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趣闻
>
不带图
考古:中华文明5000年源头已初现轮廓
中华五千年文明真不真? “文明探源”考古现轮廓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已开展10年有余。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对本报记者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源头已初现轮廓。 揭秘早期中华文明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5000年的历史。 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追述,其中还有不少神话的色彩。根据这些记载,也很难全面地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历史,更无法判断当时的社会...
[详细+]
2012/07/17 22:14:54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刘扬
河南发现隋唐大粮仓:储量够8万人吃1年
经考古专家半年多的考古发掘,浚县黎阳仓其中两个仓窖终于揭开神秘面纱。7月15日,现场考古专家向记者介绍,这座依山而建的古粮仓,距今1400多年,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 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1年11月,浚县文物旅游局聘请文物钻探队,对文献记载的黎阳仓所在的大伾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经过三次考古勘探,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 2011年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黎阳仓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发掘黎阳仓大小探方25个,探沟4条,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清理出大型建筑基址3处,仓储坑2个,墓...
[详细+]
2012/07/17 22:13:1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刘扬
谷歌纪念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诞辰150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的骄傲,虽然他的作品当时曾经因为过于“色情”而饱受争议,但现在他的作品在拍场动辄以几千万的价格被买家追逐。今年正值他150年的诞辰,就在奥地利热火朝天的庆祝其150年诞辰的时候,谷歌也在最近通过自己的方式纪念了这位杰出的艺术家。 在谷歌的搜索首页的logo上,谷歌设计师把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吻》结合了进来,正在深情拥吻的一对恋人成了Google的字母“g”。 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吻》是他在1907-08年间完成的,这是一幅广受好评的杰作。金片、银箔的使用使画面熠熠生辉。在金色背景下,一对恋人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热烈深情的拥吻。男人的双手充满爱意地抱着女人的脸亲吻,女人闭着眼睛,沉浸被爱的幸福中。画面让人感到的是温馨、浪漫、和富有...
[详细+]
2012/07/17 22:12:25
来源:
新浪收藏
编辑:
刘扬
末代皇后婉容大婚配饰惊艳台湾
翠玉雕出一个“喜”字。它曾是清末代皇后婉容最可炫耀的身份标识,实现了她作为“国母”的虚荣、骄傲与梦想,同时也承载着她和末代皇帝溥仪曾经的一段恩爱与温馨。 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皇家风尚——清代宫廷与西方贵族珠宝特展》中,有80多件展品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其中首次公开亮相的清末代皇后婉容大婚佩饰——“透雕双喜翡翠坠”和御用首饰“珍珠凤凰发簪”惊艳台湾。 昨日,记者采访了先行从台湾回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并看到了婉容大婚时戴配饰的多张未公开照片,以及大婚时鲜为人知的故事。 珍贵配饰 在台湾展览至9月9日 婉容大婚佩饰“透雕双喜翡翠坠”和御用首饰“珍珠凤凰发簪”作为记者会的开箱展览,一发布便惊艳全场。展览时间将到9...
[详细+]
2012/07/17 22:09:18
来源:
东北新闻网
编辑:
刘扬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给土匪当军师
今年是国画大师张大千诞辰110周年,艺术市场再次掀起“张大千热”。2009年春拍结束后,有人做过统计,仅香港苏富比(微博)、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微博)、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微博)5家拍卖行就一共上拍了张大千作品157件,成交总额达1.06亿元,平均成交率高达83%。日前,在《纪念张大千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风堂画集》主编屠际春的帮助下,广州日报记者在上海对张大千的二女儿张心庆进行了独家采访。张心庆透露,她的新书《我的父亲张大千》将于明年年初由中华书局(微博)出版。 祖母订禁烟禁酒家规 父亲输了《曹娥碑帖》订戒赌家规 张氏家族有三条家规——禁烟禁酒禁赌,初犯者先行劝告,再犯者赶出家门。直到现在,张氏家族的后人仍然恪守着这三条家规。张心庆告诉记者,禁烟这...
