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知识
古旧竹雕”的作伪方法
了解造假者的作伪方法,有助于我们在收藏活动中,更好地识辨作品的真伪优劣。古旧竹雕的作伪,没有伪造古书画、古陶瓷、古玉那么复杂,但与古代书画的作伪方法相似,。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 一、复制后做旧 我们知道,书画作品的复制主要是通过“临,摹、仿”来完成的;倘若大批量复制,那就采取木刻水印的办法。竹雕作品的复制,则是先“摹”后“刻”。 摹,就是用绘图纸或湿绢蒙在原作上,然后,根据纸或绢上所显现的线条,图样,用色笔依样勾描,这是第一步。接着,需要对照原作,在勾描的图纸(绢)上,根据画面内容以及雕刻的深浅不一,分别填色,形成竹雕的正式纹样图案。 刻,就是按纹样施刀,雕镂刻琢。具体过程是先造型,按原件大...
[详细+]
2010/01/16 09:54: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竹雕艺术品的收藏与保养
中国明清时期的许多作品,在当时就是供人清玩的,或置于客厅,或摆设于书房,既当器物使用,又供亲朋好友欣赏;空闲时,则捧握于胸前,摩挲中把玩端详,作消遣之娱。 这些古旧竹雕器件,流传到今天,当然成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竹雕作品的收藏,有它的特殊性,千万不能将这些作品封存起来,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最好的收藏办法,还是向古人学习,以清玩代收藏,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器物表面产生污垢时,不可用肥皂、肥皂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经常化,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光亮润泽。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顽垢,又起到了保护作用。 第二,竹雕所用的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植物,只有在...
[详细+]
2010/01/16 09:53: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雕塑的形式
一、圆雕 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二、浮雕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
[详细+]
2010/01/16 09:52: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三章 雕塑的基本工具与基本材料 一、雕塑的墓本工具
一、雕塑的墓本工具 雕塑工具的好坏可以说是直接影响雕塑的关键问题之一。雕塑家是通过手使用工具,与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并产生碰撞,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有许多雕塑家甚至刻意保留由不同工具在雕塑表面加工制作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以增加作品在占据时空上的含义。换句话说,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是雕塑家手的延伸,是雕塑家赖以表现思想的途径。此外,也有许多雕塑家喜欢直接用手做雕塑。总之,工具的使用是就个人习惯而言,它的形状差异也很大,但都是一个目的——为使用方便。 这里着重讲泥塑所用的工具,因为目前在国内用泥塑造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木棒、木槌(如图 3—1) 这两件工具是在第一步上大泥时用的,在尺寸较大的雕塑...
[详细+]
2010/01/16 09:52: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二章 雕塑的种类与形式 三、其他
三、其他 除上述两种形式外,雕塑还可按功能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五大类。 所谓纪念性雕塑(见第19页图2—1),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一般这类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 外的这类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 主题性雕塑(见第20页图2—2),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装饰性...
[详细+]
2010/01/16 09:51:5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二章 雕塑的种类与形式 二、浮雕
二、浮雕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
[详细+]
2010/01/16 09:51:2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二章 雕塑的种类与形式 一、圆雕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圆雕和浮雕。 一、圆雕 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详细+]
2010/01/16 09:51: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一章 雕塑艺术发展简史三、中国雕塑发展简史
在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艺术价值极高的青铜器艺术,表现了卓越的铸造技术。这些青铜器形态丰满,图案复杂,装饰性极强,并有一种强烈的动感(见第7页图1—26)。 秦兵马涌(见第7页图1-27)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群雕。场面壮观,气势磅礴。采用一种横向式的布局,风格写实,是中国陶艺史上的一个奇迹。 汉代的霍去病墓,也是我国早期的纪念碑式的雕塑。它的《马踏匈奴》采用象征和因势象形的手法,把绘画同雕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汉像砖和汉画像砖,在绘画和雕塑相结合上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它内容丰富,形式古朴浑厚,造型生动。 两汉后佛教传入中国,四大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塑的杰出代表。即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甘肃敦煌、天水麦积山...
[详细+]
2010/01/15 17:30: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一章 雕塑艺术发展简史二、国外雕塑艺术发展简史
[详细+]
2010/01/15 17:30: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一章 雕塑艺术发展简史 一、雕塑的起源
一、雕塑的起源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雕塑几乎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石头工具的出现不仅彻底地把人类与动物区分开,而且打制的石头工具已经具有雕塑的特性。而真正意义的雕塑的出现是后来人类对形象的创造,这时的人们不是直接描述自然,而是表达他们的主观概念和心中的想法。最早的雕塑是一位象征着生殖能力的女性形象(如图1—1),它具有夸张的乳房、隆起的腹部和臂部的特点,这个形象的诞生是源于恶劣的生存环境。生存与繁殖是一个部落得以延续的关键,而女性的生育又是那么神秘而又神圣。这个形象的出现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生育的崇拜表现,也是一种图腾文化的雏形。 3.西方文艺复兴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次著名的历史运动,始于1401年,是文化艺术的一次再生。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具大的变化。它不仅恢复了古典时...
[详细+]
2010/01/15 17:29:2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美术知识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美术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保养
民间艺术
紫砂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