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巧诈不如拙诚 也谈儿童艺术作品造假

        作者:毛毅静2020-08-10 06:31:07 来源:美术报

          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话题尘嚣日上,甚至出现参与者年龄不断下移的危险。最近新闻报道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科研造假事件,甚至进一步牵出某宝买画骗奖的后续效应。人民网对此进行了转载以及评论:“是神童还是造假?当比赛被质疑,作品频涉造假,拼智力拼创新拼实践,变成拼家庭拼资源拼人脉,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回归初心,全社会责无旁贷”!这一点评,一针见血。

          诚信是衡量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无论真学还是真人,都与诚信挂钩。尤其儿童,但凡在性格养成初期信用上的污点,将成为儿童成长途中最大的陷阱,最终引爆成为信用危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童年就开始人生经历的造假,就好比一个人带着负资产前行,无论何时何地时刻都被笼罩在破产的阴影之下。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审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造假现象,反映了当下的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学校单向正向价值的输出教育,另一方面是学校受到社会的多重干预下的教育失效。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和皮亚杰提出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很形象地折射出这种儿童道德发展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实验证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处在前习俗阶段和习俗的交叉阶段,前者主要表现为功利取向,即以是否能满足个人需要作为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即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后者以“好孩子”取向为特征,表现为以取悦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以他人的意图进行判断,是受社会舆论期望为道德判断的依据。因此,从理论上可以认为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可持续的,并且道德是可以被“教”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始终存在“5+2≤0现象”,即老师在学校用规训的方式教育孩子诚信,但是往往被校外两天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所狙击乃至蚕食,教育的局限造成了学校在儿童道德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即道德内化的失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将家庭、社会生活“寄存”在学校门外,这部分经验和积累被带入学校,成为学校公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精神的内化,需要在社会、家庭、学校三者间协同推进。

          如何推进社会、家庭教育的公共话题?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以此次科创大赛的艺术作品造假为例,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各个层面展开思考。一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科技创新绘画大赛创办的初衷是为了发掘青少年中真正有科研潜力的、未来的科学人才,具备创意思维的、未来的设计人才,而不是发掘那些沽名钓誉、投机取巧的人。造假的“天才儿童”,获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及家长的虚荣心,有理由相信其背后深层的目的,是借非常、非法手段攫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而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最终以不公平的方式将自己跟其他“普通儿童”彻底区分开来。所以,“天才儿童”暴露出来的,不仅是学术不端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弄虚作假和违法乱纪的问题,而是剥夺别人发展机会和人生希望的问题,是造成阶层固化、教育不公平引发的社会问题。

          造成家长买奖造假,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公众对教育的焦虑,对社会阶层流动感到“绝望”,对社会公平的忧心忡忡。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土壤,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性环境。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样的泥土培育什么样的作物,什么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提供儿童人格养成的根基,因此家长的人格和道德认知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儿童的人格和道德的发育。如果说,今天家长因为虚荣心作祟的揠苗助长,助长了消费主义的盲目扩张,导致造假者在利益驱动下的肆无忌惮,那么日后当儿童成长为人后盗取别人的创意,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这种将儿童置身价值观的“险境”所造成的后果,家长能否承受呢?

          从艺术学习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是直面心灵的叩问。因此,作品原创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彰显自我价值以及表达观点的渠道。在所有的艺术创作中都有一条最基本的底线:原创。所以,艺术的底线,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底线。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创作观直接决定艺术作品风格面貌和艺术主张。《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学琴的教育过程中曾不断言说,“做艺术的一定要守诚信,切不可不真诚对待所做的事情。”这里傅雷提出,艺术态度必须真实、虔诚。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是真诚的,那么他一定什么事都可以做到。即使当时不可以,那么以后总有一天会做到。傅雷教子的格言对儿童学习艺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笔者认为,儿童学艺贵在理解艺术的真善美,学艺即学做人。只有在自然的、良好的土壤里,艺术的滋养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活力的。人为施加化肥所产生的毒素,最终都会让土壤和人去消化。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毛毅静(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8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76(mb)