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知识
墨的种类
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 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珪,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详细+]
2010/01/22 10:14: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文房用具概述
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绘的痕迹。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统一称作“笔”。相传是秦将蒙恬创造了第一批笔。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三国韦诞有《笔经》一书问世,总结了当时的制笔方法。 晋时,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到了唐代,宣笔声誉日隆,“陈氏”、“诸葛氏&rdq...
[详细+]
2010/01/22 10:14: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锋用笔及原则
用笔的技法称之为笔法。笔法是书法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画之精髓,赵孟頫曾说:用笔千古不易。赵是文人画之发扬者又是书法大师,一句千古不易,指导了后世多少人免入歧途?是国画技法中最根本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法。用笔,再确切一点说,就是用锋,也叫使锋、运锋和行锋,是完成字的点画时笔锋起止行走的规律。也可以概括地说,用锋就是执笔和运腕乃至运臂的实施。 运笔的技巧包括: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圆笔、方笔;轻重、快慢等。写任何一种笔画,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是指一画的开始,行笔是指下笔以后笔锋在画中的运动,收笔是指一画的结束。学会了用笔,也就掌握了国画线条的关键。 中锋:也称正锋。古人云: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所谓中锋行笔...
[详细+]
2010/01/22 10:11:5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石青的制作
制色方法有以下几步:1、洗,是将成块的颜料剔除杂制用水洗净。2、捣,即是粉碎将洗净之料放如铁罐内捣碎。3、箩,将捣成粉末的颜料过箩筛去粗制。4、淘,用淘米的方法进行分离去杂质。5、研,将淘过箩细的颜色用乳钵研磨。6、煮,将最不纯的颜色用洗,淘都不能解决的颜色只有用煮来去其杂质了。7、漂,将研到极细的色粉放如铜或内釉沙锅里煮脏色自然浮于水面,这时用小勺随煮随撇,撇净为止,撇出的杂色浮浆也可制出灰色中间色对于复制古画与大用。 经过以上的过成颜色已成为细粉末就可放如乳钵进行研磨,速度不可过快,要稳健有力慢慢颜色会出现结饼的现象,色度也浅了须多,这时就要加水研磨了,研一段时间后可兑如轻胶水再研,要注意的是研磨的方向要从始至终保持象一个方向,切忌忽左忽右,下一步叫水飞法,将备好的热胶水兑入乳钵...
[详细+]
2010/01/22 10:10:0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是怎样的?
写意画的用笔方法,历代画家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意、力、韵、趣”的用笔“四要”。 (1)笔意 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使笔墨,才能因意成象,以象达意。笔意是用笔之总要,无意之笔是死笔。历代画家创造的艺术,所以能激动人心,主要是画家在笔墨技巧中融进了激情和意趣。 (2)笔力 就是运笔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笔的力度感有两种内涵: 第一是功力的力。所谓“力透纸背”、“笔能扛鼎”就是一种运笔功力的表现。表现运笔功力的程度有“老”与“嫩...
[详细+]
2010/01/22 10:09:3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怎样制作仿古纸和仿古绢?
(1)可以用国画色中的赭石、花青、墨等色(最好是透明色)在较大的容器中调和,用排笔或板刷蘸取上层色水(把下层颗粒粗的颜料滤掉)在纸或绢上刷匀,一遍不成可刷两次,即可染成仿古画颜色。 (2)以红茶适量加水在火上煮,等把茶水煮成红褐色时,根据色调的需要调入其他色或墨,就可以刷制了。 (3)过锰酸钾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呈小颗粒状,加水溶解后是紫色,涂在纸上呈褐色。应注意这种溶液不宜太浓,太浓会使纸的质地变脆。
[详细+]
2010/01/22 10:09:2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画工笔画怎样过稿、怎样裱纸
因为熟纸或熟绢不易改动,所以画工笔画一般先在图画纸上画好素描稿,然后拷贝到熟宣纸或绢上画正稿。步骤是: (1)选好纸或绢,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两个公分,准备以后裱纸时涂胶水或浆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纸或绢的下面,用HB的铅笔轻轻地把稿子描下来,轮廓要描清楚,笔痕不要太重,以免将来勾墨线时压不住拷贝留下的铅笔线。 (3)找一张普通白纸裁得同素描稿一样大,用来做衬纸。因熟纸或绢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状,下面衬白纸,作画时容易看清画面效果。把衬纸打湿让其完全涨开再用浆糊或胶水贴在画板上。 (4)待衬纸干后,把拷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喷嘴或喷壶把纸喷湿,等纸完全涨开趁湿把画纸四周反面涂上一至两公分的胶水或浆糊粘牢,干后就可以作画了。
[详细+]
2010/01/22 10:09: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国画之焦墨画法
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 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所以黄宾虹先生题画有“北宋多用焦墨”之说。明末清初的程邃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纯用焦墨作画,大概从当代的张仃先生之后才慢慢多了起来。 从总体方面来看,艺术面貌的形成是受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影响的,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景色秀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多为水墨淋漓,烟云缭绕,秀润优美。北方则高原广漠,旷达辽阔,苍茫壮观,绘画风格多为厚重浓郁,坚实深沉,苍凉悲壮。如此看来,以焦墨表现西北的自然风貌似乎更加贴近。但是,...
[详细+]
2010/01/22 10:07:2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国画中线的用法随想
中国画的线是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的线要有雕刻感,金石感,要知“折钗股”那样饱含力度,要像“屋子漏痕”沉着稳重,像“吴带当风”飘逸潇洒。王大原祁的“金刚杵”,传统的十八描等等这种功能 形态,都在这个体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画的线既然而人们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渠道。因此,中国画的用线还可以表现画家情趣,具有传情达意的主观表现功能。画面上线的形状,直接体现着作者的种种感觉,粗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组合,疏密走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感觉。所谓怒画竹,喜画兰,就是通过对不同线条的运用,来表现不同的主观情感。 中国画...
[详细+]
2010/01/22 10:07: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解析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
提及工笔人物画人们总会联想起它在表现方式上的细腻工整和表现效果上的“写实”性审美取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细腻工整或“写实”是工笔人物画唯一的艺术特色。《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画有疏密二体”,“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吴笔不周而意周。”由之,传统工笔人物画是“写实”画同时也具备“写意”性趣味“奔放自由”的特质,以书入画、老庄玄学思想、文人写意论和画家的人格追求正是促进这一特质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形成的因素。 ...
[详细+]
2010/01/22 10:06: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美术知识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美术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保养
民间艺术
紫砂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