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趣闻
>
带图
故宫藏品秘闻:吴道子《神仙图》曾被当废纸
吴道子线描《八十七神仙图》局部 资料图片 据香港媒体报道,北京故宫临摹画家及鉴赏家张瑞根日前在一次讲座中,讲述了故宫藏品很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比如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原本曾被人当废纸等。 宫廷画家须为进士 据《大公报》报道,张瑞根表示,由于书画较难保存,加上战乱,中国宋代以前的名画,很多都是临摹品。如要鉴赏唐代画作,可从绢本质地鉴赏,因为宋代以前的绢本质地较粗糙,画在“帛”上,很难画到很精细的线条。 他又指出,历代宫廷画家,都必须是进士级,考全国三十六名之
[详细+]
2010/07/15 10:20:5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一幅画被嘲笑35年 今被鉴定为梵高真迹
一幅被世人嘲笑是“假画”达35年之久的凡·高风车磨坊(LeBlute-finWindmill),如今终于能够“咸鱼大翻身”,被鉴定的确是真迹,最近开始在荷兰的凡达西美术馆展出。 这幅描绘巴黎风车磨坊风情的画作,1975年被收藏人汉宁玛独具慧眼,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但由于汉宁玛的声名不太好,加上这幅画的人物尺寸又比凡·高一般画作大上许多,被世人讥笑是假画。不过汉宁玛死后25年,经仔细鉴定,最近确定是凡·高真迹。 凡·高风
[详细+]
2010/07/15 10:19: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新中国美术60年:为历史留影 名作背后的故事
董希文《开国大典》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一系列文艺活动中,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承办的“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格外引人注目,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有超过10万人次的民众观看了这些作品,新中国美术得到了一次大普及。而且这次参观者的结构有很大不同,有许多新的受众,比如海军、陆军的官兵等。外国人和外国的新闻媒体前来观看和采访的也有很多,他们想借此来观察新中国60年发展的轨迹,了解世界美术史的中国气质。因为这些作品遴选了全国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的名作计
[详细+]
2010/07/13 10:53: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陈逸飞的“冤假错案”:画的是哪里的桥?
在古镇周庄,几乎每个导游都会说,画家陈逸飞一幅以双桥为主题的油画,印上联合国邮局发行的首日封,引起世人瞩目,周庄从此走向了世界。从1985年初到现在,二十几年中只有极少数人见到过这枚首日封,媒体也不再予以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日封上画的是古镇锦溪的一座石拱桥。这笔“冤假错案”,始作俑者却是我。 1985年元旦,我当时在昆山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工作,在一个新年联欢会上,遇见了文管会的程振旅先生。他告诉我,陈逸飞一幅描绘周庄双桥的油画《故乡的回忆》,由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收购。哈默在去年
[详细+]
2010/07/08 16:16: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纪念画家平山郁夫:敦煌为他准备了人生画廊
入选日本第四十四届院展的作品《佛教传来》(日本画)平山郁夫 绘 在平山郁夫的建议下,日本政府援建的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编者按: 本月初,平山郁夫辞世的消息让敦煌这片绿洲和莫高窟九层楼都笼罩上一片悲哀。平山郁夫为保护敦煌所做出的巨献,是每一位敦煌人,或者说是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在心的。为此我们专门请敦煌研究院的赵声良博士撰写此文,纪念这位为保护敦煌倾心尽力三十载的一代日本大师。以敦煌为一生绘画题材的平山郁夫,相信在天之灵也一定继续护佑着这片圣地。 第一次见到平山郁夫的绘画,那是几年前,平山郁夫为日本药师寺绘制的新型壁画公开展出,同时,在东京举办了一个展览,展示了平山郁夫多年来在各地画出的写生、速写,以及色绘作品。印度月光下...
[详细+]
2010/07/08 16:09: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关门弟子回忆史树青的“捡漏”生涯
今年11月7日是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缅怀先师的史树青关门弟子荣宏君,不禁想起先生的一些奇闻逸事—— 史树青的“捡漏”生涯 在中国收藏界,史树青的名字象征着权威。由于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史树青享有“国宝”之誉。但不论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是家人、保姆,皆称史树青为“史先生”。这一称呼反映了他朴实的人生。 “鉴藏少年独名家” 8岁时,史树青跟随父亲来
[详细+]
2010/07/08 16:06: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素描53岁塞林格与19岁少女梅纳德的一段情缘
塞林格的素描肖像 塞林格画像 塞林格的一封信,改变了一个美国少女的命运。那时候,18岁的乔伊斯·梅纳德,刚刚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她的照片也登在同期报纸的封面上。她的文章和她的照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出版商、杂志社编辑、新闻节目组、电视脱口秀制片人甚至是好莱坞的信件,成堆地涌来。塞林格的信件让梅纳德喜出望外,两个人很快就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在一封又一封的通信中,塞林格不断地恭维梅纳德,说他是多么喜欢她的文章,但同时他又提醒梅纳德说,没有人会关心她的才华,她必须对形形色色的人群保持警觉。 很多年以后,当梅纳德撰写《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那本书的时候,她重读了当年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她感到了震惊,震惊于文章中...
[详细+]
2010/07/08 15:55: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李苦禅:毕生搜集金石拓本
颜真卿书法三册题跋 李苦禅是公认的国画大师,也是独具面貌的书法家。他的书画作品具有浓郁的金石之美。 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李苦禅纪念馆、李苦禅艺术馆主办的“苦禅金石缘——李苦禅先生收藏金石碑铭拓本与题跋展”3月24日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之一,此次展出的金石碑铭拓本与题跋展品近百件,作品的时间跨越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明、清数个朝代,力图让观者从这些珍本
[详细+]
2010/07/08 15:49:2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大画家李苦禅吃力气饭王府井“客串”洋车夫
今日的“洋车夫”雕塑 王府井是北京的名街,在此街上驻足并发生点儿故事的名家也大有人在。比方说大画家李苦禅就是一个。如今,李苦禅的画儿幅幅都是宝。可李苦禅当年苦的是人家不认他的画儿,为了维持求学和生活,只能从事一些最简单的出卖劳动力的苦力活儿。 那还是在1923年,李苦禅寄住在现今连影儿都找不着的慈音禅寺里。每天到北京艺专去听课,还要赶到齐白石家学画儿,全靠家中寄来的一点钱,钱寄得稍微晚一点就连红薯、大饼也得断顿儿。也许是“苦禅”这个名儿赋予了他善于在困苦中挣扎、奋斗的气质吧,有一阵
[详细+]
2010/07/08 15:30: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盘点大师们的人体艺术:大师和他的女模特
·据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一直以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以人体为拍摄对象,而裸体艺术也越来越流行。《生活》杂志精选出了18张图片,里面不仅包括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也有普普通通的裸体模特。 ·时过境迁,人体摄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欣赏。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会光顾影楼拍一套人体写真集,用来留住自己青春的映象。艺人通过出版全裸或半裸的写真集出名也成了一条捷径。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是--“永恒的美”。 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是美...
[详细+]
2010/07/08 15:27:3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艺术趣闻
/导航
全部
环球
名人
收藏
拍卖
科技
鉴赏
文物
市场
建筑
文化
历史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刘红选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