[详细+]
2012/07/17 22:06:52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辑:
刘扬
无与伦比的剪纸艺术
LisaRodden是澳大利亚女艺术家,她的剪纸艺术并不是特别复杂,但却有一种朴素和简约的美感。虽然看似简单,但也是艺术家精心规划、完美手工作业的结果。每一个切割、折叠、细致流畅的镂空线条、颜色和光线的配合都是出自精心设计。简单的剪纸,就这样变成了让人心仪的艺术。
[详细+]
2012/07/17 22:05:42
来源:
新浪收藏
编辑:
刘扬
台湾1969年纪念币主角被找到
本报讯1969年,台湾当局为了响应增产运动,推广农业机械化,发行一元新台币纪念币。硬币上驾驶耕耘机的19岁少女陈命珠现年已62岁。她说,当“代言人”对她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非常高兴可以参与台湾农业转型的历史。 陈命珠当年不到20岁,在农机公司任职。因为加入四健会,被万丹农会推荐参加妇女农业机械班,是班上最年轻的学员,因此学会操作耕耘机。在当时全都是男性的农机公司中,年轻的陈命珠成了最耀眼的亮点。 当时台湾农民耕作正由人工转型为机械操作,一次偶然机会巧遇当时的“粮食局长”李连春,为了让农民可接受现代化的机器,向农民传达“连小女生都会用”的观念,每次“粮食局”到台湾各地推广农业机械化,都“指定”陈命珠参加。 当年陈命珠到各地示范如何操作耕耘机,为农民排...
[详细+]
2012/07/17 22:04:50
来源:
收藏快报
编辑:
刘扬
摩尼教在泉州传播历史见证
这只刻有“明教会”三字的黑釉碗(见图),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胎质较粗松,斜腹,胎浅灰色,施黑釉,介于陶与瓷之间,碗内壁阴刻楷书“明教会”,为当时明教教徒定烧食具。 该碗是1979年在草庵附近考古发现的,现藏于晋江博物馆;同时出土60多块黑釉瓷片,其中13块残缺瓷片分别可见“明”、“教”、“会”字样,1982年、1984年在磁灶大树威古窑址又相继发现明教会黑釉瓷残片,与草庵出土的黑釉碗一模一样。可见草庵的黑釉碗系出自磁灶古窑址,为明教会统一烧制的食具(参见黄世春著《从明教会碗的出土试论福建摩尼教兴盛之年代》,晋江文管会1987年编印《磁灶窑址》)。这些遗物的发现,说明摩尼教当时人多势众、组织严密、宗教活动频繁;同时表明晋江一带作为摩尼教传播和活动中心曾经一度鼎盛和辉煌,以至要向...
[详细+]
2012/07/17 21:59:53
来源:
收藏快报
编辑:
刘扬
80年前火车票现身武汉
这是一张80多年前的老火车票,勾起了人们对火车的回忆,也见证了平汉铁路的百年历史。 (本报记者王震万凌实习生侯若桑何辰核实)昨天上午10点,记者见了这张老火车票的主人许先生。他拿出的这张旧车票,只有邮票大小,材质像牛皮纸,一面中文,隐约可见平(汉)铁路、北平、汉口、票价贰拾肆元、快车等字样;另一面是法文,也可见北平的法语“peping”字母。 许先生说,这张票是他从武汉收藏市场上淘来的,当时夹在一本旧书里。他从票价上分析,这张票年代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记者和许先生一起找到二七纪念馆万副馆长。他说,该馆主要展现二七大罢工斗争的历史,不收藏火车票,也没见过这种车票。他介绍,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又叫平汉铁路。1898年起,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随着1905...
[详细+]
2012/07/17 21:54:13
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
编辑:
刘扬
新疆库车工地发现古钱币遭哄抢
中广网库车7月16日消息(记者吴卓胜通讯员聂万州陈伟)新疆库车县文物局今天在一处棚户区建设现场抢救发掘出大量窖藏古代钱币,经初步判定,此次发掘的钱币为东汉至两晋时期,距今约1700多年,是该县考古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经发掘清理,初步可判定古钱币用麻绳栓牵封装在一个长75厘米,宽40厘米,深30厘米左右的陶管里,属东汉至两晋时期居民墓葬陪葬品,墓地位于龟兹故城,由于年代久远陶管已破损,大量古钱币散落到周边5米范围内。 据施工方介绍,在该县萨克萨克街道棚户区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在开挖地基至4.5米时突然发现大量古钱币,引起了众人围观及部分群众哄抢。县文物局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往现场,与当地派出所、施工单位共同保护现场,并及时收回被哄抢的钱币。 据悉,此...
[详细+]
2012/07/17 21:46:58
来源:
中国广播网
编辑:
刘扬
上一页
1
...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下一页
艺术趣闻
/导航
全部
环球
名人
收藏
拍卖
科技
鉴赏
文物
市场
建筑
文化
历史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