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当代艺术网
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首页
新闻
展览
名家
评论
观点
欣赏
知识
专题
中国当代艺术网
>
美术知识
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体会。
[详细+]
2010/01/22 10:52:0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运笔要领
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 起笔与收笔: 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 提笔与顿笔: 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
[详细+]
2010/01/22 10:51:4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笔的保养方法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乾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乾」,并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乾,不...
[详细+]
2010/01/22 10:51:2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墨的选择方法
质细: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得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胶轻: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 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质坚: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珪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的胶与煤比例论当,擣的次数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离的程度,质地自然细而坚硬了。 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
[详细+]
2010/01/22 10:51: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
[详细+]
2010/01/22 10:50: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笔的种类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
[详细+]
2010/01/22 10:49:3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笔的选用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
[详细+]
2010/01/22 10:49: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皴波 苔点
皴法名称 皴法在中国画技法中,是分讲画山石的方法.所以明代汪珂玉也称之为"皴石法'"是画家将物体、分阴阳、明向背的方法。汪珂玉总结名画家的皴法计有14种.现录如下:(注文略有删节) 皴石法 麻皮皴 董源、巨然短笔、麻皴 直擦皴 关同、李成 雨点皴 范宽、俗名芝麻皴诸家皴法具备 小斧劈皴 李将军、刘松年 大斧劈皴 李唐、马远、夏圭 ...
[详细+]
2010/01/22 10:48: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皴波 苔点
皴法名称 皴法在中国画技法中,是分讲画山石的方法.所以明代汪珂玉也称之为"皴石法'"是画家将物体、分阴阳、明向背的方法。汪珂玉总结名画家的皴法计有14种.现录如下:(注文略有删节) 皴石法 麻皮皴 董源、巨然短笔、麻皴 直擦皴 关同、李成 雨点皴 范宽、俗名芝麻皴诸家皴法具备 小斧劈皴 李将军、刘松年 大斧劈皴 李唐、马远、夏圭 ...
[详细+]
2010/01/22 10:48: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画 避忌
人物写生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被画得静止的坐在那里,按人物结构比例、外貌写生。被画人坐久后常常姿势滞呆,神情拘泥,一点没有活泼之态;一种是在人物的活动中凭观察记忆而画。人物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出不同的举止和特点。中国画提倡用后一种方法记录人物。元代的肖像画家王绎,就是在人物谈笑活动中去深察默记,而后为之画像的。 宋代苏东坡曾对前种方法提出过批评,他说:"哈乃使人具衣冠坐,注视一物,彼敛容自持,岂复见其夭乎。"近代画家任伯年所画过的一些肖像,神情比较生动,这样的精神流露,常常片时即逝,画家要很快的捕捉下来。 谨毛尖貌 作品只注意细枝末节,所画之人物成了生物的标本,连每根汗毛都画上,当然不能称之为好画的。 ...
[详细+]
2010/01/22 10:48: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当代艺术网
上一页
1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美术知识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美术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保养
民间艺术
紫砂
雕塑
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李雪山
王昉
党天才
李水泳
李金秋
彭追云
段春晓
李雷
潘帅
李进
吕士荣
张建新
张丽平
庞银时
姚惟
朱启彭
杨玉文
王同义
王亚平
周燕弟
谢晓刚
钟延
孟丽
袁峰
李达
韩方
杜中良
李玉凤
王海鲲
王世森
阙长山
王传银
艺术视频
中国美术家网艺术家推荐-韩志冰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2
聂晖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文化01
寇月朋紫砂壶制作
艺术玩家-寇月朋
梦归香格里拉-寇月朋
寇月朋清静世界艺术巡演-宜兴大觉寺美术馆
艺术知识
理论
史论
技法
访谈
趣闻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中文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DANGDAIYISHU.COM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