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艺术技法
分辨和把握色调的主要途径
一幅优秀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独特色调倾向的,那种杂乱无章、各自为政、无调性的色彩作品是不会引起人们的美感的。 在一组静物中,我们如何感受或“找到”这种色调呢?色调是指在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在写生训练中,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例如:我们首先感受一下静物的背景,衬布与物体之间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衬布的色彩倾向与主要静物的色彩是协调的还是对比关系。如果衬布与主要静物的色彩属同类色系的范围,那么它们就基本决定了这组静物的色调倾向,占据画面主要位置大面积的衬布颜色就构成了该画面的主要色调。静物的摆布与组织,通常是在以大面积的具有某一色彩倾向...
[详细+]
2010/01/23 11:14: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色彩的观察与调配
如何才能表现出对象的色彩关系、色调和色彩美感,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观察方法,和颜料调配规律。色彩观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孤立起来看局部的错误方法;二是从整体比较着色彩相互的关系中,认识色彩个性与倾向的正确方法。前者,观察的效果,会使有区别的同类色画得完全相同,失去色彩变化与丰富的美感。所以在色彩训练的过程中,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是首要任务,整体观察的方法,也即通过比较去认识色彩倾向的方法。比较,即比色彩与色彩之间色相、色性、色度、冷暖的区别。孤立起来观察色彩还有另一种不良后果,如观察一块白色衬布的色彩,盯住看局部,白色衬布可在你视觉中显现出蓝、黄、紫、绿等多种色彩因素,通过调配,这个复色肯定是灰暗不堪的脏色。如果把这块白布与其他物体联系起来比较着观察,它的色彩就会非常明确易辨,可以画出鲜...
[详细+]
2010/01/23 11:14:2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色彩的使用方法
根据各种绘画颜料的性质,色彩的使用,大致可以归纳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重置和色彩的并列三种基本方法。 1.色彩的混合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色混合...
[详细+]
2010/01/23 11:14: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水彩画早期在中国的传播
1.西洋画之摇篮--土山湾画馆 1843年上海开办商埠之后,从此外国教会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自由,他们为了扩大宗教宣传,办起各类学校和工艺场所,"土山湾画馆"就是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于19世纪中叶开办的,画馆是土山湾工艺场的一部分,工场制作圣像、雕塑等宗教工艺品,画馆则专门培训绘画人才,可以说是在我国最早建立起来的传播西洋画的场所。画馆由法籍教士传授擦笔炭画、水彩画、油画等,这个画馆存在了80年左右,据1907年画馆出版的《绘事浅说》、《铅笔习画帖》等教材来看,教学程序严格,课堂作业以临摹范本为主。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文化性质,但对中国的西画教育起到了启蒙作用,是有所贡献的,徐悲鸿在《新艺术的回顾与瞻望》一文中,称土山湾画馆为"西洋艺术的摇...
[详细+]
2010/01/23 11:13: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早在明、清时期,随着欧亚文化的交流,西洋绘画传入我国,由于水彩画是以水融合透明颜料而绘制,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重彩、半工写和水墨画颇为接近,因此成为中国易于接受的画种。作为中国历史上水彩画的开始传播,那是清末民初的事情,当时我国国民教育接受西欧和东洋影响而形成的新学制,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水彩画教科书,在先辈水彩画家热心的倡导下,水彩画这一新的画种,逐步在我国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进步青年东渡日本或赴英、法学习绘画艺术,在李铁夫、刘海粟、徐悲鸿、倪贻德等老一辈画家的创建下,中国专门的艺术教育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水彩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出现了专门从事水彩画教学与创作的画家,北方的关广志、南方的李剑晨以及王济远、张眉孙,都是早年留学英、法或...
[详细+]
2010/01/23 11:13: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怎样快速完成一张石膏头像素描
所谓“快速”完成,是指用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的素描作业,这是针对素描考试进行的专题训练,冈为一般素描考试时间限制在3-4个小时。通常,我们进行一张石膏头像素描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所以,要想快速地完成好素描作品,需要压缩作画的步骤和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可以压缩和简化的方面有: (1)压缩起草步骤。在起草阶段,不要等所有形状都起准再进行下一个步骤,只要对象大体比例准确,主要部分确定,便可马上转入铺涂明暗阶段,也就是将找形和涂明暗一起进行。起草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而且越快越好。 (2)简化暗部变化,削弱暗部明暗对比,强调暗部整体形状特征。 (3)省略或减少背景的表现,用局部对比的办法,将石膏像的明部衬托出来即可...
[详细+]
2010/01/23 11:11: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膏像素描快速抓形训练法
素描石膏是美术初学者的必修课之一,而“抓形”在素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且难度不小,一直是美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程实践,摸索出一套训练学生快速抓形能力的教学方法。 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我们常说的“专注细节,忽视整体”。对此,我一开始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强调整体观念在作画中的重要作用。我从“大动态、大比例、大体积”入手,进行行之有效的观察训练。面对一尊石膏像,首先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其特征。开始吸引学生的是头部和五官,描述的语言自然以五官的表情之类居多,很少关注动态结构的。后来,我用细白布蒙住石膏像的头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石膏像的动态结构上来,再...
[详细+]
2010/01/23 11:10:4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结构素描的画法
[详细+]
2010/01/23 11:10: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膏像的写生方法
以形体结构的相互组合来认识所画的石膏形象,画准形体的透视关系,处理好头、颈、胸等的大的关系。 从明暗交界线入手,画出头像的明与暗的两大调子的关系。 加强各部位的形与结构的联系,通过具体的描绘使头像的形体更加的结实,特征更明显,同时着手描绘头像与背景的空间关系。 通过头像边缘线与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处理,营造出物体的前后的空间关系和转折关系。要重点刻画头像的五官和明暗。使形体更加结实。
[详细+]
2010/01/23 11:09:5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怎样快速完成一张石膏头像素描作业?
所谓“快速”完成,是指用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的素描作业,这是针对素描考试进行的专题训练,冈为一般素描考试时间限制在3-4个小时。通常,我们进行一张石膏头像素描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所以,要想快速地完成好素描作业,需要压缩作画的步骤和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可以压缩和简化的方面有: (1)压缩起草步骤。在起草阶段,不要等所有形状都起准再进行下一个步骤,只要对象大体比例准确,主要部分确定,便可马上转入铺涂明暗阶段,也就是将找形和涂明暗一起进行。起草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而且越快越好。 (2)简化暗部变化,削弱暗部明暗对比,强调暗部整体形状特征。 (3)省略或减少背景的表现,用局部对比的办法,将石膏像的明部衬托出来即可...
[详细+]
2010/01/23 11:09:1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艺术技法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雕塑
摄影
民间艺术
水粉
水彩
紫砂
工艺
篆刻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