的壶身也和宋代点茶所用的器具大相径庭,紫砂壶并不适合点茶之用。而又有人认为宋代便出现了紫砂壶,依据便是宋人的几首诗。 现在我们不管众人如何纷扰紫砂壶的起源,重新来梳理紫砂起源的轮廓。我们可以先这样称呼紫砂壶在宋朝扮演的角色:紫砂饮茶器具。 紫砂饮茶器具在历史上露面的时候,是在北宋。宋代盛行点...
[详细+]
2010/06/23 12:03: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紫砂艺术的美学观念
在我国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实而质朴,瓷器丰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质彬彬。在世界上,宜兴紫砂是独具特色、独具风格、独树一帜的。紫砂陶器器皿或平中见奇、或华而不奢、古朴典雅、干奇百态,堪称为陶瓷艺术品类之佼佼者。因此,从文化艺术角度而言,宜兴紫砂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 紫砂艺术的美学特征,深沉庄重。赤、橙、黄、绿、紫之五色混合调配,包含了世间一切色彩,也包容了各类陶瓷的审美意蕴。得天独厚,形然自成,砂而不涩、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细而不腻、质坚如石、意味隽永、思古追今,入静融性。正是基于这深层的、色泽浓重的肌理效果,带给常人难以言传、心意合一的审美心理,人们才几乎无不以紫砂为器具之极品,使用之、欣赏之、品玩之、收藏之、研究之,或视如拱壁,或爱不释手、津津乐道玩味于无穷。 紫砂艺术的...
[详细+]
2010/06/23 11:59: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美术理论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4406.ST.NETOS.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